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補鈣不能以血鈣值為標準

鈣質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營養物質之一,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鈣質與骨骼發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 而骨骼發育顯然是兒童身體發育的基礎所在, 因此家長們應該時時關注孩子的鈣質情況, 要知道什麼時候需要給孩子補鈣。 有的家長習慣通過科學的方法檢測血鈣值來判斷孩子是否缺鈣, 實際上血鈣檢測並不能夠完全說明孩子是否缺鈣。

鈣在人體中並不屬於微量元素, 是體內含量較多的一種無機元素, 屬於巨集量元素範疇。 人體內的鈣平衡在腎臟、骨骼和胃腸道三個系統,

Advertisiment
通過食物攝入的鈣20%~30%被吸收入胃腸道, 吸收量取決於食物中鈣的存在形式、存在量及其溶解度, 還有年齡、飲食中抑制及促進吸收的因素等。 鈣主動吸收需要維生素D, 缺乏時鈣吸收下降, 造成鈣缺乏。 人體鈣的代謝還受甲狀旁腺素、降鈣素等激素的調控。 兩歲以下嬰幼兒及青春期少年因生長快速, 骨量迅速增加, 對鈣的需要量相對較高, 是鈣缺乏的高危人群。

正常情況下, 人體血鈣水準受到調控, 只有在極度鈣缺乏時才略有下降。 低鈣血症是由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或異常、維生素D嚴重缺乏等引起的鈣代謝異常, 而非人體內鈣的缺乏。 尿鈣在健康成人中與鈣攝入量相關。 骨代謝生化標誌如骨鹼性磷酸酶主要用於研究。

Advertisiment
骨礦物質和骨密度的檢測具有快速、準確、放射性低以及高度可重複等優點, 間接反映人體鈣營養狀況, 但缺少兒童的正常參考資料。 定量超聲骨強度檢測具有價廉、便攜、無放射性等優點, 其結果也受骨骼彈性、結構等影響, 其臨床價值有待證實。

兒童要經常接觸陽光。 鼓勵母乳餵養, 母乳是嬰兒鈣的優質來源。 同時注意飲食補充, 食物中含鈣較高的乳製品、豆類、綠色蔬菜、蝦皮、蛋黃、柑橘、乳酸等及其製品也含有較高的鈣。 只有在無法從食物中攝入足量鈣時, 才應適量使用鈣補充劑, 同時補充維生素D。

如果你認為孩子的血鈣水準較低就說明孩子缺鈣, 如果血鈣水準沒有問題就不需要為孩子補充鈣質, 那麼你可就大錯特錯了,

Advertisiment
因為血鈣值和是否缺鈣是兩個概念, 在正常情況下, 人體的血鈣水準會受到自身的調控, 除非是極度缺鈣, 否則是無法通過血鈣檢測而發現的。 因此, 我們應該有計劃的為孩子補充鈣質, 而不應該以血鈣值為衡量標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