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父母最害孩子的12件錯事

NO.028/2010.1.12  

家里有小寶寶, 做父母的一定特別開心, 雖然做父母的都愛孩子, 但不知不覺中, 也會走入誤區。 以下的12件事看似稀松平常, 卻會影響到父母的教育質量, 甚至阻礙孩子的發展, 你可千萬要留心。

·1.父母替寶寶道歉
·2.不準掰手指數數
·3.過分溺愛
·4.過分專制 
·5.完全照書本養孩子
·……
1.父母替寶寶道歉

二三歲的寶寶一起玩時, 寶寶把別人打哭, 這時有些父母會挺身而出, 替寶寶道歉。 這樣一來, 寶寶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而且也沒覺得這樣有什么不好。 他長大后不會自己承擔責任。

正確做法:

做錯的事情,父母要及時糾正寶寶,

Advertisiment
因為寶寶不知道哪樣做是正確的,哪樣做是錯誤的,正誤都需要父母指引。 告訴寶寶打人是不對的,要向人道歉, 讓他自己承擔后果, 這樣才能讓他記住, 明白對與錯。

2.不準掰手指數數

有些父母、幼兒園老師, 教寶寶數數時, 看見他們掰著手指頭數, 就會要求他們放下手, 要求心里記。 心理學家說, 這種教寶寶數數的方法, 并不科學。

心理學家認為, 2~5歲幼兒的數字概念發展, 通常是由口頭數數開始, 然后是點著實物數, 接下來孩子能夠推算出總數, 最后, 才是根據抽象的語言數字拿取相等的實物。

幼兒掌握初步的數概念, 需經過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 由具體到抽象是幼兒對周圍事物形成各種概念的一般認識過程。

Advertisiment
所以在教的幼兒數概念時, 要從具體出發。 從具體出發, 就是要從接觸具體的事物開始, 從親自擺弄、接觸、看具體事物中獲得有關物體數量方面的感性經驗開始。 這種對數量的感性經驗越豐富, 就越有利于幼兒形成抽象數概念。

正確做法:

數數時不妨讓他們數數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讓他們從具體的東西開始。


寶寶智力開發關鍵在三點 延伸閱讀 ·聰明父母的6大管教“心機”? ·父母4風格決定孩子能力 ·成為合格父母的五個條件 ·聰明父母必備8大智慧? ·現代父母勿入五大早教雷區 ·父母懲罰孩子五大學問? ·做中國父母的三個“悲哀” ·父母十“好心”阻礙成長 3.過分溺愛

有時候, 父母的精心呵護反而會“傷”了寶寶。 比如, 有些父母, 總怕寶寶走著會摔倒,

Advertisiment
會累著, 于是喜歡用車推著寶寶或是抱著寶寶。 這樣一來, 寶寶活動量小, 協調能力、大肌肉的鍛煉都不夠, 活動能力就特別差。 寶寶吃飯、穿衣、收拾玩具, 家人總是包辦代替, 會造成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寶寶和小朋友發生爭執, 父母挺身而出, 為寶寶討公道, 這種看似對寶寶的愛, 會使寶寶今后生活能力差, 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對外面的社會。

其實,孩子有著驚人的適應能力。 他們需要運動和交流,甚至稍微還要有一點冒險,這樣才能充分發掘他們身上的各種潛能。

正確做法:

放開手, 讓寶寶自己收玩具, 自己吃飯、摔倒后自己爬起來, 能使寶寶更快樂, 更有成就感。

4.過分專制

有的父母認為管教寶寶,

Advertisiment
就要從小做起, 讓寶寶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 寶寶想要紅色的玩具, 媽媽卻認為綠色的好看, 于是買下綠的。 寶寶想看天線寶寶, 媽媽卻認為另外的歷史故事更有意義, 一切都是家長做主, 寶寶沒有任何可選擇的余地, 不聽話就會挨批評。 日久天長, 寶寶就會變得畏畏縮縮, 心里總是處于被壓制狀態, 從而局限了寶寶的智力發展,寶寶變得膽小、怕事。

