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監測寶寶的體重和身高

寶寶體重的增長與身高增長密切相關, 有一定規律。 出生早期身高增長快, 相對而言, 體重增長也較快, 以後逐漸減慢。

因此, 只關注寶寶的體重是不夠的, 必須加入身高的因素, 身高增長快的寶寶, 體重相對也會增加較多。

判斷寶寶的體重是否正常有兩個指標:按年齡測體重和按身高測體重, 後者通常又稱為體型。

我們把正常人群中調查的身高體重資料, 按年齡分組, 每個年齡組的體重資料按百分位元數法統計, 低於第十百分位數者(P10)稱為體重偏輕, 高於第97百分位數者(P97)稱為體重偏重;按身高分組,

Advertisiment
每釐米的體重資料按百分位元數法統計, 低於第十百分位數者(P10)稱為體型偏瘦, 高於第97百分位數者(P97)稱體型偏胖。

單純體重偏輕或偏重不能說明寶寶長得不好, 必須結合體型判斷, 若體型偏瘦或偏胖, 則必須引起爸媽的重視。 醫生十分重視這部分寶寶, 以早期發現營養不良和肥胖, 早期治療。

監測的項目

所有寶寶出生後滿28天, 就要到所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童保健門診定期進行體格檢查, 以接受生長發育指導。

有關體重的項目主要有對體重和體型進行評估, 計算體重增長速度。

增速正常的表現

滿月增重750克, 出生後前半年每月增重約700克, 後半年每月增重約300克, 第二年體重增加2.5~3.0千克, 2歲以後每年體重增長就只有2千克左右。

Advertisiment

增速減慢或過快

寶寶滿月增重低於750克或超過1000克, 或1歲內體重增長過快, 都要注意。 2歲後需要根據身高判斷體重, 一般是每長高5釐米, 體重增加約2千克, 增加過少有營養不良傾向, 過多有肥胖的傾向。

寶寶測量體重身高後, 由保健人員對照《標準身高參考值》一表進行比較, 按年齡來看, 體重小於P10值的, 則初步判斷體重偏輕, 但並非營養不良;結合身高測體重, 如果也小於P10值, 則判斷為輕度營養不良, 如果這兩項指標同時小於P3, 則判斷為重度營養不良。

按身高測體重, 體重大於P97的, 則是有肥胖傾向的高危人群, 最終判斷是否肥胖用的是世界衛生組織標準,具體如下:寶寶按身高測體重值超過標準的10%為超重, 20%為肥胖。 根據不同程度可分為:輕度肥胖為超過標準體重的20%-29%;中度肥胖為超過標準體重的30%-49%;重度肥胖為超過標準體重的50%以上(請參考附表)。

Advertisiment

常見的營養不良或肥胖原因

餵養不當

奶量不足或餵養過多, 不適當地添加輔食, 養成了寶寶偏食挑食的習慣, 這些均能導致營養不良和肥胖。

低出生體重兒

出生體重小於2500克, 稱為低體重兒, 分為足月低體重兒和早產低體重兒。 前者又稱足月小樣兒, 身高生長速度在正常低值範圍內, 體重增加始終不理想, 是較為困難的一類。 後者出生後身高增長呈追趕狀態, 體重也會很快達到正常水準, 但極易因為過分的餵養導致肥胖。

全身性疾病

如慢性心肝腎疾病、先天異常、嬰兒期慢性腹瀉等, 易導致全身性發育遲緩。

Advertisiment

單純性營養不良寶寶的解決方法

經明確診斷, 有疾病的寶寶將轉向專科門診治療。 排除各種疾病後, 對於單純性營養不良小寶寶, 則主要做到定期體檢, 觀察體重增長速度。

正常寶寶1歲內每3個月一次體檢, 1歲以後6個月隨訪一次, 3歲後每年一次。 有營養不良時, 醫生會要求寶寶每月隨訪一次, 以便及時監測指導, 恢復正常後按常規時間隨訪。 除此之外, 還要做到:

加強營養

營養不良的寶寶食欲較差, 胃容量有限, 只要求多進食是不現實的, 會導致寶寶反感、厭食, 建議少量多餐, 每日大約進食6次, 早餐、早點心、午餐、下午點心、晚餐、睡眠前點心。 1歲內以奶為主, 約700毫升 /日, 1歲後減為300毫升/日。

