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給孩子的情緒留一個空間

孩子和大人一樣, 有喜怒哀樂。 不過, 孩子比較直率, 往往不加掩飾就表達出來。 這也正是他們天真可愛的地方, 但卻因此容易觸怒大人, 讓大人難以接受。

孩子需要擁有他自己的情緒, 才能發現自己的存在。 當孩子發怒或是傷心落淚時, 父母如果厲聲喝止, 孩子或許會勉強地吞回憤怒或感傷的情緒, 但這種經驗將不只會帶給孩子小小心靈的痛苦, 同時也會讓他以為最好不要表達自己, 因為這是不被別人接納的。

事實上, 感覺與情緒是油然而生的。 壓制它或將它埋在心底不僅沒有用, 日後發作起來反而會更厲害。

Advertisiment
因此, 請允許孩子適度地表達情緒。 孩子的情緒能夠得到宣洩和疏導, 就會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導, 與父母合作了。

但是, 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並不容易, 因為我們所受的教育是:生氣是不對的, 人不應該妒忌;男孩子不能哭;害怕是沒有出息的……。 似乎這些負面的情緒都是不好的, 應該予以壓抑或掩飾。 也就因為這些態度根深蒂固地留在我們的生活裡, 以至於我們常常不能正視自己的這些感受, 更別談心平氣和地去接受孩子類似的反應了。 在談怎樣接納處理孩子的情緒之前, 我們先來想一想, 我們是怎樣處理自己的情緒。

您是不是常常否定自己的感受?例如:心中難過, 卻強作笑容;心裡不愉快, 別人問您是不是不舒服,

Advertisiment
您卻回答沒有;傷心哭泣時, 孩子問您是不是哭了, 您卻說是眼睛裡掉進了沙子。 除非我們學著面對自己的感受, 承認自己是有情緒的人, 否則, 我們又怎麼能接受孩子擁有他自己的感情世界呢?

每個人都有情緒低落的時候, 對於負向的情緒, 不需要自責, 但要自知。 要明白自己到底為什麼不愉快, 原因何在, 才不至於遷怒到不相干的人或孩子身上。

情緒需要用不傷害別人的方式宣洩出來。 例如:找個可信賴的朋友說出來, 或在日記本上記下來等, 這是屬於比較直接的方法, 比較間接的方法是, 藉著做家事或運動當中, 讓情緒發洩出來。 如果怒火實在難以控趔, 為了避免盛怒之下傷害了孩子, 拿個枕頭褪打一番,

Advertisiment
或是喝一杯冰開水, 以收及時冷靜之效也未嘗不可。

如果我們能恰當地疏導情緒, 才能做情緒的主人, 而不為它所控制, 孩子也自然地會學習到如何處理他的情緒。 生活在這麼忙碌、緊張的社會裡, 孩子鬧情緒最容易惹我們心煩。 唯有我們心中儘量不積存負向的情緒, 才能有度量去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

從今天起, 請您給自己的情緒留一個心靈的空間吧!別難為了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