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甲狀腺功能亢進與減退與不育

一、甲狀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功能亢進多見於女性, 男女之比約1:4~6, 20~40歲發病最為多見。 其典型臨床表現可為高代謝、甲狀腺腫和眼病三方面, 但不同患者的臨床表現和病情輕重差異極大。

T3和T4分泌過多, 可引起人體組織的氧化作用加速, 引起一系列糖蛋白質、脂肪、水、電介質中的鈣、鋅及碘和維生素的代謝紊亂, 造成人體包括生殖系統在內的各臟器功能改變。 在生殖系統方面可出現:性☆禁☆欲減退、陽萎、偶伴有男性乳☆禁☆房發育, 引起PRL及雌激素的水準增高, 男性生殖能力下降, 部分病人可引起不育。

【臨床表現】

由於代謝亢進,

Advertisiment
病人可出現怕熱、多汗, 皮膚溫暖、潮濕;神經系統表現為:興奮、緊張、易激動、多語好動, 失眠、思想不集中、焦慮煩躁;心血管系統可出現:心悸、氣促、心律失常、脈壓加大、久之心臟擴大、甚至發生甲亢性心臟病, 以致心力衰竭;消化系統表現為:食欲亢進、易饑餓、食量增加, 因腸蠕動增強使便次增多, 屬消化不良性腹瀉;眼球可表現為:浸潤性或非浸潤性突眼;甲狀腺可呈不同程度的彌漫性對稱性腫大, 質軟、隨吞咽上下移動;在男性生殖系統方面主要表現為:性☆禁☆欲減退、陽萎, 偶伴有男性乳☆禁☆房發育, 部分病人可引起不育。

【實驗室檢查】

1.血清總T3及升高T4, T3樹脂攝取試驗及游離T指數高於正常。

2.對於不典型的疑似病例及臨床表現輕微者可選用甲狀腺131I攝取率或抑試驗以及促甲狀腺激素激素(TRH)興奮試驗來加以鑒別。

Advertisiment

【治療】

甲亢的特殊治療有長期抗甲狀腺藥物, 藥物控制後的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及放射性治療, 不論採用何種治療, 都有其局限性, 治療前必須慎重考慮選擇適當方案。 藥物治療最方便而安全, 應用最廣, 但僅能40%~60%緩解, 其餘方法為創傷性措施, 緩解率較高, 但有不少缺點。

1.抗甲狀腺藥物治療

常用有硫脲類中的甲基及丙基硫氧嘧啶、眯唑中的他巴唑及甲亢平。 劑量:甲基及丙基硫氧嘧啶初用300~400mg/d, 他巴唑、甲亢平30~40mg/d, 分2~3次服, 直至症狀緩解後每2~4周減一片, 至維持量。 甲基硫氧嘧啶50~100mg/d或他巴唑5~10mg/d, 維持1.5—2年。

2.放射性131I治療 採用甲狀腺高度攝碘能力和131I放射в射線的生物效應致甲狀腺泡上皮破壞萎縮。

Advertisiment

3.手術治療 在抗甲狀藥物準備基礎上進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 甲狀腺次全切除復發率低, 亦可減弱免疫反應, 但有一定併發症, 必須慎重選擇。

二、甲狀腺機能減退症

甲狀腺機能減退系多種原因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應不足所致的內分泌疾病, 依起病年齡可分三型:①呆小病, 功能減退始於胎兒或新生兒;②幼年型, 功能減退始於性發育前兒童;③成年型, 功能減退嚴重時稱為粘液性水腫。

【病因】

1.甲狀腺性(原發性) 甲狀腺本身因炎症、放療、切除、藥物或遺傳等原因致甲狀腺素分泌不足。

2.垂體性(繼發性) 由於垂體病變TSH分泌減少引起的, 常見原因為垂體腫瘤、手術、放療等。

3.下丘腦性 當下丘腦發生腫瘤,

Advertisiment
肉芽腫或其它原因導致TRH減少而使垂體TSH分泌減少引起。

4.受體型 遺傳性或後天性受體缺陷或缺乏T3、T4受體結合障礙, 故T3、T4正常但無法起生物效應。

【臨床表現】

甲狀腺功能減退可引起全身多臟器的功能下降或紊亂。 由於代謝率低, 病人出現畏寒、無力、表情淡漠、反應遲鈍;面色蒼白或蠟黃、浮腫;皮膚發涼、少汗、粗厚、缺乏彈性;毛髮稀疏、乾脆、脫落;眼臉浮腫、下垂、眼裂狹窄;鼻、唇增厚;舌大發音不清;智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心悸、氣短、心臟擴大、心動過緩;下肢非凹陷性水腫, 有時伴有心包積液、胸腔積液;食欲減退、胃酸分泌減少、腸蠕動弱、常有頑固性便秘。 在男性生殖系統方面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性功能紊亂,

Advertisiment
如性☆禁☆欲減退、陽萎, T3、

T4減少可使睾酮合成減少, 精子生成受到抑制而發生少精症, 患病持久者可喪失生育能力。

【實驗室檢查】

1.總T4

2.T3樹脂攝取試驗減低;

3.游離T4指數

4.T3下降;

5.甲狀腺吸131I率明顯減低;

6.TSH可升高或降低, 甲狀腺本身病變引起者顯著升高, 垂體性或下丘腦性引起者明顯降低;

7.TSH刺激試驗:原發甲狀腺功能減退者無反應, 繼發於垂體、下丘腦者明顯升高;

8.TRH興奮試驗:TRH刺激後引起原來正常或偏低的TSH明顯升高, 表明病變在下丘腦, 否則病變在垂體。

【診斷】

典型的病例依據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作出診斷一般不難, 對不典型者注意與貧血、慢性腎炎、肥胖症與特發性浮腫鑒別。

【治療】

1.替代治療

常用甲狀腺片, 用法宜從小劑量開始, 每晨口服15~30mg,以後逐漸增加劑量,每1~2周增加15~30mg,可用到每日120—240mg,維持量每日60~180mg。

2.中藥治療

原則採用助陽、溫腎、補氣及溫補脾胃法。常用熟地、山藥、山茱萸、附子、肉桂、枸杞子、杜仲、益智仁、菟絲子、黃芪及黨參等,一般2—3個月為一療程。

每晨口服15~30mg,以後逐漸增加劑量,每1~2周增加15~30mg,可用到每日120—240mg,維持量每日60~180mg。

2.中藥治療

原則採用助陽、溫腎、補氣及溫補脾胃法。常用熟地、山藥、山茱萸、附子、肉桂、枸杞子、杜仲、益智仁、菟絲子、黃芪及黨參等,一般2—3個月為一療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