寶寶身體不適、食欲不好時,

Advertisiment
可以適量補充維生素、礦物質, 但不必每天補充。 不可以給寶寶吃補品, 因為其中可能含有的激素等會刺激寶寶提早發育成熟、體重加速, 造成矮胖。

重視護理

衣著過厚過熱, 易導致汗多, 引發呼吸道感染、食欲減退等。 被褥過厚過熱, 可導致寶寶多汗、易翻身、睡眠不安等, 同樣易引發受涼、食欲減退等。 因此, 應少穿衣, 少蓋被, 維持皮膚乾燥、光滑的狀態。

適量運動

戶外陽光照射及遊戲活動, 可提高肌體代謝水準, 促進食欲, 但運動至微汗即可。

肥胖症寶寶的預防

寶寶出生後前3個月每月增重如超過1000克, 屬體重增加過快。 任何年齡, 按身高測體重大於標準10%以上, 可給予爸媽警告, 說明體重增加過快或寶寶已超重, 有發生肥胖的傾向。 保證身高增加,活動正常,限制體重增加,每增加5釐米身高,體重不能超過2公斤。

飲食控制

1.控制高熱量食物攝入,減少油、脂肪、糖等的攝入。母乳餵養寶寶至少4個月,4~6月開始添加輔食,寶寶的代謝水準不同,可根據體格發育情況,在正常範圍內讓寶寶順其自然選擇進食的多少,不必按“標籤”過度餵養。

2.保證蛋白質的補充,並以1~2g/體重(Kg)為適量,選擇瘦肉、魚、蝦、豆製品等作為補充蛋白質的來源。

3.提供多種食品種類:避免長期高熱量食物,大寶寶可以適當選用粗糧製品,1~2次/周,保證主食數量,避免以肉類代替主食或因饑餓吃進過多零食。

行為指導

1.推薦咀嚼療法:由於從開始進食至飽腹感(飽食中樞興奮)產生至少需要15分鐘,如果進食過快,在短時間攝入大量食物,但仍無飽腹感產生,因而繼續進食而導致過量進食。咀嚼療法的目的是使寶寶放慢進食速度,如果每口食物咀嚼20次再咽下,15分鐘後,飽腹感產生,則進食就不會過量。選擇高纖維蔬菜及帶骨、帶殼的食物,也有助於咀嚼及減慢進食速度。

2.記體重日記:準備健康秤一台,每日早晚各稱體重一次,記錄在體重日記表中,使寶寶瞭解體重的變化,有助於自我監督。

運動指導

1.運動項目:快走、慢跑、騎腳踏車、跳繩、游泳等能堅持的項目。

2.運動強度:中等強度,微出汗,心率小於160次/分鐘。

3.運動時間:20~30分鐘/次,每週2~3次。

藥物治療

不主張使用。

心理指導

1.不必過分嚴格限制某些食物,如寶寶特別喜愛糖果、霜淇淋等,可在控制總熱量的基礎上,減少其他食物攝入,適當給予。如果過分限制,會導致寶寶對該食品渴望,易發生暴飲暴食。

2.全家參與:全家改變飲食、生活、運動習慣,不單純針對寶寶一人,要切合實際,不為減肥而減肥,持之以恆成為習慣。

[BOX]信號燈食品

綠燈食品:血糖生成指數低或熱量低,可自由進食,如蔬菜、白煮或清蒸的魚蝦、低甜度水果,如文旦、生香蕉等。

黃燈食品:血糖生成指數中等或熱量中等,適量進食,如粗糧雜糧、紅燒精肉或牛肉、一般水果如蘋果、草莓、熟透的香蕉等。

紅燈食品:血糖生成指數高或熱量高,限制進食,如精白米麵製品、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甜飲料、含脂肪過高的濃湯。

[BOX]

附表:肥胖標準表

世界衛生組織(WHO)肥胖標準

身高(cm)

體重

(kg)

體重

(kg)

