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是不是好父母就看十件事

有時, 生活中一些在你看來非常微不足道的細節調整, 卻極有可能為你和孩子之間的關系帶來巨大的改善。 我們為你列出了以下10條小小建議, 它并不需要你投入過多精力, 也不用顛覆你自己的人生觀, 或者改變性格及教育方式, 任何一位父母都可以輕松做到。 你會發現, 原來成為好父母竟然如此簡單! 1.表揚孩子的一切好行為

當孩子把自己最心愛的滑板車讓給別的孩子玩, 或是為你做了一張畫著黃色笑臉、周圍布滿紅心的卡片時, 你要用小小的表揚表示關注。 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 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孩子這種可愛或是大方的表現,

Advertisiment
并且希望他們的這種行為能夠發揚和鞏固。 那么當孩子友善地對待別人時, 不要吝嗇你的表揚, 關注并夸獎他是幫助他建立主人翁意識, 并且獲得良好自我感覺的一種重要途徑。 同時, 表揚孩子的好人好事, 也可以提醒他懂得感激別人的幫助。

你該怎樣做:

千萬別讓孩子覺得做一張卡片或者分享一個玩具就是最最了不起的事跡了。 你只需要簡單地說:“我兒子能把自己的滑板車讓給冬冬玩兒, 真棒!”, 然后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好了。

記得聽過一位專家的課, 她提到家長一定要注意表揚的度, 千萬不要過多地對孩子強調表揚。 否則, 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孩子很有可能把表揚當成一種理所應當的事兒,

Advertisiment
為了表揚而去做好事兒, 沒有表揚就有挫敗感。

——丁丁媽媽 兒子兩歲3個月

2.不要和情緒激動的孩子爭論

盡管晚飯前還要吃點心很顯然是錯誤的, 但對于一個狂躁不安的孩子來說, 這一結論的邏輯毫無用處。 你最好放棄對他加以干涉的念頭。 和一個正在氣頭兒上的孩子理論毫無意義, 別在妄圖說服他了, 恰恰相反地, 你可能更應該避開他, 不然他會更煩躁。 那樣的話, 孩子覺得很難過不說, 你也會有挫敗感。

你該怎樣做:

如果你和孩子在公共場所, 最好能帶他迅速離開, 找個安靜的地方讓大家平靜下來。 ;如果在家, 你可以去另外的房間。 總之, 需要轉變的關鍵是你而不是孩子。 不妨暫時避開當時的氣氛,

Advertisiment
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 一切都會過去的。

我跟同事學了一招兒, 感覺沒法再和兒子鬧鬧溝通的時候, 我就從冰箱里拿倆冰塊, 一手抓一個, 提醒自己別和他較勁兒。

——鬧鬧媽媽 兒子4歲

3.保持睡前給孩子講故事的好習慣

   我們當然知道講故事的好處, 但也許你還不知道, 研究表明, 與很多其他交談不一樣的是, 我們講故事時的語氣、聲調和節奏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 幫助他消除焦慮。

你該怎樣做:

這項活動已經不只意味著平靜和愉快了, 更是一種寶貴的習慣。 從現在起, 讓電視和電子游戲機靠邊站吧, 也別總是煲電話粥了。 假如你現在每星期給孩子講一次故事, 建議你改為兩次, 或者把故事時間從15分鐘延長到20分鐘。

Advertisiment
如果一個星期有三或四個晚上能堅持給孩子講故事, 就太好了。

我挺愿意給女兒講故事的, 可發現自己經常講著講著就走神兒了, 給小孩兒編的故事真是提不起我的興趣來。 有一天, 我索性拿出《霧都孤兒》, 大聲兒地讀起來, 我當然知道小說里的很多東西女兒都聽不懂了。 可沒想到從那天起, 女兒每天晚上都拽著我胳膊說:“爸爸, 給我講《霧都孤兒》吧。 ”每次給女兒講故事的時候, 我都能看到她臉上的寧靜。

——綿綿爸爸 女兒5歲3個月

4.減少每周的活動安排

   其實, 與每周參加很多活動相比, 每周只帶孩子參加一到兩個他感興趣的活動更容易讓孩子感到充實和快樂。

你該怎樣做:

回顧最近一兩周的活動安排, 問問自己, 把孩子弄得筋疲力盡,

Advertisiment
自己體力不支的癥結在哪兒, 是周三的游泳班還是周四的體操課呢?試著把這個安排取消吧, 或者至少改為兩周一次。 你和孩子是不是就輕松多了?

