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痔瘡的症狀

1 痔瘡的症狀:外痔症狀

1、位於齒狀線以下, 山痔外靜脈叢曲張或肛緣皮膚皺襞發炎、肥大;

2、結締組織增生血栓瘀滯而形成的腫塊, 小易出血, 以疼痛和(或)異物感為主要症狀。


2 痔瘡的症狀:靜脈曲張外痔症狀

1、久蹲或內痔經吸引後肛緣有腫脹隆起的較正常皮膚色深或紫暗的柔軟腫塊;

2、壓按後不能立即消散。 腫塊覆以皮膚, 皮下為彎曲擴張的靜脈團。

3、發生緩慢, 一般只感腫脹不適, 排糞時加重, 發炎時才有疼痛。

3 痔瘡的症狀:結締組織外痔症狀

1、是肛緣皮膚及皮下組織受慢性炎症刺激, 諸如直腸炎症、肛瘺、肛裂、內痔、便秘或腹瀉的分泌物刺激及糞塊擦傷;

Advertisiment

2、或外痔、混合痔感染炎症、水腫消散後結締組織增生所致。

3、肛緣可見單發或環狀的皮膚隆起和脫垂, 環狀的可呈花冠樣, 所以又稱皮贅痔。 皮下無曲張靜脈, 血管甚少。

4 痔瘡的症狀:血栓外痔症狀

1、由排糞時用力過猛, 抬舉重物, 活動過於劇烈, 或咳嗽過甚, 肛門靜脈叢發炎, 使肛門緣靜脈破裂, 在肛緣形成血栓而發。

2、好發於肛緣左右兩側(3點、9點位), 發生後可見肛緣有明顯隆起, 呈圓形或卵圓形, 有劇烈疼痛, 初起腫塊較硬, 可捫及圓形血栓。

3、如未發炎, 可在4~5周內消散, 不留痕跡。

123 5 痔瘡的症狀:炎性外痔症狀

1、常由肛緣皮膚損傷和感染引起。 發病後肛緣皮膚皺襞突起, 紅腫熱痛, 水腫、充血明顯;

Advertisiment

2、有壓痛, 排便時疼痛加重, 並有少量分泌物, 有的可伴有全身不適和發熱。

6 痔瘡的症狀:內痔症狀

位於齒狀線以上, 由黏膜下痔內靜脈叢擴大和曲張而形成, 初起者及輕者不脫出肛門外, 中、晚期或重者可脫出肛門外, 能自行回納肛內。 以出血和脫出為主要症狀。

第一期:排便時帶血, 無脫出, 齒狀線上黏膜呈結節狀隆起。

第二期:排便時帶血, 滴血或射血, 內痔脫出, 可以自行回納。

第三期:排便時咳嗽、勞累、負重引起腹壓增加時, 均發生內痔脫出, 並需用手托方能回納肛門。

第四期:痔塊長期脫出肛門外, 不能用手回復或回復後立即脫出。

7 痔瘡的症狀:混合痔症狀

具有內痔和外痔的兩種特徵, 混合痔分為兩種類型:

1、皮贅性外痔:皮贅部分與內痔部分連於一體,

Advertisiment
肛門部除了有內痔症狀外, 尚具有皮贅性外痔的症狀。

2、靜脈曲張性外痔:是同一部分的痔上靜脈叢和痔下靜脈叢均屈曲且相互連通而成。

123 9 痔瘡的症狀:痔瘡的臨床表現

1、便血:

無痛性間斷性便後出鮮血是其特點, 是內痔和混合痔的早期症狀。 病人常在便池中滴入鮮血或便紙上發現染血。 重者為噴射狀, 可因排便時用力過猛擦破黏膜引起, 便血可自行停止。 便秘、糞便幹硬、飲酒及食刺激性食物是出血的誘因, 如長期出血可導致貧血。

2、脫出:

內痔或混合痔發展到一定時期(第二、三期)即可脫出肛門外, 多先有便血而後脫出, 待脫出體積增大時, 逐漸與肌層分離, 排便時被推出肛門外。 輕者在大便時脫出,

Advertisiment
便後可自行回納;重者需用手方能回納, 否則脫出的痔塊可被嵌頓。 由於脫出的痔塊不斷地變大和脫出, 肛管括約肌收縮力逐漸減退, 以至病人行走、咳嗽等增加腹壓時就能脫出。

3、疼痛:

單純性內痔無疼, 少數有墜脹感。 當內痔和混合痔黏膜受損感染時或血栓形成時即感疼痛, 疼痛常與大便不盡感同時存在。 內痔和混合痔脫出嵌頓, 出現水腫、感染、壞死時, 局部疼痛劇烈。 排便、走、坐、咳嗽時均能引起疼痛。

4、瘙癢:

內痔晚期, 痔塊脫出及肛管括約肌鬆弛, 常有黏液分泌物流出而刺激肛周皮膚, 引起瘙癢甚至皮膚濕疹, 病人極為難受。

123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