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破譯寶寶行為暗語,你讀懂了嗎

家中的寶寶開始幼稚園生活已經有段時間了, 好奇的爸爸媽媽總是想聽寶寶講講在園裡都做了些什麼。 可是寶寶卻總是“金口難開”, 問了半天也是毫無收穫。 難怪經常聽到年輕的爸媽這樣抱怨:“唉!這個小傢伙!真不知道他小腦袋裡整天都琢磨些什麼, 想聽他說說心裡話, 好難啊!” 

寶寶為什麼不向父母講出心裡話呢?是他們真的“惜字如金”。 還是小小年紀就和父母有“代溝”?都不是!事實上, 小傢伙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暗語”在向你表達著他的心聲, 只是爸爸媽媽沒有讀懂罷了。  

暗語一:哭鬧 

爸爸媽媽因為工作原因,

Advertisiment
把妮妮放到奶奶家整整半個月。 接回家後。 原來蠻乖的妮妮, 現在卻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兒大哭大鬧, 要不就是毫無緣由地發小脾氣, 又或是粘著爸爸媽媽寸步不離, 活像一個小尾巴。  

暗語破譯:關愛 

雖然寶寶很小, 但感情卻很豐富。 長時間被冷落, 會讓他們缺乏安全感, 從而焦躁不安。 他們需要被關注、關心、關愛時, 卻又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表達出來。 所以常常以“無理取鬧”的方式吸引爸爸媽媽的注意。  

所以, 要儘量避免對小寶寶長時間冷落。 當然, 平時就要記得, 常常對寶寶表達你的愛。 對待寶寶想“含蓄”一點表達愛可是毫無作用的哦!小傢伙才不懂呢!你只要張開雙臂給寶寶一個熱情的擁抱。 或者時不時在寶寶嫩嫩的小臉上來一個甜蜜kiss,

Advertisiment
也許寶寶莫名的哭鬧情況會減少很多呢! 

暗語二:沉默 

有一天, 媽媽發現, 原本整天小嘴不停, 追著媽媽說這說那的豆子突然變得不愛說話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 一天豆子從幼稚園回到家, 興沖沖地想對媽媽講幼稚園裡的事兒。 從客廳跟到廚房, 又從廚房跟到臥室。 一直圍著正在幹家務的媽媽轉。 本來媽媽就累得暈頭轉向, 再加上豆子的表達能力實在是不算好。 說了半天一件事兒也沒說明白。 媽媽就說:“豆子乖啊, 去自己房裡玩會兒玩具啊, 媽媽忙, 幼稚園的故事一會兒再說吧!” 

這下倒好, 小喇叭徹底沒電了, 晚上媽媽想聽豆子講幼稚園的故事時, 小傢伙卻耷拉著腦袋, 不說話了。  

暗語破譯:耐心 

Advertisiment

很多時候。 寶寶不是不想說話, 只是有時寶寶想說點什麼時, 卻一下子被父母打斷或糾正。 又或是寶寶說了半天, 父母卻置若罔聞, 完全沒聽寶寶說了什麼, 甚至有點不耐煩地要求寶寶閉嘴。 這樣, 寶寶滿腔的說話熱情就會像被潑了冷水般一下子滅了。  

如果寶寶興致很高地想和你說話, 爸爸媽媽一定要表現得很有興趣, 不論寶寶的表述水準如何, 都耐心傾聽, 千萬不要拿“我很忙”當托詞。  

雖然2至3歲的寶寶在語言能力和技巧上會有突飛猛進的進步, 可以掌握至少200個詞語, 但是依然不足以描述出他所看到的整個世界。  

所以, 耐心點, 不要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替寶寶說出他要說的話, 一定要聽他把話說完。 如果寶寶實在支支吾吾說不出來,

Advertisiment
爸爸媽媽可以恰當地提些小問題, 引導寶寶順利地把心裡話表達清楚。  

暗語三:回避 

小茹2歲多了, 在家裡總是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 可不知怎的, 一到幼稚園, 就變得沉默寡言, 老師怎麼哄逗都不開口。 特別是在許多小朋友面前讓她講個故事或是唱首歌, 簡直比登天還難。 平時要有陌生的叔叔阿姨想和她說話, 她總是躲在媽媽的身後或是使勁拽著媽媽的衣服不鬆手。  

暗語破譯:鼓勵 

對小寶寶來說, 他面對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 幼稚園對他來說是新的環境, 對陌生的人抗拒與恐懼是一種本能, 採取回避或拒絕交流的方式其實是寶寶本能的自我保護行為。  

用溫暖的大手摸摸寶寶的小腦袋,

Advertisiment
對他說:“寶寶不怕, 寶寶是最棒的!”, 這樣略顯溺愛的行為, 卻常常能給畏生的寶寶最大的心理支持。 讓他可以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那麼, 如何才能很好地和小寶寶溝通, 輕鬆讓寶寶說出心裡話呢? 