正確做法:

假如寶寶提出的要求合理,盡量尊重寶寶的選擇,而不要把成人的思維強加給寶寶。

5.拔苗助長

有的家長對寶寶的智力發展和成長期望值太高, 在教育寶寶的過程中操之過急,不遵循寶寶身心發展和智力成長的規律,“拔苗助長”,卻往往適得其反, 造成寶寶負擔過重,難以適應壓力而產生消極的心理傾向和行為。

Advertisiment
比如, 有的家長讓2歲的寶寶學英語, 讓3歲的寶寶背唐詩、做數學題,這種方法不值得推廣。

正確做法:

對孩子來說,學就是玩,玩皮球鍛煉寶寶的眼、手、腳協調能力,玩積木鍛煉寶寶的創造力,玩插片鍛煉寶寶的動手、動腦能力。 這些能力都有利于今后的知識學習。


寶寶智力開發關鍵在三點 延伸閱讀 ·聰明父母的6大管教“心機”? ·父母4風格決定孩子能力 ·成為合格父母的五個條件 ·聰明父母必備8大智慧? ·現代父母勿入五大早教雷區 ·父母懲罰孩子五大學問? ·做中國父母的三個“悲哀” ·父母十“好心”阻礙成長 6.完全照書本養孩子

許多年輕父母多數以書為標準喂養孩子, 有的過分認真地執行書本上的要求, 認為這樣才是科學的。比如書上說8個月會爬、1歲半會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寶寶不會,就異常著急,以為是寶寶的智力發育有問題。其實,書本上的知識和要求不一定與孩子的實際情況相符。有的可能說話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個寶寶的成長路線都是不一樣的。

正確做法:

把書作為參考,一旦覺得寶寶與書上說的哪點不一樣時,不要著急,綜合考慮寶寶的發展,比如不會爬是不是因為穿得多啦,不會說話是不是因為沒給他說話的機會。

7.以孩子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飯時,有好吃的要先給寶寶,寶寶要愛吃哪樣,父母就不能動。這樣一來,寶寶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正確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愛吃的東西,他會哭鬧,而且寶寶會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也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只有自己重要。這樣的寶寶會變得不懂分享,不懂愛。

正確做法:

把寶寶看成是家庭成員之一,吃東西時,無論父母愛吃與否,也要讓寶寶分給每人一份,讓寶寶學會分享,懂得關愛。

8.滿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寶寶想要某個玩具,想吃麥當勞,父母一定要滿足他嗎?不一定。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會讓寶寶覺得一切太順利,而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沒了。

正確做法:

寶寶想要買某個玩具,可以對他說,假如堅持一周都自己吃飯,媽媽就買給你(對于剛學會自己吃飯的孩子)。要是寶寶想吃麥當勞,可以告訴他生日的時候在這里開生日PARTY。這樣讓寶寶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實現自己的承諾,不能騙寶寶。


寶寶智力開發關鍵在三點 延伸閱讀 ·聰明父母的6大管教“心機”? ·父母4風格決定孩子能力 ·成為合格父母的五個條件 ·聰明父母必備8大智慧? ·現代父母勿入五大早教雷區 ·父母懲罰孩子五大學問? ·做中國父母的三個“悲哀” ·父母十“好心”阻礙成長 9.與出生不久的寶寶說話沒必要

父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語言發展有深刻影響。嬰兒聽覺研究專家發現,嬰兒腦內的“聽覺地圖”大概到1歲左右完成,在此期間,給零歲嬰兒輸送越多的有意義的聲音,越能促進嬰兒腦內主管聽覺的神經元的敏感性。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嬰兒獲得的詞匯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親對嬰兒說話的數量。

正確做法:

