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疫苗接種時間表 嬰幼兒童疫苗接種時間表

嬰幼兒童疫苗接種時間表:一份疫苗接種時間表包括計畫內免疫疫苗和計畫外疫苗接種的時間表。 計畫免疫包括兩個程式:一個是全程足量的基礎免疫, 即在1周歲內完成的初次接種;二是以後的加強免疫, 即根據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準和疾病流行情況適時地進行復種。 這樣才能鞏固免疫效果, 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計畫內疫苗(一類疫苗)是國家規定納入計畫免疫, 屬於免費疫苗, 是從寶寶出生後必須進行接種的。

年齡 疫苗名稱 次數 可防的疾病 出生時 乙肝疫苗 第一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卡介苗 第一次 結核病 1月齡 乙肝疫苗 第二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2月齡 脊灰疫苗 第一次 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 3月齡
脊灰疫苗 第二次 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 無細胞百白破疫苗 第一次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4月齡
脊灰疫苗 第三次 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 無細胞百白破疫苗 第二次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5月齡 無細胞百白破疫苗 第三次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6月齡 乙肝疫苗 第三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腦疫苗 第一次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8月齡 麻疹疫苗 第一次 麻疹 9月齡 流腦疫苗 第二次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1歲 乙腦減毒疫苗 第一次 流行性乙型腦炎 1.5歲 甲肝疫苗 第一次 甲型病毒性肝炎 無細胞百白破疫苗 第四次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麻風腮疫苗 第一次 麻疹、風疹、腮腺炎 2歲 乙腦減毒疫苗 第二次 流行性乙型腦炎 甲肝疫苗
(與前劑間隔6-12個月) 第二次 甲型病毒性肝炎 3歲 A+C流腦疫苗 加強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4歲 脊灰疫苗 第四次 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 6歲 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白破) 加強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麻風腮疫苗 第二次 麻疹、風疹、腮腺炎 乙腦減毒疫苗 第三次 流行性乙型腦炎 小學四年級 A+C流腦疫苗 加強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初中一年級 乙肝疫苗 第四次 乙型病毒性肝炎 初中三年級 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白破) 加強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大一進京新生 無細胞百白破疫苗(白破) 加強 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麻疹疫苗 第二次 麻疹

如果婦女的月經周

Advertisiment

如果婦女的月經週期在35天以上,

Advertisiment
則可能晚於預產期生產足月

Advertisiment

如果婦女的月經週期在35天以上, 則可能晚於預產期生產, 而實際上胎兒才真正足

如果婦女的月經周

如果婦女的月經週期在35天以上, 則可能晚於預產期生產足月

如果婦女的月經週期在35天以上, 則可能晚於預產期生產, 而實際上胎兒才真正足月則可能晚於預產期生產,

計畫外疫苗

計畫外疫苗(二類疫苗)是自費疫苗。 可以根據寶寶自身情況、各地區不同狀況及家長經濟狀況而定。 如果選擇注射二類疫苗應在不影響一類疫苗情況下進行選擇性注射。 要注意接種過活疫苗(麻疹疫苗、乙腦疫苗、脊灰糖丸)要間隔4周才能接種死疫苗(百白破、乙肝、流腦及所有二類疫苗)。

Advertisiment

體質虛弱的寶寶可考慮接種的疫苗:

流感疫苗:對7個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臟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等抵抗疾病能力差的寶寶, 一旦流感流行, 容易患病並誘發舊病發作或加重, 家長應考慮接種。

肺炎疫苗:肺炎是由多種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 單靠某種疫苗預防效果有限, 一般健康的寶寶不主張選用。 但體弱多病的寶寶, 應該考慮選用。

流行高發區應接種的疫苗:

B型流感嗜血桿菌混合疫苗(HIB疫苗):世界上已有20多個國家將HIB疫苗列入常規計畫免疫。 5歲以下寶寶容易感染B型流感嗜血桿菌。 它不僅會引起小兒肺炎, 還會引起小兒腦膜炎、敗血症、脊髓炎、中耳炎、心包炎等嚴重疾病, 是引起寶寶嚴重細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Advertisiment

輪狀病毒疫苗:輪狀病毒是3個月~2歲嬰幼兒病毒性腹瀉最常見的原因。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能避免寶寶嚴重腹瀉。

狂犬病疫苗:發病後的死亡率幾乎100%, 還未有一種有效的治療狂犬病的方法, 凡被病獸或帶毒動物咬傷或抓傷後, 應立即注射狂犬疫苗。 若被嚴重咬傷, 如傷口在頭面部、全身多部位咬傷、深度咬傷等, 應聯合用抗狂犬病毒血清。

即將要上幼稚園的寶寶考慮接種的疫苗:

水痘疫苗:如果寶寶抵抗力差應該選用;對於身體好的寶寶可用可不用, 不用的理由是水痘是良性自限性“傳染病”, 列入傳染病管理範圍。 即使寶寶患了水痘, 產生的併發症也很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