A、找準時機:爸爸媽媽要想聽聽寶寶的心裡話, 也要選擇好時機。 和小傢伙談心, 千萬不能選擇那種正襟危坐的座談形式。 他才不吃這一套呢!最好選擇寶寶興奮點比較高的時機, 例如從幼稚園回家的路上、在遊樂園玩耍時、剛從超市回來時等。 接觸的新鮮事越多, 寶寶的話匣子越容易打開。

B、選對方法:既然想要聽寶寶說出心裡話, 就要做一個合格的“傾聽者”, 也許寶寶說得並不清楚, 也沒有絲毫的邏輯性可循, 但是, 爸爸媽媽一定要保持耐心, 認真地聽寶寶說每一句話。如果寶寶實在表達不清,可以適當地提一些小問題,幫寶寶理清一下思路。千萬不可以聽到一半就不耐煩地打斷寶寶,這樣會嚴重影響寶寶說出心裡話的積極性的。 

C、擺正位置:雖然是家長,但不要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否則小寶寶也會“心生畏懼”的。既然想讓寶寶說出心裡話,就一定要放低姿態,把自己擺在和寶寶平等的位置上。即便是寶寶說的話並不對,也要尊重寶寶的發言權,表揚寶寶的誠實,然後再幫他認識到不足和不對的地方。如果對寶寶的想法,總是持否定的態度。一味譏笑寶寶的無知、批評他的不足、拒絕他的要求、責備他的錯誤,那麼,想要再聽寶寶說說心裡話可就難嘍! 

“暗語”寶寶小測試 

好了,說了這麼多。還是測測家中說“暗語”的小寶寶,到底是哪種溝通類型的吧! 

step one 

帶著寶寶一起逛超市,你拿起一袋寶寶平時很喜歡吃的糖果,放到購物車裡,但是想想又覺得怕寶寶長蛀牙,結果又當著寶寶的面把它放回了超市架子上,這時寶寶會…… 

A、大哭大鬧,用力搶回糖果,抱在懷裡,並擺出一副“想拿走,門兒都沒有”的樣子。 

B、有往回拿糖果的動作,但如果媽媽制止的話,往往選擇放棄抵抗,只是會目不轉睛地望著心愛的糖果。 

C、沒有任何強烈反應,但會牢牢抓住購物車裡另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 

step two 

幼稚園裡的老師,經常會怎樣評價你的寶寶? 

A、很外向,發言很主動,喜歡對著其他小朋友背兒歌或是表演唱歌等小節目。 

B、喜歡笑,也很聰明,和小朋友們都相處得不錯。 

C、喜歡一個人玩玩具,很聽話的小朋友 

step three 

週末,帶著寶寶來到遊樂場,看著漂亮的旋轉木馬,寶寶會怎樣呢? 

A、很興奮,並且躍躍欲試,甚至連排隊都等不及。 

B、很高興,如果爸爸在下面拿著相機或DV,高聲呼喊寶寶的名字,和旋轉木馬在一起的寶寶還會配合地對著鏡頭微笑。 

C、癡癡地望著旋轉木馬,對媽媽提出玩一下的建議,沒有太過強烈的反應,但如果不玩就帶著他離開,小傢伙會依依不捨。 

測試結果 

選A比較多 清楚溝通型 

清楚溝通型的寶寶基本能夠表達他們自己的需求與目的,作為爸媽大可不必傷透腦筋去解讀寶寶的心思。他絕對是個有戲劇天分的寶寶。訊息清楚型的寶寶通常是不會有表達困難的問題的,因為他們會運用自身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來接收你發出的訊息,並用各種方式發出訊息向你回應。 

選B比較多 含蓄溝通型 

含蓄溝通型的寶寶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或回應爸媽的訊息時,並不能提供非常明確的線索。含蓄型的寶寶會用他自己覺得最簡單的方式來讓你瞭解他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便會熟悉他的這種表達方式,這些方式正是你和寶寶親子溝通的基礎。 

選C比較多 被動溝通型 

被動溝通型的寶寶反應比較和緩。當你用熱情的聲音呼喚他的時候,他往往不是用聲音來回應,而是用微笑。如果您的寶寶屬於這一種類型,那麼爸媽觀察的重點就應放在他是否能夠用某種姿態來回復你這一點上。注意了,不要忽略被動型寶寶對愛的需求哦!