陽陽三歲上幼兒園不久, 幼兒園就開了很多課余時間的課程, 什么閱讀課、繪畫課……我們還在外面給他報了早教課程。 一個禮拜下來, 連周六日孩子都要趕著去上課。 結果, 沒過多久, 我和他爸就都累得不成了。 現在就上他感興趣的繪畫課, 夏天去學了游泳, 我們也輕松多了。

——陽陽媽媽 兒子4歲6個月

5.和孩子親密接觸

給他一個擁抱、揉揉他的頭發或者撓撓他的后背。 聽起來似乎很簡單, 但如果你整天忙得連和孩子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還是需要提個醒的。 用語言表達思想和情感, 是成年人溝通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往往忽視了身體接觸的表達方式,也似乎已經遺忘了偶爾的身體接觸可以傳遞多么強烈的愛的訊息。讓輕輕的一個吻或者臉頰的撫摸,成為你和孩子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吧。

你該怎樣做:

每天問自己,今天我該怎樣通過接觸表達我的愛呢?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有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可能很喜歡一個大大的擁抱,但也有的孩子會因此緊張和害羞。所以,你需要用心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接觸方式。

我覺得在身體接觸方面,爸爸和媽媽真的有很大不同。林林爸爸總是把孩子抱得緊緊地又啃又親,弄得孩子癢癢地咯咯直笑。我就喜歡輕輕地揉揉他的頭發,或者摸摸臉蛋兒。但是不管哪種方式,林林都會很高興。

——林林媽媽 兒子3歲3個月

6.凡事往好處想

   這一點比較困難,誰讓為人父母的我們都有那么多的煩心事兒呢。孩子剛能吃米粉,你就想開始發愁怎么給她做復雜的飯了?這幾天他在院里玩的時候表現出霸氣,你就斷定他以后沒有朋友了?你必須使自己盡可能地朝最好的方向考慮問題,而不是相反。

你該怎樣做:

撿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不像平常那樣勞神那樣較勁了,就隨它去吧。可能早上孩子上學前又磨磨蹭蹭的了,別去想他是不是會遲到或者主觀地認為他以后會無組織無紀律吧,就對自己說——“他正在學著自己做決定”好了。

前一陣子,我爸媽回老家了。糖豆兒又感冒咳嗽,雖然爺爺奶奶來幫忙了,可國慶節那幾天都是我在陪孩子。結果,不知道是鬧病的緣故,還是和爺爺奶奶認生,假期結束我上班那天早上,糖豆兒死活不讓我出門,哭得厲害極了。那幾天我心都碎了,急著打電話咨詢專家,上網發帖子。大家的回應都認為這只是暫時的情況,勸我別太焦慮。果然,兩天后,我下班回家,糖豆兒就興沖沖地跑過來要抱抱,仿佛什么事兒都發生過似的。

——糖豆兒媽媽 女兒1歲9個月

7.通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找機會,試著將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吧。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使你又向孩子的心靈走近了一步。

你該怎樣做:從現在開始,當孩子跟你談起某件事的時候,試著放棄你的糾正、說教、反對或解釋。就對他說:“哦,還有呢?”,認真地聽他講,也許你會聽到讓你覺得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或觀點。孩子看到和感覺到的更多細節是對你的最好獎勵。

在商場里,我彎腰給兒子系鞋帶兒的時候,無意中抬眼一看,發現我能看到的地方沒有繽紛的櫥窗,也沒有精美的點心,只有路人匆匆而過的腳步。那一刻,我才明白,為什么兒子寧愿不給自己買禮物,也不肯跟我去商場了。

——奇奇爸爸,兒子4歲

8.適當放手

   這是給媽媽們布置的一項特殊作業:把一些家務委派給其他家庭成員:你的丈夫、孩子、親朋等等。因為,能否為自己減負是評判一個母親心智和能力的重要標準。減輕自己的負擔后,你就不再會經常為忙不過來而心存抱怨了,感覺輕松了很多。無數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多媽媽都為她們每天必做的家務事所困擾,抱怨家里的事兒永遠都忙不完,內心積存著極大的怨氣。

你該怎樣做:

可以先挑些零碎又簡單的事兒,分派給大家。 記住,從小事開始:每周挑一個晚上由爸爸哄孩子睡覺或者每周的某一節課外興趣課后,由其他親友接孩子回家。完全可以給你的孩子也分派些家務事,比如:3歲的孩子可以給寵物喂食,5歲的孩子可以擺碗筷,7歲可以去小區的超市買調料。漸漸地,讓所有家庭成員都養成幫忙的好習慣,給他們增加任務,除了你自己。

記得妞妞很小的時候,雖然有奶奶幫忙,我還是感覺白天黑夜睡不好覺,忙得團團轉,總想大哭一場。有天,我突然就想,為什么不能把自己解放出來呢?妞妞離了我就真的不成嗎?于是,我約了一個很要好的姐妹,梳洗打扮一番后,出去逛了一下午,晚上吃了飯才回家的,妞妞已經睡著了……