    當給寶寶穿衣服時,當給寶寶喂奶、換尿布時,要和寶寶說話,告訴他:“媽媽在給你換衣服,涼不涼啊?伸伸小胳膊、抬起頭”等等。也就是說盡可能地與孩子多說話,這是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當到了一定時候寶寶的語言會突然爆發,于是很多話都會說了。

10.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有些父母總是在教育寶寶上不能達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有分歧。總是出現媽媽懲罰孩子,爸爸替他說情;或者爸爸對孩子發火,媽媽為孩子辯護。有的父母因為教育寶寶的問題,還會互相指責,長此以往,孩子對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產生投機心理,誰護著他就找誰。

正確做法:

    作為夫妻雙方,在教育寶寶上要一致,私下多溝通,不要當著寶寶的面爭吵。當一個人教育寶寶時,即使說的不對,另一方也不要當著寶寶的面指責。

11.父母的沖突不會影響嬰兒

大多數爸爸媽媽都知道,夫妻當著學齡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緊張的事。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并不知道,當著初生嬰兒或尚不會說話的嬰兒爭吵,也會影響到嬰幼兒的思想或情緒。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當家庭中父母沖突升級時,8個月至2歲間的孩子都會變得非常著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間的沖突。2歲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間或陌生人之間的吵架場面后,會很快地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氣勢洶洶地說話和爭斗,行為舉止變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見,父母應盡量避免在任何年齡的孩子面前爭吵。

正確做法:

當在寶寶面前時,父母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如果覺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門,當情緒平靜了再回來。不要當著寶寶的面大吵大鬧。

12.物質獎勵

獎勵孩子本質上并不是壞事,但是,你必須明智地去選擇何時何地用何種獎勵。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獲得物質獎勵,那么沒有得到物質獎勵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灰心喪氣,他們甚至會認為沒有物質獎勵的事情不值得去做。恰當的物質刺激的確能對幼兒的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使孩子有高度的積極性,家長應考慮物質刺激的方式和方法。并多用精神鼓勵的方法,給幼兒以精神上的激勵。

正確做法:

當寶寶能按時起床,自己穿衣服時,父母要及時表揚,夸他:“你真棒!”或是親一親他。


寶寶智力開發關鍵在三點 延伸閱讀 ·聰明父母的6大管教“心機”? ·父母4風格決定孩子能力 ·成為合格父母的五個條件 ·聰明父母必備8大智慧? ·現代父母勿入五大早教雷區 ·父母懲罰孩子五大學問? ·做中國父母的三個“悲哀” ·父母十“好心”阻礙成長 認為這樣才是科學的。比如書上說8個月會爬、1歲半會串珠子,如果自家的寶寶不會,就異常著急,以為是寶寶的智力發育有問題。其實,書本上的知識和要求不一定與孩子的實際情況相符。有的可能說話早些,有的可能走路早些,每個寶寶的成長路線都是不一樣的。

正確做法:

把書作為參考,一旦覺得寶寶與書上說的哪點不一樣時,不要著急,綜合考慮寶寶的發展,比如不會爬是不是因為穿得多啦,不會說話是不是因為沒給他說話的機會。

7.以孩子為中心

有些父母在吃飯時,有好吃的要先給寶寶,寶寶要愛吃哪樣,父母就不能動。這樣一來,寶寶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正確的,如果哪天父母吃了他愛吃的東西,他會哭鬧,而且寶寶會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也會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只有自己重要。這樣的寶寶會變得不懂分享,不懂愛。

正確做法:

把寶寶看成是家庭成員之一,吃東西時,無論父母愛吃與否,也要讓寶寶分給每人一份,讓寶寶學會分享,懂得關愛。

8.滿足孩子的所有愿望

寶寶想要某個玩具,想吃麥當勞,父母一定要滿足他嗎?不一定。無節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會讓寶寶覺得一切太順利,而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沒了。

正確做法:

