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肢體—運動多元智能發展

 肢體—運動智能是指身體具有技巧性地使用和處置物品的能力, 是對大肌肉和小肌肉的控制技巧。

人們常把肢體—運動智能與運動員、舞蹈家聯系在一起, 但實際上, 顯微外科醫生及能工巧匠也具有較強的肢體—運動能力;他們都具有良好的身體技巧和控制平衡能力。 不但如此, 而且在果斷、堅韌、合作、自信等非智力因素及觀察、記憶、推理、判斷、思維等智力方面都會表現不凡。

多元智能發展的基礎

例如曉涵肢體—運動智能發展良好。 出生28天就能爬3步, 能抬頭看東西;3個月能扶物站穩, 7個月能扶物橫向走,

Advertisiment
9個半月能獨立行走, 1歲10個月開始游泳, 除此以外, 這位小寶寶的觀察能力, 模仿能力、音樂能力、空間方位識別能力都很強, 家中換了新燈, 她睡覺醒來, 睜開眼一看, 第一句話就是“真漂亮”;聽到拉二胡的聲音, 就能模仿出拉二胡的動作;1歲左右就能指揮司機把車從廣州大道開回天河等等, 如此超前優秀表現來自于多元智能的綜合作用。

由此可見肢體—運動智能的發展, 促進了其它智能的同步提升, 肢體—運動智能是多元智能發展的基礎, 是關系到孩子將來是否成功的重要能力。

抓住日常點滴教育寶寶

肢體—運動智能或強或弱、或多或少每個人都有, 但后天環境對寶寶這種能力開發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就以前面提到的朱曉涵寶寶為例,

Advertisiment
朱曉涵寶寶之所以肢體—運動智能, 乃至于多元智能的超前發展, 除了是先天優勢以外, 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他有一個非常理想的后天教育環境~曉涵的媽媽李琪是一個具有強烈早教意識的優秀媽媽, 寶寶還沒出生, 媽媽就給她進行了系統、科學的胎教訓練, 1歲后又接受《多元智能提升課程》教育。

媽媽的體會是:早期教育很重要, 只要我們抓住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例如寶寶起床穿衣、穿鞋、戴帽子;帶寶寶上摟下樓;教寶寶揀菜、摘豆子;寶寶吃飯用勺、用筷子等等日常生活活動, 經過聰明媽媽的精心設計都可以變為寶寶樂于參與的肢體—運動訓練游戲。

推薦游戲:小寶寶探險

Advertisiment

游戲目的:訓練嬰幼兒的肢體—運動智能, 培養寶寶的探索精神, 增強父母與孩子的親子感情。

適合年齡:8個月~2歲

游戲場地:較寬暢的睡床或在地板上鋪上毯子、卡通拼圖地板等

參加人員:至少2人(寶寶、媽媽或爸爸)

游戲方法:

1、媽媽仰臥在床中間, 寶寶用跪著的姿勢在媽媽身體一側, 爸爸在媽媽身體的另一側;

2、媽媽用歡快的語言對寶寶說:“寶寶, 快爬到媽媽這里來, 爸爸也可協助媽媽用表情、動作、語言、鼓勵寶寶爬越過媽媽的身體;

3、當孩子爬越過媽媽的身體時, 爸爸應用夸張的表情表揚孩子:“寶寶真棒, 你翻過了這座大山!”

4、接著爸爸雙腳伸直俯臥在床中間, 寶寶站在爸爸的腳這頭, 媽媽站在爸爸的頭那頭, 媽媽鼓勵寶寶踩上爸爸的背脊走過來。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獨立行走還有困難, 可由媽媽牽著寶寶的手, 讓寶寶從爸爸的背脊上走過去。

專家點評

該游戲簡便易行, 趣味性強, 對游戲場地沒有太高的要求, 家家戶戶都能開展該項活動, 并且寶寶樂于參加, 對鍛煉嬰幼兒的肢體運動智能和培養親子關系均有很好的效果。

不但能提升寶寶的運動能力, 同時對父母也能起到按摩放松的作用, 對于勞累一天的父母能與寶寶共享這歡樂時光的確是一個難得的享受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