——妞妞媽媽 女兒2歲半

9.抽時間,和孩子一起消磨時光

   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盡管很多人認為一家人呆在一起的時間不少,但實際上的情況卻往往是爸爸上網,媽媽打掃衛生,而孩子貓在自己的屋里打游戲。其實你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陪他一起度過的閑暇時光。孩子可能已經一次又一次地跟你說,想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碟或下跳棋了。你可能忽視了,其實孩子特別珍惜和其他家庭成員坐在一起的片刻時光,哪怕什么事都不做。

你該怎樣做:

每周都抽一會兒時間,全家聚在一起,清清靜靜地呆一會兒。你可以周六早上把孩子從床上叫起來,一起到樓下走走或者一起踢會兒球,哪怕只有半個小時。或者,在某天晚飯后,和一家人坐一會兒,而不是趕緊沖進廚房拾掇碗筷,就當你是在餐館里吃的飯好了。

最近一次女兒生病的時候,跟我回憶起她4歲那年發燒,沒有去幼兒園,我倆懶懶地躺在床上,看她喜歡的動畫片,給芭比娃娃梳頭的事情。小羽說:“媽媽,你知道嗎?我覺得那天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小羽媽媽,女兒7歲

10.常常保持微笑

   孩子(尤其是年齡非常小的時候)對成人的面部表情有著非常敏銳的觀察力,并能迅速做出相應的反應。因此,如果你常常微笑,你的孩子也會常常微笑,并且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而且,當孩子覺察到他給父母帶來了歡樂時,他的自我感覺會更好。

你該怎樣做:

每天問問自己,今天孩子的行為或話語讓我笑過嗎?在和孩子的接觸中,我發現好笑的事兒了嗎?作為父母,我們總是被一天到頭,忙也忙不完的事所煩惱。其實一個簡單的微笑就能緩解一天的勞碌和緊張,放松心情。現在就試著改變一下吧!問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有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兒,或者你自己給他講個笑話;給女兒洗澡的時候,別去想她睡著后你還要忙的工作,看著她給塑料鴨子喂水,不是很有趣么?

相信每一個細心的媽媽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很聰明。你對她笑,她會越鬧越歡,假如你變臉,她立馬就會滿臉無辜,不知所措的。既然笑對我們和寶寶都好,那何樂而不為呢?希望大家都能笑口常開。

——娃娃媽媽,女兒3歲

了解更多科學早教知識,請登錄早期教育欄目 

是成年人溝通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往往忽視了身體接觸的表達方式,也似乎已經遺忘了偶爾的身體接觸可以傳遞多么強烈的愛的訊息。讓輕輕的一個吻或者臉頰的撫摸,成為你和孩子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吧。

你該怎樣做:

每天問自己,今天我該怎樣通過接觸表達我的愛呢?注意觀察孩子的表現:有些年齡較小的孩子可能很喜歡一個大大的擁抱,但也有的孩子會因此緊張和害羞。所以,你需要用心尋找適合自己孩子的接觸方式。

我覺得在身體接觸方面,爸爸和媽媽真的有很大不同。林林爸爸總是把孩子抱得緊緊地又啃又親,弄得孩子癢癢地咯咯直笑。我就喜歡輕輕地揉揉他的頭發,或者摸摸臉蛋兒。但是不管哪種方式,林林都會很高興。

——林林媽媽 兒子3歲3個月

6.凡事往好處想

   這一點比較困難,誰讓為人父母的我們都有那么多的煩心事兒呢。孩子剛能吃米粉,你就想開始發愁怎么給她做復雜的飯了?這幾天他在院里玩的時候表現出霸氣,你就斷定他以后沒有朋友了?你必須使自己盡可能地朝最好的方向考慮問題,而不是相反。

你該怎樣做:

撿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不像平常那樣勞神那樣較勁了,就隨它去吧。可能早上孩子上學前又磨磨蹭蹭的了,別去想他是不是會遲到或者主觀地認為他以后會無組織無紀律吧,就對自己說——“他正在學著自己做決定”好了。

前一陣子,我爸媽回老家了。糖豆兒又感冒咳嗽,雖然爺爺奶奶來幫忙了,可國慶節那幾天都是我在陪孩子。結果,不知道是鬧病的緣故,還是和爺爺奶奶認生,假期結束我上班那天早上,糖豆兒死活不讓我出門,哭得厲害極了。那幾天我心都碎了,急著打電話咨詢專家,上網發帖子。大家的回應都認為這只是暫時的情況,勸我別太焦慮。果然,兩天后,我下班回家,糖豆兒就興沖沖地跑過來要抱抱,仿佛什么事兒都發生過似的。