認真地聽寶寶說每一句話。如果寶寶實在表達不清,可以適當地提一些小問題,幫寶寶理清一下思路。千萬不可以聽到一半就不耐煩地打斷寶寶,這樣會嚴重影響寶寶說出心裡話的積極性的。 

C、擺正位置:雖然是家長,但不要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否則小寶寶也會“心生畏懼”的。既然想讓寶寶說出心裡話,就一定要放低姿態,把自己擺在和寶寶平等的位置上。即便是寶寶說的話並不對,也要尊重寶寶的發言權,表揚寶寶的誠實,然後再幫他認識到不足和不對的地方。如果對寶寶的想法,總是持否定的態度。一味譏笑寶寶的無知、批評他的不足、拒絕他的要求、責備他的錯誤,那麼,想要再聽寶寶說說心裡話可就難嘍! 

“暗語”寶寶小測試 

好了,說了這麼多。還是測測家中說“暗語”的小寶寶,到底是哪種溝通類型的吧! 

step one 

帶著寶寶一起逛超市,你拿起一袋寶寶平時很喜歡吃的糖果,放到購物車裡,但是想想又覺得怕寶寶長蛀牙,結果又當著寶寶的面把它放回了超市架子上,這時寶寶會…… 

A、大哭大鬧,用力搶回糖果,抱在懷裡,並擺出一副“想拿走,門兒都沒有”的樣子。 

B、有往回拿糖果的動作,但如果媽媽制止的話,往往選擇放棄抵抗,只是會目不轉睛地望著心愛的糖果。 

C、沒有任何強烈反應,但會牢牢抓住購物車裡另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 

step two 

幼稚園裡的老師,經常會怎樣評價你的寶寶? 

A、很外向,發言很主動,喜歡對著其他小朋友背兒歌或是表演唱歌等小節目。 

B、喜歡笑,也很聰明,和小朋友們都相處得不錯。 

C、喜歡一個人玩玩具,很聽話的小朋友 

step three 

週末,帶著寶寶來到遊樂場,看著漂亮的旋轉木馬,寶寶會怎樣呢? 

A、很興奮,並且躍躍欲試,甚至連排隊都等不及。 

B、很高興,如果爸爸在下面拿著相機或DV,高聲呼喊寶寶的名字,和旋轉木馬在一起的寶寶還會配合地對著鏡頭微笑。 

C、癡癡地望著旋轉木馬,對媽媽提出玩一下的建議,沒有太過強烈的反應,但如果不玩就帶著他離開,小傢伙會依依不捨。 

測試結果 

選A比較多 清楚溝通型 

清楚溝通型的寶寶基本能夠表達他們自己的需求與目的,作為爸媽大可不必傷透腦筋去解讀寶寶的心思。他絕對是個有戲劇天分的寶寶。訊息清楚型的寶寶通常是不會有表達困難的問題的,因為他們會運用自身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來接收你發出的訊息,並用各種方式發出訊息向你回應。 

選B比較多 含蓄溝通型 

含蓄溝通型的寶寶在表達自己的感受或回應爸媽的訊息時,並不能提供非常明確的線索。含蓄型的寶寶會用他自己覺得最簡單的方式來讓你瞭解他的需要,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便會熟悉他的這種表達方式,這些方式正是你和寶寶親子溝通的基礎。 

選C比較多 被動溝通型 

被動溝通型的寶寶反應比較和緩。當你用熱情的聲音呼喚他的時候,他往往不是用聲音來回應,而是用微笑。如果您的寶寶屬於這一種類型,那麼爸媽觀察的重點就應放在他是否能夠用某種姿態來回復你這一點上。注意了,不要忽略被動型寶寶對愛的需求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