寶寶想要買某個玩具,可以對他說,假如堅持一周都自己吃飯,媽媽就買給你(對于剛學會自己吃飯的孩子)。要是寶寶想吃麥當勞,可以告訴他生日的時候在這里開生日PARTY。這樣讓寶寶有一種期待,有一種追求的愿望。父母要注意一定要實現自己的承諾,不能騙寶寶。


寶寶智力開發關鍵在三點 延伸閱讀 ·聰明父母的6大管教“心機”? ·父母4風格決定孩子能力 ·成為合格父母的五個條件 ·聰明父母必備8大智慧? ·現代父母勿入五大早教雷區 ·父母懲罰孩子五大學問? ·做中國父母的三個“悲哀” ·父母十“好心”阻礙成長 9.與出生不久的寶寶說話沒必要

父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語言發展有深刻影響。嬰兒聽覺研究專家發現,嬰兒腦內的“聽覺地圖”大概到1歲左右完成,在此期間,給零歲嬰兒輸送越多的有意義的聲音,越能促進嬰兒腦內主管聽覺的神經元的敏感性。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嬰兒獲得的詞匯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母親對嬰兒說話的數量。

正確做法:

    當給寶寶穿衣服時,當給寶寶喂奶、換尿布時,要和寶寶說話,告訴他:“媽媽在給你換衣服,涼不涼啊?伸伸小胳膊、抬起頭”等等。也就是說盡可能地與孩子多說話,這是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所必不可少的。當到了一定時候寶寶的語言會突然爆發,于是很多話都會說了。

10.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有些父母總是在教育寶寶上不能達成一致,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有分歧。總是出現媽媽懲罰孩子,爸爸替他說情;或者爸爸對孩子發火,媽媽為孩子辯護。有的父母因為教育寶寶的問題,還會互相指責,長此以往,孩子對父母不尊重,并且孩子產生投機心理,誰護著他就找誰。

正確做法:

    作為夫妻雙方,在教育寶寶上要一致,私下多溝通,不要當著寶寶的面爭吵。當一個人教育寶寶時,即使說的不對,另一方也不要當著寶寶的面指責。

11.父母的沖突不會影響嬰兒

大多數爸爸媽媽都知道,夫妻當著學齡期孩子的面吵架是一件令孩子緊張的事。但他們中的許多人并不知道,當著初生嬰兒或尚不會說話的嬰兒爭吵,也會影響到嬰幼兒的思想或情緒。

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當家庭中父母沖突升級時,8個月至2歲間的孩子都會變得非常著急,并懂得要努力去阻止父母間的沖突。2歲以上的孩子,在目睹父母之間或陌生人之間的吵架場面后,會很快地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模仿大人氣勢洶洶地說話和爭斗,行為舉止變得非常粗野。由此可見,父母應盡量避免在任何年齡的孩子面前爭吵。

正確做法:

當在寶寶面前時,父母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如果覺得克制不住,索性走出家門,當情緒平靜了再回來。不要當著寶寶的面大吵大鬧。

12.物質獎勵

獎勵孩子本質上并不是壞事,但是,你必須明智地去選擇何時何地用何種獎勵。如果孩子做什么事都期望獲得物質獎勵,那么沒有得到物質獎勵的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灰心喪氣,他們甚至會認為沒有物質獎勵的事情不值得去做。恰當的物質刺激的確能對幼兒的行為產生巨大的影響,使孩子有高度的積極性,家長應考慮物質刺激的方式和方法。并多用精神鼓勵的方法,給幼兒以精神上的激勵。

正確做法:

當寶寶能按時起床,自己穿衣服時,父母要及時表揚,夸他:“你真棒!”或是親一親他。


寶寶智力開發關鍵在三點 延伸閱讀 ·聰明父母的6大管教“心機”? ·父母4風格決定孩子能力 ·成為合格父母的五個條件 ·聰明父母必備8大智慧? ·現代父母勿入五大早教雷區 ·父母懲罰孩子五大學問? ·做中國父母的三個“悲哀” ·父母十“好心”阻礙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