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睡眠規律促進孩子心智發育

為什麼要及早關注小兒睡眠品質 小兒時期睡眠品質的好壞與心智發育直接相關, 這是因為小兒時期大腦細胞的代謝發育快, 各種大腦指揮信號的路徑正在建立(醫學上稱為感覺統合過程), 小兒每天需要通過睡眠使得大腦皮層細胞功能的消耗得到恢復, 以利於腦細胞的信號系統傳遞, 達到促進小兒智力發育和心理發育(即心智發育)的作用, 並且年齡越小睡眠品質越重要。

如何評估小兒的睡眠狀態 如果發現孩子具有以下列出的2項, 同時排除疾病因素, 就提示孩子存在睡眠問題了, 要趕緊糾正:

Advertisiment

1。 睡覺無規律性指1歲以上小兒晚上入睡和早晨起床仍沒有規律性。

2。 睡眠不安指小兒睡眠不深、易驚醒等。

3。 夜醒絕大部分小兒在1歲時晚上能連續睡5個小時以上。 1歲以上的小兒晚上不能睡5小時以上稱為夜醒。

4。 入睡困難小兒晚間有睡意並且上床睡覺後, 半小時以上不能進入睡眠狀態, 稱為入睡困難。

5。 睡眠少小兒睡眠時間少於同齡孩子的平均值。

6。 睡眠嗜物1歲以上的小兒睡眠時常喜歡咬被角或其他物品等, 沒有所嗜物品就難入睡。

7。 夢囈即說夢話, 指小兒在睡眠中, 頻繁說夢話, 常伴哭鬧或煩躁不安。

8。 睡眠搖頭小兒在睡眠中有規律的點頭或左右搖頭, 動作頻率高, 幅度大, 甚至頭撞床或牆。

怎樣培養小兒睡眠好習慣 睡眠心智教養的成功實施,

Advertisiment
可幫助孩子獲得睡眠好習慣。 包括制定睡眠時間表、睡前準備和營造睡覺氛圍等。

1。 制定睡眠時間表睡眠時間表的成功實施, 可帶動孩子生活規律的建立, 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益。 總體來說, 白天的睡覺順其自然, 重點是強化晚間入睡時間和早晨起床時間。

2。 做好睡前準備引導孩子進行睡前準備工作, 讓孩子意識到睡前準備工作做完就“該睡覺了”。 通常提前10~15分鐘或更早的時間通知孩子(讓孩子有充分的準備時間), 或設立鬧鐘提醒。 先引導孩子收拾玩具、書刊等, 然後實施睡眠前的個人衛生, 如洗臉、洗腳、更換睡衣等。 睡前準備成功實施也有助孩子養成收放物品、自我服務和講衛生的好習慣。

Advertisiment

3。 營造睡覺氛圍內容包括:①建立預定的方式道晚安。 ②完成約定道晚安後進入寢室, 與孩子一起唱約定的睡覺歌曲等。 ③當孩子躺在床上進入睡眠姿式後, 有固定的結束模式, 如家長先講故事或念兒歌或回憶寶寶白天的趣事, 並有固定的結束語言。

④孩子進入朦朧睡眠狀態後, 再放音樂故事(音量低一些)伴隨孩子入眠。 營造睡覺氛圍的所有內容要固定一段時間, 每實施一段時間後, 再根據孩子動作和語言能力發展情況進行變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