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子宮恢復和惡露變化

產褥期是指分娩之後的6周。 這一階段有兩件事最重要, 即觀察惡露排出及子宮恢復, 因為它們可以反映生☆禁☆殖☆禁☆器官的恢復情況, 如何進行觀察?

*觀察子宮的恢復

當胎兒從子宮排出後, 子宮很快就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癟了下去。

由於子宮是一個由較厚肌肉形成的器官, 不可能一下子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所以縮複過程要有一個進程, 大約需要6周左右才能恢復到孕前大小。

觀察法:

1.子宮恢復得好與不好可以通過子宮底下降來推斷, 一般來講在分娩後第一天, 子宮底可降落至臍部。 自此, 子宮底每天大約下降1-2釐米,

Advertisiment
2周左右進入盆腔與恥骨聯合平齊, 這時從腹部便摸不到了。

2.到了大約6周時子宮猶如雞蛋大小, 重量從1000克(剛分娩完)逐漸縮小到60-70克, 並寬度隨之變窄, 硬度卻有了增加。 這個變化過程, 被稱為“子宮縮複”。 每一位產婦都應在42天左右去產科進行檢查, 瞭解子宮縮複的情況。

自助法:

1.有時子宮在收縮時會引起陣陣疼痛, 尤其是強力性收縮時, 這種現象稱為產後痛。 胎盤娩出後, 會在子宮原附著處留下一個較大創面。 只有通過子宮強烈收縮這個創面的出血才能止住, 惡露才能排出。 因此, 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一件壞事, 不必感到不安和著急, 也不需要做出特殊處理。

2.一般經過幾天, 疼痛會自然消失。 為了減輕不適感,

Advertisiment
可自我按摩一下小腹部, 或放個熱水袋熱敷一下。

3.如果疼痛過甚, 服用一片止痛片足以奏效。

4.哺乳也會引起宮縮痛, 但這正是大力提倡哺乳的益處, 因為可促進子宮復舊。

*觀察惡露的變化

惡露是指產後從子宮經過陰dao流出的分泌物, 其中含有胎盤從子宮壁剝離後的血液、黏液、子宮腔裡殘存的內膜、產道傷口分娩物等。 它的數量、顏色和氣味可以直接反映子宮的情況, 應該密切進行觀察。

觀察法:

1.一般分娩後3-4天從陰dao中流出的幾乎都是血液, 但很少有血塊, 顏色較紅, 這個階段流出的東西通常稱為血性惡露。

2.產後5-10天左右, 血量逐漸減少, 顏色也逐漸變淡, 呈褐色或淺褐色, 有較多量的子宮頸黏液及陰dao的滲出液, 還有壞死的蛻膜、白細胞等,

Advertisiment
稱為漿性惡露。

3.產後大約10天后, 惡露中基本上不含血, 主要成分是大量的白細胞、表皮細胞, 呈現出白色或黃白色, 稱為白惡露。 惡露一般在產後3-4周左右乾淨, 5-6周時已與平時差別不大了。

4.觀察惡露變化不僅可以瞭解和估計子宮復舊的情況, 還可以反映子宮腔內有無殘留物、感染、產道傷口癒合情況及有無其他異常。 如果血性惡露多, 並淋漓不盡, 就要警惕子宮收縮不良, 或是傷口在出血;如果惡露不絕, 表明子宮腔內還有部分胎盤或胎膜的殘留;如果惡露有臭味, 伴身體發熱, 並且出現下腹痛或壓痛, 可能胎盤剝離面上有炎症, 引起了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肌炎。

5.有以上情況的產婦, 在產後6周檢查時子宮還沒能恢復正常大小,

Advertisiment
尚軟並有壓痛, 子宮頸口鬆弛未閉。

自助法:

1.惡露如有異常情況及時請醫生進行診治, 同時也要注意產後衛生, 如常更換會陰墊、每天換一條內褲、預防生殖道感染。

2.正常分娩的新媽咪如果健康狀況良好, 在產後24小時便可以下床活動, 促進惡露排出。

3.在醫生指導下做產褥操, 喝一些紅糖水活血化淤, 也可以促進惡露順暢排出, 有利於子宮縮複。

4.產婦在睡眠時最好採取側臥的姿勢, 以免子宮向後傾倒而不利於惡露排出、排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