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懷孕期>懷孕常識>正文

獨立生活的練習從兩歲開始

■案例:童童要自己吃飯

吃飯了, 我習慣性地坐在童童身邊準備喂他。 誰知他小手緊緊地抓住碗, 說:“自己喂, 自己喂”。 我就讓他自己吃, 結果吃得滿地都是。 我教他怎樣拿碗, 怎樣拿勺, 怎樣往嘴裡送, 我自己再拿一把勺, 適時地幫他一下。 每當他把飯送到嘴裡時, 我就說:“童童真棒!”童童很自豪地笑著, 我想他已經體會到自己做事的樂趣了。

■分析:放手讓孩子“自己來”

兩歲左右是孩子獨立性發展最快的階段, 也許昨天還是媽媽懷裡的嬌寶寶, 事事依靠媽媽, 今天突然間要獨立, 什麼都要“自己來!”明明自己做不好,

Advertisiment
還不讓別人幫忙, 如果父母仍像以前那樣, 孩子有時就會發脾氣。 不瞭解孩子的父母也許會說:“這孩子變得不聽話了!”其實這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也是孩子可喜的進步。 教育專家指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 要讓他自己做。

◇促進大腦發育

兒童年齡越小, 生理和心理之間的關係就越緊密, 俗話說“心靈手巧”, 手的靈活直接關係到腦的發育。

身體各部位動作的發展需要腦的協調支配, 同時也能促進腦的發育。 所以, 多讓孩子自己做事, 增加鍛煉機會, 不僅是生活能力的培養, 也是促進腦功能發育和健全的一種手段。

◇自信心的增強

兒童的自信, 不僅來自于成人的鼓勵表揚, 更來自於完成以前所不能完成的任務時,

Advertisiment
所感受到的一種成就感, 這是單純的鼓勵性語言所不能給予的。 最初, 孩子會遇到一定困難, 在不影響孩子情緒的情況下, 給予適當的指導, 戰勝困難的樂趣將會使孩子信心百倍。

◇適當加以引導

儘管兩歲左右的孩子獨立意識已經萌發, 但由於各項能力的發展並不能完全達到他自己想達到的水準, 還需要成人的説明。 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水準決定提供何種程度的支援。 比如吃飯, 孩子可能在開始獨立進餐時並不知道怎樣拿勺, 怎樣往嘴裡放, 家長可以將吃飯的動作分解, 一步一步地教給孩子。 也許這在一般人看來有些誇張, 但對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 語言指導必不可少。 如果清楚的示範動作配以適當的語言講解,

Advertisiment
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兩歲孩子也正處於語言發展的敏感期, 直觀的形象動作是詮釋語言含義的最好工具。

兒童的獨立意識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 它需要家長堅持不懈地努力。 兩歲是孩子獨立意識萌發的最初階段, 也是幼兒成長發展過程中的轉折期, 也稱“反抗期”。 之所以反抗, 很重要的原因是成人限制了孩子獨立能力的表現。 那何不讓孩子的獨立生活從兩歲開始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