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肩難產小百科,什麼是肩難產?

肩難產雖不多見, 但常引起母嬰併發症, 而且多猝然發生, 使接產者措手不及, 往往因經驗不足, 操作不當而致嚴重後果, 如新生兒臂叢損傷、肱骨骨折、鎖骨骨折等, 新生兒重度窒息率14.3‰, 圍產兒死亡率22.9‰。 母親可發生軟組織損傷、產後出血、感染等。

近年, 隨著產前檢查等措施的改進, 剖宮產率的增加及廢除高、中位產鉗等導致圍產兒死亡的因素減少, 肩難產的發生率並由此導致的醫療糾紛逐漸增加, 因此, 對肩難產有重新認識的必要。

肩難產的定義及發生率

肩難產的傳統定義是胎頭娩出後, 胎兒前肩嵌頓于恥骨聯合上方,

Advertisiment
用常規助產手法不能娩出胎兒雙肩稱為肩難產。 近年, 國外學者認為, 採用不同定義其發病率不同, 一般在0.15%~1.7%之間。 Spong等觀察250例孕婦第二產程胎頭至胎體娩出平均間隔時間:頭至前肩為14.8±1.0s, 前肩至後肩3.9±0.6s, 後肩至身體娩出5.4±0.8s。 從頭至身體娩出總時間為24.2±1.3s。

他還將250例正常分娩孕婦分為3組:手法組27例, 即通過產科手法協助胎兒娩出, 其中6例頭至身體娩出時間延長;分娩延長組29例, 即胎頭至身體娩出時間超過正常組平均參數加2個標準差(60s);余為正常組。 由此, 他認為肩難產的定義是:凡是胎頭至胎身娩出時間>60s或需用傳統產科手法操作協助娩肩者。 根據這一定義肩難產發生率較前報導者高。

肩難產發生率為0.15%~1.35%, 他定義為:胎頭娩出後,

Advertisiment
任何困難的牽引胎肩以及分娩時除需向下牽引胎頭和會陰切開外, 尚需加手法娩出胎肩。 Leslie等則認為:胎頭娩出後可能或不可能伴有胎體的立即娩出, 胎頭在外旋轉之前有2~4min的暫停, 當下一次宮縮時, 肩才通過骨盆。

如果沒有併發症出現, 如臍帶脫垂或胎盤早剝, 這種暫停是沒有風險的, 而且子宮收縮有助於排出胎兒氣管粘液及胎糞樣羊水, 即使有“甲魚征”(雙肩嵌頓, 胎頭回縮的現象)也無需干涉, 大部分病例可自然分娩。 只有在下一次宮縮時, 胎肩仍滯留, 才能作出肩難產的診斷。 這是比較符合實際的。

肩難產的預測

部分作者認為, 通過分析孕婦的風險因素可以作出預測。

孕前風險因素有:

(1)母親本身出生時體重重;

Advertisiment

(2)前次肩難產或分娩巨大兒;

(3)糖尿病;

(4)肥胖;

(5)多胎妊娠;

(6)前次妊娠糖病;

(7)孕婦年齡較大等。

分娩前風險因素有:

(1)妊娠誘發糖耐量異常;

(2)B超估計巨大兒。 Ellist提出, 超聲波指數(胸徑減去雙頂徑)>1.4可預測為巨大兒。 Jazayey的研究表明, 胎兒腹圍(AC)≥35cm可預測93%的巨大兒, 其中90%發生肩難產;

(3)肥胖;

(4)期妊娠;

(5)扁平骨盆。

產時風險因素有:

(1)第二產程延長;

(2)頭盆不稱;

(3)巨大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