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需因材施教教孩子“玩”

有一段時間, 我對自己4歲的兒子很困惑, 他膽小、做事沒有毅力, 有很多我不能容忍的缺點:一次, 幼稚園邀請家長去參加開園活動, 小朋友都在那裡大大方方表演, 就他一個人縮在角落裡不吭聲, 老師拉他也不上去;別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 只有他總是牽著我的衣角;搭積木搭到一半時倒了就不耐煩, 怎麼哄他都不肯再玩下去……凡此種種, 令我沮喪不已, 可我知道,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 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他。

在研究了兒子的性格特質, 廣泛徵詢了各方高人的意見之後, 我為兒子設計了一個既另類又簡單的計畫-教他“玩”。

Advertisiment

當然這玩不是瞎玩, 選的全是有針對性的項目, 第一個就是頗需點勇氣的小滑板車。

一開始, 兒子總是緊緊地抓住我的手不放, 我稍一鬆手他就哇哇大叫。 我堅持著鼓勵他:兵兵, 你滑得不錯, 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學會的。 一次又一次地, 兒子在我的期待中, 手慢慢鬆開了, 開始在我的保護下歪歪斜斜地慢慢滑。 一小步、兩小步, 一大步、兩大步, 兒子終於找到了一點感覺, 他開始興奮起來, 對我叫著:“媽媽, 我不要你扶了, 你看我自己會了。 ”當然, 也有摔倒的時候, 但在成功的巨大誘惑下, 那根本就不算什麼了。 一周以後, 兒子已經能自如地操縱小滑板車, 在同齡的孩子中還算超前了一步。

這時, 我開始了計畫中的第二個專案:教兒子跳繩。

Advertisiment

我先自己變著花樣跳給兒子看。 兒子覺得有趣, 迫不及待地搶過繩子來玩。 可真把繩子拿在手裡自己跳時, 感覺就不那麼對勁了-不是手不動, 就是腳不動, 很難手腳並舉。 於是我讓他不動繩子, 先做動作, 找找感覺。 孩子是沒多少耐心的, 當他發覺一項活動不是那麼簡單後就很容易放棄。 為了讓他堅持下去, 我找來幾個大一點的小朋友, 一人牽一頭繩子, 換一種方法讓兒子跳。 兒子在繩子中間鑽來鑽去, 樂得哈哈大笑, 腳會動了, 手就容易了, 兩周後, 兒子跳繩的技術已有小成。

接連攻克了兩個“堡壘”之後, 我明顯感覺到兒子的自信心增強了, 對運動的興趣加大了, 戶外活動的時間延長了。

Advertisiment
而且, 因為兒子技藝傍身, 總能吸引到一些小朋友跟他玩, 慢慢地他懂得了怎麼跟別人交往, 性格也越來越活躍。

成果還需要鞏固, 我又開始了計畫中的第三個專案:教孩子騎兩輪自行車。

這個項目訓練的難度比小滑板車要大些, 一開始兒子的小手根本把不住龍頭, 扭來扭去, 連人帶車摔了好幾次。 不過有了前兩次的訓練經驗, 他的情緒不那麼急躁了。 我一邊扶著他騎, 一邊給他指導幾個關鍵點:掌握龍頭、身體平衡、放鬆。 找到感覺後, 兒子扭扭歪歪地上路了, 竟然騎出了5米遠。 這一來, 他的信心大增, 10天左右的時間, 就已經能騎著小兩輪車驕傲地跟在我身後去買菜了。

不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 我的另類計畫大獲成功。

Advertisiment
現在兒子還學會了游泳, 並開始學溜冰了。 雖然還在起步, 可是我相信他一定能學會, 因為他已經把挑戰當作了一種樂趣, 這樣的孩子我還擔心他膽小沒有毅力嗎?他已經切身體驗到做一件事只要有勇氣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做好。 我想, 這對他是一種很好的心理訓練, 也是一種學習態度和習慣的訓練, 比教他認幾個字背幾句詩強多了。 不信嗎, 你自己試試看吧。

玩中的乾坤:

1、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各個擊破, 讓孩子逐漸增強信心。

2、不要操之過急, 孩子玩會一樣東西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要學會耐心等待。

3、家長要擺正自己的心態, 要放得開, 不能保護過度, 如果孩子後面老是跟著一個大驚小怪、咋咋呼呼的尾巴, 孩子怎麼會勇往直前呢?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