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第一逆反期

第一逆反期的表現是幼兒要求行為活動自主和實現自我意志, 反抗父母控制, 這是發展中的正常現象。 其年齡主要是3~4歲, 因個體發展的需要會有所提前或延後。 反抗的對象主要是父母, 其次是其他養育者。

一、第一逆反期的發展性特點
1.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
逆反期幼兒的心理需求在於:要實現自我意志, 實現自我價值感, 希望父母和親近的他人接納自己“我長大了”並“很能幹”的“現實”。
逆反期幼兒的行為表現在於:要參與成人的生活活動, 自以為別人能幹的事自己也能幹,
Advertisiment
並大膽付諸實際行動;自以為能幹的或自己要做的事被成人代做, 往往堅持退回原狀態, 自己重做;常常逆著父母的意願, 說“不”, 並按自己的願望說“我自己做”;喜歡聽“你真棒”等表揚。
2.第一逆反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在這之前嬰兒處處依賴父母, 父母緊密地控制兒童的行為, 這是依賴和控制的平衡期。 到了3歲左右, 兒童的心理發展出現“躍入”新階段的動力和趨向。
這個時段, 兒童的認知發展、言語發展和行為活動能力等都有了明顯的進步, 積累了一定的自身的“心理資源”。 這些心理資源構成進一步發展的驅動力, 所以他們便躍躍欲試地趨向新的發展階段。
二、父母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地進行教育
向新的階段躍進的發展勢必對環境有新的要求,
Advertisiment
對原有的父母控制進行反抗, 向父母進行挑戰, 要求主動, 需要自主權, 要求行動自由。 父母如何應對兒童的表現, 如何適應兒童的發展需要是眾多家長面臨的重要問題。
1、父母要明確認識到第一逆反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正常現象, 並應積極而又理智地面對。
2、父母要正確認識到第一逆反期的矛盾焦點, 孩子出現超出自己實際發展水準的“長大感”, 而父母對幼兒的“長大感”認識不足, 應對不力, 引起反抗。
3、父母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地幫助兒童, 指導兒童並創造條件, 適宜地滿足兒童的發展需求。
其一, 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通過遊戲活動, 特別是扮演社會角色的遊戲活動, 以滿足他們參與社會生活活動的需要。
Advertisiment

其二, 培養並持之以恆地訓練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能力, 以體現他們“很能幹”的價值感。
其三, 瞭解兒童的特長和優勢, 創設條件, 有針對性地培養認知方面的、藝術方面的或其他方面的才能, 使兒童獲得成就感。
其四, 以民主型等良好教育方式, 正確地選擇、積極地引導, 幫助兒童順利度過人生的這一個重要轉折期, 為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