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孕期檢查>正文

產檢 新生命健康第一步

1

產前檢查觀念雖已十分普遍, 然而生出有先天性疾病或肢體不健全寶寶的消息仍時有所聞, 究竟產前檢查有那些需要注意的重點?
產前檢查應在懷孕十周左右開始, 但事實上, 最好在月經沒來后兩周即到醫院就診, 以確定是否懷孕, 這有兩個目的:如證實懷孕, 有些事應特別注意, 如用藥應謹慎、有些醫療檢查如x光檢查等應盡量避免、維持規律的飲食及生活起居等;另一方面, 可透過超聲波檢查, 確定胚胎確實著床于子宮腔內, 并了解胚胎的發育情形。
若胚胎不在子宮腔內則有兩種可能, 一可能為子宮外孕,

Advertisiment
這是十分嚴重的情形, 可能危及孕婦的生命安全;另一可能則是萎縮卵, 即不正常的胚胎, 很可能會流產掉, 此時, 醫師可做鑒別診斷, 以確保準媽媽的安全。 整個懷孕過程只能作一次超聲波檢查, 由此可見這應該是不夠的。

第一次產前檢查大約在懷孕十周, 此時將開始做一些血液與尿液檢驗, 以了解孕婦基本身體狀況, 如有無糖尿病、腎臟病、或地中海型貧血等。
若準媽媽有地中海型貧血, 應盡快為準爸爸驗血, 以確定他是否也有地中海型貧血, 若父母皆有, 則日后出生的寶寶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可能會有嚴重的地中海型貧血, 在整個懷孕過程中應予特別注意。 檢查中亦應注意是否懷有雙胞胎甚至連體嬰的可能?此時作超聲波檢查,

Advertisiment
應可分辨出來。

懷孕十六周左右, 對于三十四歲以上之高齡產婦, 醫師一般會建議作羊膜穿刺, 若胎兒有唐氏癥等染色體異常情況, 可及早發現。 至目前為止, 這是診斷胎兒有無唐氏癥等染色體異常之最準確的方法, 但并不鼓勵每位孕婦都作, 因羊膜穿刺檢查是一種侵入性檢查, 流產率約為百分之一, 不算太低。
然而, 三十四歲以下的孕婦仍有可能生下唐氏癥寶寶, 可以抽血作唐氏癥篩檢及神經管缺損篩檢, 檢查母親血液中之甲型胎兒球蛋白或是胎盤絨毛激素, 以檢測其異常機率, 若機率偏高, 會建議作羊膜穿刺檢查, 若機率不高, 則以超聲波觀察即可。 此外, 觀察胎兒著床位置與羊水量是否適當,

Advertisiment
也可作為胎兒健康與否的一項指針。

懷孕二十周左右, 亦即健保規定之第三次產前檢查, 可進行一次超聲波檢查, 以確定有無畸胎或胎盤方面問題, 甚至胎兒有無兔唇亦可檢查出來。

懷孕中期的產前檢查, 應注意胎兒的生長速度、胎兒腫瘤及胎盤著床位置是否正常, 如前置胎盤, 常容易在懷孕中期有出血的情形, 亦應多加注意。

懷孕后期的產前檢查, 除了注意胎兒生長速度與胎位外, 亦應注意有無妊娠毒血癥發生, 若孕婦有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等全身性疾病或高血壓, 隨著懷孕周數增加, 胎兒體重增大, 孕婦的負荷隨之增加, 很可能會加重其癥狀, 須特別注意, 應聯合內科醫師一同照顧孕婦。

Advertisiment

后期產前檢查每次都作尿液檢驗是為了發現有無尿糖、尿蛋白情形, 另外在懷孕二十八周時, 可做葡萄糖篩檢, 以確定是否有妊娠糖尿病。

懷孕的媽媽應如何選擇一位合宜的婦產科醫師, 為她作產前檢查及提供懷孕生產過程的醫療照顧?
在選擇醫院或診所的婦產科醫師時, 最基本的應注意他是否為婦產科的專科醫師, 如果是, 表示他接受過完整的婦產專科訓練。
同時, 應注意醫院或診所的設備是否齊全, 如超聲波檢查設備等, 若無超聲波設備, 醫師較不易檢查出懷有雙胞胎或連體嬰的情形, 這除了和超聲波設備好壞及醫師技術有關外, 亦和醫師是否有想到、注意到有極大的關系。 這與醫院的規模并無相關,

