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秋季到,吃什麼補身體呢?

秋冬時節寒冷乾燥, “脆弱”的身體一定要補一補, 哪些食物秋季吃最好、最補。 因為天氣的緣故, 秋季感冒、咳嗽, 肺病、心臟病等慢性病多發, 因此飲食方面不要亂吃, 補湯是不錯的選擇哦。

1.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 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 得稼穡之味, 乃脾之果也”。 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 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 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 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 達到潤肺的效果。

市場上的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 紅蓮子口感較硬, 但補腎、補血效果更好;白蓮子口感香糯,

Advertisiment
健脾的功效更強。 除了蓮子粥、紅棗銀耳蓮子湯、銀耳蓮子羹等傳統食用方法, 用蓮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 蓮子泡酒則固腎效果更為顯著。

2.芡實

這是睡蓮科植物芡的乾燥成熟種仁, 又稱“雞頭米”、“雞頭”等, 在南方較常見。 中醫認為, 芡實性味甘、澀、平, 入脾腎二經, 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 且有“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優勢。 其補腎效果強於山藥, 祛濕效果優於紅小豆, 鎮靜效果強過蓮子, 可以說是一種被埋沒的補益佳品。 宋代文豪蘇東坡的養生之道中, 有一條就是吃芡實。

鮮芡實或幹芡實泡水後可直接嚼服, 也可熬粥、煲湯或與蓮子、山藥、白扁豆等食物一同食用。 芡實搭配燕窩蒸食, 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Advertisiment
可使人們氣色更好。 此外, 把鮮芡實去皮後凍在冰箱裡, 還可較長時間保存食用, 補腎效果更好。

3.栗子

香甜味美的栗子, 是秋冬非常受歡迎的零食, 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豐富的營養成分。 中醫認為, 栗子性味甘溫, 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等功效。

栗子可生食、炒食、加水煮食等, 在眾多的食用方法中, 生吃栗子, 且緩慢咀嚼、徐徐咽下時的補腎效果最佳。 這是因為生栗子中酶和維生素C等的含量最高, 且細嚼慢嚥時消化更充分, 更利於人體吸收, 對體虛乏力或腎虛導致的腿腳無力等症狀效果良好。 需要注意的是, 栗子不可多吃, 每日最好不要超過10顆。

4.花生

花生是一種高蛋白的油料作物, 自古享有“長生果”的美譽。

Advertisiment
《本草綱目》記載, “花生悅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止癢”, 適合脾虛消瘦、食少乏力、乾咳少痰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 花生紅衣(即花生皮)補氣止血的作用更強, 因此, 需要補血的人可挑選紅衣更多的小粒花生, 而煮粥、打花生漿則可以挑選大粒的花生。 此外, 醋泡花生仁、用生花生殼煮水喝, 還有一定的降壓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 少數人吃花生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這類人需要避免食用花生或花生製品。 此外, 發黴的花生致癌性很強, 不可食用。

養生湯推薦

1、山藥

山藥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礦物質, 具有滋養強壯, 助消化, 斂虛汗, 止瀉之功效, 主治脾虛腹瀉、肺虛咳嗽、糖尿病消渴、小便短頻、遺精、婦女帶下及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

Advertisiment

山藥適合跟肉類一起煲湯, 不但能使肉湯營養加倍, 還有利於肉湯中營養素的吸收。

2、蓮藕

蓮藕含豐富的維他命C及礦物質, 有益於心臟, 有促進新陳代謝、防止皮膚粗糙的效果。 性寒、味甘, 熟用能益血、止瀉, 還能健脾、開胃。

常搭配排骨燉湯, 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強健胃粘膜、預防貧血、改善腸胃、止血的功效。

3、白蘿蔔

白蘿蔔含芥子油、澱粉酶和粗纖維, 具有促進消化, 增強食欲, 加快胃腸蠕動和止咳化痰的作用。 中醫認為白蘿蔔味辛甘, 性涼, 入肺胃經, 為食療佳品, 可以治療或輔助治療多種疾病, 本草綱目稱之為“蔬中最有利者”。

白蘿蔔跟排骨、牛肉、羊肉、豬蹄等一起煲湯, 不但補氣順氣, 還能減輕油膩感。

4、土豆

土豆是和胃健中藥和解毒消腫藥,

Advertisiment
性平味甘, 健脾和胃, 益氣調中, 緩急止痛, 通利大便。 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腸胃不和、脘腹作痛、大便不暢的患者效果顯著。

土豆多用作烹煮西式湯品, 如羅宋湯等, 中餐上也有土豆牛肉湯、土豆番茄排骨湯等常見搭配。

5、海帶

海帶含有豐富的碘等礦物質元素。 海帶含熱量低、蛋白質含量中等、礦物質豐富, 研究發現, 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調節免疫、抗凝血、抗腫瘤、排鉛解毒和抗氧化等多種生物功能。

海帶可分別和豆腐、蝦仁、排骨、花生、豬蹄等搭配煲湯, 或者不搭配任何材料, 直接用海帶煲湯也是非常鮮美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