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神經系統腫瘤成兒童第二殺手 學齡前兒童需警惕

 記者瞭解到, 近年來, 兒童神經系統腫瘤發病率在兒童腫瘤中已升至第二位, 惡性腫瘤居多, 生長部位兇險, 發病年齡集中在四到六歲學齡前兒童, 應該引起家長們的警惕。

2016年最新資料, 世界兒童神經系統腫瘤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 其發病率僅次於白血病, 年發病率為2/10萬~5/10萬, 男童高於女童, 其中腦膠質瘤、顱咽管瘤、髓母細胞瘤等臨床最為常見。 目前, 兒童神經系統腫瘤發病原因還不明確, 一般認為與遺傳、接觸放射線、外傷、污染等有關。 晨起劇烈頭痛、無噁心的嘔吐、頭圍異常增大和囟門遲遲不閉合、視力減退及視野受損導致的呆滯煩躁、身材明顯矮小于同齡兒童等均是兒童神經系統腫瘤的主要症狀,
Advertisiment
但目前人們對其認識嚴重不足, 甚至存在一些誤區而被當作感冒或胃腸炎等其他疾病醫治, 延誤了治療。 臨床發現, 有10%左右的患兒在確診前6個月都有頭痛症狀, 晨起疼痛最劇烈, 年長些的孩子能大致準確表述頭痛部位, 年幼的孩子則很難用語言描述, 往往不能引起家長的注意, 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神經系統腫瘤的診斷及治療較其他部位腫瘤治療更困難, 風險更大, 致殘率更高, 對手術技術的要求也更高。 ”李文良教授介紹, 一般培養一名合格的神經外科醫生至少要10年以上。 李文良教授稱, 兒童神經系統腫瘤,
Advertisiment
尤其是神經系統惡性腫瘤治療需要多學科的聯合治療, 包括外科手術治療、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放療、化療及生物治療、靶向治療等。 針對社會上一些民眾對“惡性腫瘤”的恐懼, 李文良教授也表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 包括新藥品的研發, 放療設備的提升、顯微鏡及顯微器械的改進, 內窺鏡、神經電生理的臨床應用, 使神經系統腫瘤的手術創傷更小, 治療效果也有了明顯地提高, 致殘率明顯下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