Advertisiment
因為即使是全國知名的醫學中心亦可能發生醫師沒發現孕婦懷有雙胞胎或連體嬰的情形, 因此, 醫師本身是否注意到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醫師的口碑、與病患的溝通應對, 也需要準媽媽們仔細的觀察了解。
此外, 特別要提醒準媽媽們注意, 每次產前檢查若有作任何的檢驗, 下一次的產檢時一定要詢問醫師檢查的結果。 有時醫師門診的病人很多, 或同時有幾位醫師看診, 不一定記得每個人作的檢查, 這時有賴孕婦們能提醒并詢問醫師前次檢查的結果及應注意事項, 這是保障個人權益的重要步驟。
準媽媽們該如何與醫師配合, 以順利地度過懷孕期, 生個健康寶寶呢?
首先要定期作產前檢查。 按照婦產科教科書的標準, 懷孕初期應每月作一次產檢,懷孕三十二周至三十六周時,每兩周作一次產前檢查,三十六周以后則希望每周作一次。
目前健保局規定的產檢次數已略顯不足,若孕婦們再不定期產檢則將更為不足,本人就曾經遇過懷孕三十三周的孕婦第一次作產前檢查,這時若發現胎兒較大或較小,醫師將很難估算其正確之預產期。孕婦若超過預產期,亦須特別多加注意,醫師多半會鼓勵孕婦在超過一周左右,即懷孕四十一周時能住院催生,也有醫師會等到四十二周時催生,但此時因胎盤的功能變差,自然生產的機會較低。
婦產科醫師亦常遇到一些困擾,譬如當孕婦懷孕四十一周而醫師鼓勵住院催生時,常遭他們的長輩反對,希望能自然陣痛時才生;在懷孕過程中,飲食指導常提醒孕婦們不要吃得太咸、太油膩,當胎兒較大時,希望孕婦不要吃得太營養以免胎兒過大不利生產,也常遭長輩反對。
過去曾發生過一例:一名孕婦懷孕四十二周時,醫師建議住院催生,但上一輩反對,因而猶豫拖延,到四十三周多時,因自然破水宮縮而入院,然此時卻因胎盤功能已極差致胎死腹中,全家亦懊悔不已。
高危險群孕婦是指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甲狀腺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以及多胞胎之孕婦。
值得意的是,有些孕婦是素食者,因素食易有營養或微量礦物質不足之情形,造成胎兒發育不良,需特別補充適量綜合維他命及微量礦物質,以維護胎兒健康。
懷胎十月的過程充滿了喜悅、期盼,也十分的辛苦,再次提醒準媽媽們除了慎選一位合適的婦產科醫師作為健康的守護者外,更要定期作產前檢查,積極配合醫師的指導,在此祝福每一位準媽媽都能順利平安的度過懷孕生產過程,生個健康可愛的寶寶。

懷孕初期應每月作一次產檢,懷孕三十二周至三十六周時,每兩周作一次產前檢查,三十六周以后則希望每周作一次。
目前健保局規定的產檢次數已略顯不足,若孕婦們再不定期產檢則將更為不足,本人就曾經遇過懷孕三十三周的孕婦第一次作產前檢查,這時若發現胎兒較大或較小,醫師將很難估算其正確之預產期。孕婦若超過預產期,亦須特別多加注意,醫師多半會鼓勵孕婦在超過一周左右,即懷孕四十一周時能住院催生,也有醫師會等到四十二周時催生,但此時因胎盤的功能變差,自然生產的機會較低。
婦產科醫師亦常遇到一些困擾,譬如當孕婦懷孕四十一周而醫師鼓勵住院催生時,常遭他們的長輩反對,希望能自然陣痛時才生;在懷孕過程中,飲食指導常提醒孕婦們不要吃得太咸、太油膩,當胎兒較大時,希望孕婦不要吃得太營養以免胎兒過大不利生產,也常遭長輩反對。
過去曾發生過一例:一名孕婦懷孕四十二周時,醫師建議住院催生,但上一輩反對,因而猶豫拖延,到四十三周多時,因自然破水宮縮而入院,然此時卻因胎盤功能已極差致胎死腹中,全家亦懊悔不已。
高危險群孕婦是指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甲狀腺疾病、自體免疫性疾病以及多胞胎之孕婦。
值得意的是,有些孕婦是素食者,因素食易有營養或微量礦物質不足之情形,造成胎兒發育不良,需特別補充適量綜合維他命及微量礦物質,以維護胎兒健康。
懷胎十月的過程充滿了喜悅、期盼,也十分的辛苦,再次提醒準媽媽們除了慎選一位合適的婦產科醫師作為健康的守護者外,更要定期作產前檢查,積極配合醫師的指導,在此祝福每一位準媽媽都能順利平安的度過懷孕生產過程,生個健康可愛的寶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