——糖豆兒媽媽 女兒1歲9個月

7.通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

   找機會,試著將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吧。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使你又向孩子的心靈走近了一步。

你該怎樣做:從現在開始,當孩子跟你談起某件事的時候,試著放棄你的糾正、說教、反對或解釋。就對他說:“哦,還有呢?”,認真地聽他講,也許你會聽到讓你覺得很不可思議的事情或觀點。孩子看到和感覺到的更多細節是對你的最好獎勵。

在商場里,我彎腰給兒子系鞋帶兒的時候,無意中抬眼一看,發現我能看到的地方沒有繽紛的櫥窗,也沒有精美的點心,只有路人匆匆而過的腳步。那一刻,我才明白,為什么兒子寧愿不給自己買禮物,也不肯跟我去商場了。

——奇奇爸爸,兒子4歲

8.適當放手

   這是給媽媽們布置的一項特殊作業:把一些家務委派給其他家庭成員:你的丈夫、孩子、親朋等等。因為,能否為自己減負是評判一個母親心智和能力的重要標準。減輕自己的負擔后,你就不再會經常為忙不過來而心存抱怨了,感覺輕松了很多。無數的調查結果顯示,很多媽媽都為她們每天必做的家務事所困擾,抱怨家里的事兒永遠都忙不完,內心積存著極大的怨氣。

你該怎樣做:

可以先挑些零碎又簡單的事兒,分派給大家。 記住,從小事開始:每周挑一個晚上由爸爸哄孩子睡覺或者每周的某一節課外興趣課后,由其他親友接孩子回家。完全可以給你的孩子也分派些家務事,比如:3歲的孩子可以給寵物喂食,5歲的孩子可以擺碗筷,7歲可以去小區的超市買調料。漸漸地,讓所有家庭成員都養成幫忙的好習慣,給他們增加任務,除了你自己。

記得妞妞很小的時候,雖然有奶奶幫忙,我還是感覺白天黑夜睡不好覺,忙得團團轉,總想大哭一場。有天,我突然就想,為什么不能把自己解放出來呢?妞妞離了我就真的不成嗎?于是,我約了一個很要好的姐妹,梳洗打扮一番后,出去逛了一下午,晚上吃了飯才回家的,妞妞已經睡著了……

——妞妞媽媽 女兒2歲半

9.抽時間,和孩子一起消磨時光

   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盡管很多人認為一家人呆在一起的時間不少,但實際上的情況卻往往是爸爸上網,媽媽打掃衛生,而孩子貓在自己的屋里打游戲。其實你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陪他一起度過的閑暇時光。孩子可能已經一次又一次地跟你說,想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碟或下跳棋了。你可能忽視了,其實孩子特別珍惜和其他家庭成員坐在一起的片刻時光,哪怕什么事都不做。

你該怎樣做:

每周都抽一會兒時間,全家聚在一起,清清靜靜地呆一會兒。你可以周六早上把孩子從床上叫起來,一起到樓下走走或者一起踢會兒球,哪怕只有半個小時。或者,在某天晚飯后,和一家人坐一會兒,而不是趕緊沖進廚房拾掇碗筷,就當你是在餐館里吃的飯好了。

最近一次女兒生病的時候,跟我回憶起她4歲那年發燒,沒有去幼兒園,我倆懶懶地躺在床上,看她喜歡的動畫片,給芭比娃娃梳頭的事情。小羽說:“媽媽,你知道嗎?我覺得那天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一天。”

——小羽媽媽,女兒7歲

10.常常保持微笑

   孩子(尤其是年齡非常小的時候)對成人的面部表情有著非常敏銳的觀察力,并能迅速做出相應的反應。因此,如果你常常微笑,你的孩子也會常常微笑,并且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而且,當孩子覺察到他給父母帶來了歡樂時,他的自我感覺會更好。

你該怎樣做:

每天問問自己,今天孩子的行為或話語讓我笑過嗎?在和孩子的接觸中,我發現好笑的事兒了嗎?作為父母,我們總是被一天到頭,忙也忙不完的事所煩惱。其實一個簡單的微笑就能緩解一天的勞碌和緊張,放松心情。現在就試著改變一下吧!問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有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兒,或者你自己給他講個笑話;給女兒洗澡的時候,別去想她睡著后你還要忙的工作,看著她給塑料鴨子喂水,不是很有趣么?

相信每一個細心的媽媽都會發現,自己的寶寶很聰明。你對她笑,她會越鬧越歡,假如你變臉,她立馬就會滿臉無辜,不知所措的。既然笑對我們和寶寶都好,那何樂而不為呢?希望大家都能笑口常開。

——娃娃媽媽,女兒3歲

了解更多科學早教知識,請登錄早期教育欄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