男寶寶

女寶寶

60

7.2

7.2

61

7.6

7.6

62

7.9

7.9

63

8.3

8.3

64

8.6

8.5

65

9.0

8.9

66

9.2

9.2

67

9.6

9.5

68

10.0

9.8

69

10.2

10.1

70

10.6

10.3

71

10.8

10.7

72

11.0

10.9

73

11.4

 11.2

74

11.6

11.4

75

11.9

11.6

76

12.1

12.0

77

12.5

12.2

78

13.0

12.7

79

13.0

12.7

80

13.2

13.0

81

13.4

13.2

82

13.8

13.4

83

14.0

13.7

84

14.3

13.9

85

14.5

14.2

86

14.8

14.4

87

15.1

14.8

88

15.4

15.0

89

15.6

15.2

90

16.0

15.5

91

16.2

15.8

92

16.4

16.1

93

16.8

16.3

94

17.0

16.7

95

17.4

16.9

96

17.6

17.2

97

18.0

17.5

98

18.2

17.9

保證身高增加,活動正常,限制體重增加,每增加5釐米身高,體重不能超過2公斤。

飲食控制

1.控制高熱量食物攝入,減少油、脂肪、糖等的攝入。母乳餵養寶寶至少4個月,4~6月開始添加輔食,寶寶的代謝水準不同,可根據體格發育情況,在正常範圍內讓寶寶順其自然選擇進食的多少,不必按“標籤”過度餵養。

2.保證蛋白質的補充,並以1~2g/體重(Kg)為適量,選擇瘦肉、魚、蝦、豆製品等作為補充蛋白質的來源。

3.提供多種食品種類:避免長期高熱量食物,大寶寶可以適當選用粗糧製品,1~2次/周,保證主食數量,避免以肉類代替主食或因饑餓吃進過多零食。

行為指導

1.推薦咀嚼療法:由於從開始進食至飽腹感(飽食中樞興奮)產生至少需要15分鐘,如果進食過快,在短時間攝入大量食物,但仍無飽腹感產生,因而繼續進食而導致過量進食。咀嚼療法的目的是使寶寶放慢進食速度,如果每口食物咀嚼20次再咽下,15分鐘後,飽腹感產生,則進食就不會過量。選擇高纖維蔬菜及帶骨、帶殼的食物,也有助於咀嚼及減慢進食速度。

2.記體重日記:準備健康秤一台,每日早晚各稱體重一次,記錄在體重日記表中,使寶寶瞭解體重的變化,有助於自我監督。

運動指導

1.運動項目:快走、慢跑、騎腳踏車、跳繩、游泳等能堅持的項目。

2.運動強度:中等強度,微出汗,心率小於160次/分鐘。

3.運動時間:20~30分鐘/次,每週2~3次。

藥物治療

不主張使用。

心理指導

1.不必過分嚴格限制某些食物,如寶寶特別喜愛糖果、霜淇淋等,可在控制總熱量的基礎上,減少其他食物攝入,適當給予。如果過分限制,會導致寶寶對該食品渴望,易發生暴飲暴食。

2.全家參與:全家改變飲食、生活、運動習慣,不單純針對寶寶一人,要切合實際,不為減肥而減肥,持之以恆成為習慣。

[BOX]信號燈食品

綠燈食品:血糖生成指數低或熱量低,可自由進食,如蔬菜、白煮或清蒸的魚蝦、低甜度水果,如文旦、生香蕉等。

黃燈食品:血糖生成指數中等或熱量中等,適量進食,如粗糧雜糧、紅燒精肉或牛肉、一般水果如蘋果、草莓、熟透的香蕉等。

紅燈食品:血糖生成指數高或熱量高,限制進食,如精白米麵製品、油炸食品、奶油蛋糕、甜飲料、含脂肪過高的濃湯。

[BOX]

附表:肥胖標準表

世界衛生組織(WHO)肥胖標準

身高(cm)

體重

(kg)

體重

(kg)

男寶寶

女寶寶

60

7.2

7.2

61

7.6

7.6

62

7.9

7.9

63

8.3

8.3

64

8.6

8.5

65

9.0

8.9

66

9.2

9.2

67

9.6

9.5

68

10.0

9.8

69

10.2

10.1

70

10.6

10.3

71

10.8

10.7

72

11.0

10.9

73

11.4

 11.2

74

11.6

11.4

75

11.9

11.6

76

12.1

12.0

77

12.5

12.2

78

13.0

12.7

79

13.0

12.7

80

13.2

13.0

81

13.4

13.2

82

13.8

13.4

83

14.0

13.7

84

14.3

13.9

85

14.5

14.2

86

14.8

14.4

87

15.1

14.8

88

15.4

15.0

89

15.6

15.2

90

16.0

15.5

91

16.2

15.8

92

16.4

16.1

93

16.8

16.3

94

17.0

16.7

95

17.4

16.9

96

17.6

17.2

97

18.0

17.5

98

18.2

17.9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