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糾正傳統的分娩觀 分娩姿勢有很多類型

分娩可不是非要躺著不可哦, 坐著、站著、水中……都是可以的, 有些姿勢還會讓分娩過程比躺著生更輕鬆, 有沒有興趣換個姿勢生產?

鐘南怎麼也沒想到, 在醫生的建議下, 自己竟然在寬大的可調式產床上“坐著”生下了可愛的寶貝。 不少准媽媽都聽過坐著生孩子、水中分娩, 也覺得很好奇, 但是, 很多人對這些分娩姿勢的真實情況還不是很清楚, 甚至在觀念上還有不少誤區。 那麼, 各種生產姿勢的真面目到底怎樣?是不是真如不少准媽媽們認為的那樣, 分娩的一切痛苦部在換個姿勢中迎刃而解?一起來揭開4種主要生產姿勢的面紗吧!

Advertisiment


分娩姿勢有很多種

三種錯誤觀念

觀念一:一個姿勢分娩到底

准媽媽們會以為從陣痛開始, 就要保持生產姿勢。 事實上, 在整個分娩的過程中, 准媽媽不可能始終保持著種姿勢。 在分娩的第一產程裡, 醫生總是儘量鼓勵准媽媽們多活動來減少或緩解分娩時的疲勞。 一般討論的分娩姿勢是指寶寶即將娩出時媽媽所採取的姿勢, 即快進入或是在第二產程的姿勢, 完成第二產程僅需要1~2小時。

觀念二:換個姿勢就能順產

很多准媽媽認為換個生產姿勢, 原本不能順產的也能順利生產了。 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決定准媽媽能否順產, 主要取決於分娩時的4個條件:產力的強度、產道寬敞度、胎兒的大小和精神因素。

Advertisiment
只有這4個因素相互適應了, 順產才有可能。 若其中任何一個有問題, 難產就可能發生。 因此, 從醫學角度上說, 如果順產的條件符合了, 什麼姿勢都能順產。

觀念三:姿勢決定產程長短

有的准媽媽誤認為換種姿勢能縮短產程。 其實, 分娩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讓寶寶娩出的前進動力, 並不決定于准媽媽分娩時的姿勢。 這是因為寶寶在通過產道時, 每一個姿勢每一個動作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是急不得的。

正確理解分娩

分娩姿勢並非自由選擇

在分娩時選擇了合適的姿勢, 的確可以減輕准媽媽的痛苦, 但並不是所有的准媽媽都可以採用自由的分娩方式。 比如, 有這三種情形的准媽媽目前還不能自己選擇分娩姿勢:頭盆關係有異常情況的。

Advertisiment
有產前併發症的, 如胎膜早破、胎位不正、產前感染、出血等。 有妊娠合併症的, 如高血壓、心臟病等。


選擇適合自己的分娩姿勢

分娩姿勢需要專用設備

分娩姿勢不能單純理解為准媽媽在分娩時就可以站著、躺著或泡在水裡生寶寶, 需要配備專用的設備、器材。 例如, 選擇坐式分娩姿勢分娩, 需要在專門的分娩床上進行, 這種可以自動調整的產床給分娩提供了很大幫助。 而在水中分娩時, 產婦需要躺在特殊的浴缸中, 這種浴缸對消毒和恒溫設施的要求相當高。 購買這些專用設備需要付出高額的費用, 讓很多醫院難以承受。

變換姿勢必須提前培訓

分娩時最讓醫生擔心的就是胎兒即將娩出的時刻,

Advertisiment
這是最容易造成媽媽和寶寶損害的時候, 需要醫生和准媽媽默契地配合才能確保安全。 而新的分娩姿勢對醫生和准媽媽都是陌生的, 需要數天、數周甚至數月前就開始培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