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寶寶開始“爬行”時,他/她會遇到哪些“坑”兒?

關於寶寶爬行的問題:“我家寶寶不會爬行, 直接會走路了, 會不會影響以後的發育啊?”“我家寶寶總是用一側身體向前爬, 正常嗎?”“我該怎麼鍛煉寶寶的爬行能力?”等等。 。 。 真的好多媽媽忽視了“爬行”對寶寶的重要性喔。

也對“爬行”訓練存在一些誤解,

人為的給寶寶製造了很多“坑”,

今天來說說寶寶爬行的這些事兒。

1|爬行對寶寶好處多

爬行是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這一階段將促進寶寶很多的其他技能的產生, 千萬不要小瞧寶寶的爬行過程哦。

1、促進運動技能的發展。 寶寶的爬行過程, 將調動腿、腳、手、手指等身體各個部位,

Advertisiment
有助於加強手、手腕、手肘和肩膀的力量, 而且對今後走路、奔跑、跳躍等大運動都具有一定促進作用。 除此之外, 爬行還促進了手指精細動作的發展, 提高活動性和協調性。

2、增強空間理解能力。 隨著寶寶不斷爬行, 他意識到自己和某種物體之間的位置發生了改變。 逐漸會發現客廳位置的擺放情況, 知道在哪裡可以找到自己的泰迪熊玩具, 這將讓他擁有很大的成就感。

3、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寶寶滿屋子爬行的時候, 可能遇到各種障礙物, 開始他會選擇繞行, 隨後不久, 他就開始考慮如何翻越過去了。 當遇到臺階的時候, 上臺階會很輕鬆, 可是下臺階的時候, 由於沒有經驗, 可能和上臺階採取同樣的姿勢,

Advertisiment
結果就是頭朝下載下來, 但慢慢的他就會發現, 倒退著下臺階既安全又快捷。 在不斷的嘗試中, 不斷提升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4、與父母建立新的聯繫。 當寶寶爬著穿過房間, 遇到某種新鮮事物的時候, 他可能會擔心或者害怕, 回過頭來看著爸爸媽媽, 你的任何表情和手勢, 都將影響孩子的決定, 如果你“搖頭”, 他會停下來, 如果你“微笑”, 他會繼續向前爬。 當然, 與此同時, 當他遭到拒絕和制止的時候, 他也可能發脾氣, 那麼就需要給他建立一些規則了。 所以, 這些都將在你和寶寶之間, 建立起新的聯繫。

2|如何進行爬行訓練?

既然爬行對寶寶有這麼多好處, 那媽媽就要多多帶寶寶進行爬行訓練了。

1、注重Tummy Time(趴著的時間)

Advertisiment

寶寶爬行的訓練, 其實從寶寶剛出生就開始了。 當寶寶還處於新生兒時期的時候, 早晨或者小睡醒來之後, 都應該讓寶寶趴著玩, 開始可以時間短一些, 隨著寶寶月齡增加, 時間也逐漸延長, 到了3-4個月的時候, 每天趴著的時間, 應該不少於20分鐘。 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扁頭的發生, 還可以鍛煉頸部、手臂等身體部位的肌肉發育, 從而為爬行做準備。 但有件事兒媽媽必須牢記于心, 那就是永遠都不要讓寶寶一個人採取趴著的姿勢, 以免發生危險。

2、鼓勵寶寶爬行

可以把他喜歡的玩具或者食物, 放置在一個差一點點就能夠到的地方, 這樣, 他會努力去夠, 以便拿到自己想要的, 通過這種方法吸引寶寶爬行。 當寶寶的靈活性增強之後,

Advertisiment
用枕頭、箱子、沙發等做一些小小的障礙, 吸引他玩翻越障礙遊戲, 從而提升爬行技能。

3、提供爬行的機會

有些媽媽擔心地上髒, 不讓寶寶在地方爬, 這並不利於寶寶的技能發展, 應該儘量減少抱著、使用嬰兒車的時間, 給寶寶創造爬行的機會, 但是要保證一個安全的空間。 樓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 也是個不錯的障礙練習工具, 如果到親戚家裡做客, 正好有這樣的樓梯, 可要抓緊時間讓寶寶練習哦。

4、給寶寶做爬行示範

開始寶寶可能不知道怎麼爬, 或者根本不想爬, 媽媽可以趴在地上給寶寶做示範。 用枕頭或者障礙物搭建一個隧道, 和寶寶一起玩爬行遊戲, 寶寶看著媽媽也在爬, 會更願意加入的, 這樣寶寶就一邊玩兒一邊學會了爬行。

Advertisiment

3|爬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奇怪的爬行姿勢:

寶寶正常的爬行姿勢, 應該是雙手、雙膝支撐地面, 然後交叉向前移動, 可是有時候你會發現一些奇怪的姿勢, 但這並不意味著寶寶有問題, 只是需要多加練習罷了。


肚子貼地爬:寶寶在學習爬行的初級階段, 還不知道如何用力, 或者臂力不足以支撐自己的身體時, 他的肚子會緊貼地面, 趴在地上揮舞著雙臂和雙腿, 卻無法前進。 這種在比較胖的寶寶也比較常見。

螃蟹爬:由於寶寶的手臂肌肉發育比腿部肌肉更好, 導致在寶寶剛剛學會用力移動自己的時候, 可能出現倒退或者橫著走的現象, 所以有時候寶寶想去夠一樣物品, 卻反而距離越來越遠。 但請放心,慢慢他就學會向前爬了。


