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窮孩子自卑能怪父母嗎?

只要教育機會相對公平, 窮孩子在和富孩子的競爭中有相當的優勢。 可是, 從很多方面例如教育、生活條件等等, 我們都可以看出來窮富孩子之間的區別,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而孩子貧困時, 我們要怪自己的父母不夠有能力給我們好的生活條件而責怪他們嗎?藏窮就等於揮霍了自己最大的財富。 孩子的潛在“階層意識”
如今社會分化越來越嚴重, 孩子從小就開始有了潛在的“階層意識”。 窮孩子和富孩子從穿的衣物、玩的玩具到交通工具、居住環境, 都如同生活在兩個世界。
Advertisiment
況且孩子從三四歲起彼此就有相當的交流, 議論起各自家裡的情況漫無遮攔, 連父母睡覺穿不穿衣服都會給捅出去。 難怪有不少家長擔心:家庭經濟條件不好, 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窮, 會喪失自信心。 我們的孩子不自卑
我們的女兒在美國長大, 社會和文化環境大為不同。 不過, 人性還是相通的。 我們在有孩子之前, 一直在校園的環境中生活, 周圍的教授和同學不會以你的貧富來判斷你的價值, 一切都很單純。 但有了孩子後, 人間冷暖一下子就感受到了。 因為一旦把孩子送進幼稚園, 你就得和各種不同背景的家長接觸, 包括不少勢利之徒。 我們夫婦當時全是學生, 非常貧窮, 養孩子還要領救濟;因為沒有車, 冰天雪地買趟菜也要推著兒童車來回走一個小時――孩子坐在車上,
Advertisiment
購買的食品就放在座位下的筐裡, 數年如此。 後來逐漸新認識一些人, 聊起天來才意識到, 其實大家早就知道我們一家:一天到晚推著孩子在紐黑文的大街上走來走去, 成了城市一景, 誰看了也忘不了。 換句話說, 我們大概是當地有名的窮人。
那麼, 我們的女兒有沒有窮孩子的自卑呢?一點沒有。 相反, 她非常快活, 非常自信, 非常善於和人打交道, 也非常有上進心。 在我看來, 窮孩子自卑不過是父母心態的反映。 如果父母做人挺拔, 窮孩子的生活環境反而比富孩子有利。

孩子的世界觀與成人不同
要知道, 孩子觀察世界的眼光和世界觀和成人很不一樣。 他們並不在乎自己窮不窮,
Advertisiment
他們在乎的是感情的滿足。 記得女兒還沒有滿周歲時, 我們挖空心思給她買了個布娃娃。 這對我們是相當一筆開銷, 挑了又挑。 可是她最為之著迷的竟是娃娃背後的一個差點被我們剪掉的小商標條。 再有就是衣服。 許多家長覺得買舊衣服委屈了孩子。 可是, 我們的女兒最喜歡穿的還是幾件舊衣服, 對朋友送的新衣服她並沒有興趣。
所以, 在撫養女兒時, 我們注意從她的眼中看世界, 讓她看到一個誠實的世界, 並利用家裡窮這個現實, 教育她一些基本的人生價值。
我們一貫信守的信條
第一, 不要掩飾自己的窮。 孩子的觀察力非常敏銳。 家長遮遮掩掩, 不僅遮不了窮, 反而會讓孩子看到你的心虛, 覺得窮實在是丟臉的事,
Advertisiment
這才真正會打擊她的自信。 所以, 女兒到店裡看見別的孩子買的玩具好, 自己也想要, 我們從來老實告訴她:“我們買不起。 ”在幼稚園, 別的孩子問她:“你們家怎麼沒有車?”她回來問我們是怎麼回事。 我們痛快地告訴她:“爸爸媽媽買不起。 ”家長能理直氣壯地這麼說, 孩子就不會覺得窮會低人一等。 後來孩子上學了, 一個小朋友來家裡玩。 那孩子看看我們家, 問:“你們家算窮的還是算富的?” 女兒大方地說:“我們是算窮的。 你呢?”對方說:“我們算富的。 ”我女兒從小就是如此。 窮對她來說, 從來不是件難以啟齒的事情。
第二, 窮給父母對孩子表達愛意提供了機會。 我們從小就設法使她懂得:她要一個東西, 父母要付出比別的家長更大的努力才能幫她得到。
Advertisiment
這一來教育她珍惜, 二來給她自信:不管怎麼樣, 父母會為你付出一切, 會全力支持你。 雖然孩子覺得自己擁有的物質少, 但擁有的感情多――她其實很富足。 我相信這也是她自信的來源。
第三, 讓孩子懂得:窮是個要坦然接受的現實, 我們窮人也是可以靠自己去改變自己的命運從而讓自己走出自卑的心理, 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起來。 這一點, 是窮孩子最大的優勢。 窮日子不僅給了她計畫未來的迫切感, 也培養了她和父母同舟共濟的紐帶。
(兼職編輯:詹麗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