匍匐爬行:有時候,寶寶爬行時,總是只用一側的胳膊和腿,肚子貼在地面上向前挪動,感覺像是解放軍在匍匐前進似得。這可能是因為寶寶還沒有掌握雙側肢體的協調性,還要加強爬行訓練才行。


熊爬:寶寶的胳膊、膝蓋挺的筆直,用手和腳著地,看上去像一隻熊在爬行。這種姿勢往往出現在爬行的後期,也就是正在向走路過渡。過不了多久,你可能驚奇的發現,寶寶突然扶著傢俱站起來了。

手著地向前挪動或者滾動:有些寶寶的動作看起來根本不是爬行,比如坐在地上用雙手撐著地面向前挪動,也可能用手和膝蓋撐著亂滾,這些情況寶媽都不用大驚小怪,只要孩子能學會協調每一側身體,並且同時使用手臂和腿,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寶寶不爬

寶寶不喜歡爬或者根本就不爬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寶媽,其實這裡面的原因很多。

首先,每個寶寶爬行的時間和方法不同。通常來說,寶寶會在7-10個月的時候開始爬行,你的寶寶可能還沒到爬行的時間。如果是早產兒,爬行的時間會比同齡的孩子更晚。

其次,不同寶寶的爬行方式也會不同,比如上面提到的匍匐爬行、熊爬、滾動等,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方法。

再次,有些專家認為,寶寶不爬,也和沒有這樣的機會有關。自從美國兒科學會為了避免猝死綜合征的發生,建議寶寶採取仰臥位睡眠姿勢,明顯減少了趴著的時間,再加上現在嬰兒車、安全座椅的頻繁使用,也減少了他們練習趴著的機會,這些都導致寶寶不爬或者根本不願意趴著。所以,在寶寶剛剛出生後,就一定要注重Tummy Time(趴著的時間)。

最後,即使寶寶根本沒經歷爬行,直接過渡到行走,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根據目前的研究,沒有證據表明這將會對寶寶今後的發育造成影響。曾經有研究認為錯過爬行,會引起學習障礙和各種發育問題,但美國兒科學會的嬰兒發展里程碑中,只提到了走路和說話的發育,並未提及爬行。可見,雖然爬行對寶寶來說有很多好處,但並不代表所有的寶寶,一定、必須都經歷爬行的過程。

說到底,爬行對於寶寶來說,是個自由的過程,可以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可是對於寶媽來說,卻意味著打響了一場保衛戰,要時刻保證他們的安全。保持地板的乾淨,以免他們撿起地上的食物碎屑、石子、硬幣等東西放進嘴巴裡;尖銳的桌角、櫥櫃門等貼上防護條,以免不小心撞傷自己;如果家裡有樓梯,還要在樓梯口安裝兒童防護門。。。總之,在為寶寶爬行感到高興的同時,寶媽的責任也很重啊。

但請放心,慢慢他就學會向前爬了。


匍匐爬行:有時候,寶寶爬行時,總是只用一側的胳膊和腿,肚子貼在地面上向前挪動,感覺像是解放軍在匍匐前進似得。這可能是因為寶寶還沒有掌握雙側肢體的協調性,還要加強爬行訓練才行。


熊爬:寶寶的胳膊、膝蓋挺的筆直,用手和腳著地,看上去像一隻熊在爬行。這種姿勢往往出現在爬行的後期,也就是正在向走路過渡。過不了多久,你可能驚奇的發現,寶寶突然扶著傢俱站起來了。

手著地向前挪動或者滾動:有些寶寶的動作看起來根本不是爬行,比如坐在地上用雙手撐著地面向前挪動,也可能用手和膝蓋撐著亂滾,這些情況寶媽都不用大驚小怪,只要孩子能學會協調每一側身體,並且同時使用手臂和腿,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寶寶不爬

寶寶不喜歡爬或者根本就不爬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寶媽,其實這裡面的原因很多。

首先,每個寶寶爬行的時間和方法不同。通常來說,寶寶會在7-10個月的時候開始爬行,你的寶寶可能還沒到爬行的時間。如果是早產兒,爬行的時間會比同齡的孩子更晚。

其次,不同寶寶的爬行方式也會不同,比如上面提到的匍匐爬行、熊爬、滾動等,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方法。

再次,有些專家認為,寶寶不爬,也和沒有這樣的機會有關。自從美國兒科學會為了避免猝死綜合征的發生,建議寶寶採取仰臥位睡眠姿勢,明顯減少了趴著的時間,再加上現在嬰兒車、安全座椅的頻繁使用,也減少了他們練習趴著的機會,這些都導致寶寶不爬或者根本不願意趴著。所以,在寶寶剛剛出生後,就一定要注重Tummy Time(趴著的時間)。

最後,即使寶寶根本沒經歷爬行,直接過渡到行走,也沒什麼大驚小怪的,根據目前的研究,沒有證據表明這將會對寶寶今後的發育造成影響。曾經有研究認為錯過爬行,會引起學習障礙和各種發育問題,但美國兒科學會的嬰兒發展里程碑中,只提到了走路和說話的發育,並未提及爬行。可見,雖然爬行對寶寶來說有很多好處,但並不代表所有的寶寶,一定、必須都經歷爬行的過程。

說到底,爬行對於寶寶來說,是個自由的過程,可以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可是對於寶媽來說,卻意味著打響了一場保衛戰,要時刻保證他們的安全。保持地板的乾淨,以免他們撿起地上的食物碎屑、石子、硬幣等東西放進嘴巴裡;尖銳的桌角、櫥櫃門等貼上防護條,以免不小心撞傷自己;如果家裡有樓梯,還要在樓梯口安裝兒童防護門。。。總之,在為寶寶爬行感到高興的同時,寶媽的責任也很重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