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必讀:孩子上小學前,一定要培養這6個習慣

暑假將盡, 在這段時間裡, 父母不妨加強培養孩子以下幾個習慣, 讓孩子快樂地邁向進入小學的第一步。

生活作息習慣從開學前的兩三周開始, 家長就要有意識地調整孩子的生物鐘。 很多小學教師都表示, 一年級的孩子到了下午上課時間會習慣性地打瞌睡。 所以, 孩子的生物鐘一定要提早調整。 晚上9點之前上床睡覺, 早上7點左右起床, 中午慢慢取消午睡。 中午時間可以聽聽音樂, 讓孩子精神放鬆, 學會閉目養神, 逐漸過渡, 直到取消午睡。 生活自理習慣上小學後就意味著開始走向獨立, 需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Advertisiment
鋪床疊被、擺放碗筷等一些簡單的家務應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 同時教給孩子認識自己的文具盒, 會取用鉛筆、橡皮和尺子, 用完能按指定位置擺放;練習整理書包:大書放下面小書放上面, 其他雜物放口袋(小抹布、水杯位置固定);學習結束後, 及時整理桌面, 保持整潔。 讓孩子逐步學會管理自己的物品, 以便他們進入小學後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學習和生活。 傾聽的習慣有的小學生一開始記不下作業內容, 是因為語言理解能力跟不上。 語言理解能力差還會嚴重影響孩子學習的效果。 要發展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 先培養孩子傾聽習慣。 引導孩子在聽故事或聽別人講話時, 可以自然地坐著或站著,
Advertisiment
眼睛看著說話的人, 安靜地聽他人把話說完。 多和孩子交談, 語言要儘量規範、準確。 給孩子佈置任務時, 由一個指令逐漸過渡到含有多種指令的任務, 説明孩子提高語言理解能力。

學習的習慣家長要注意孩子看書、寫字時的正確坐姿, 孩子正處在長身體階段, 若不注意, 脊柱很容易變形。 孩子看書、寫字時, 身體要坐直, 眼睛距離書本需一尺左右, 筆尖與手指距離一寸, 胸前距離桌子一拳。 決不能躺著看書, 不在光線很暗或很強的地方看書, 每天看電視的時間不超過一個小時, 看書學習一段時間後, 要到戶外走走或望望遠方, 以保護視力。 時間管理習慣做事磨蹭、做作業時間長是很多新小學生的常見問題。 引導孩子做某件事情,

Advertisiment
如畫畫、聽故事前, 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喝水、上廁所等), 一旦開始, 就不許以各種藉口來回走動;給孩子佈置任務, 在規定的時間內, 如果孩子提前完成了任務, 剩下的時間讓孩子自由安排。 讓孩子體驗到管理時間的樂趣, 建立時間觀念, 學會安排自己的學習和休息時間。 人際交往習慣大多數孩子入學時, 還沒有良好的與人交往的能力。 如果家長能培養孩子相關的個性品質, 孩子對學校生活的適應能力就會大大增強。 這些品質其中包括:自信——孩子自我感覺良好, 通常更願意嘗試新事物, 能大膽與人交往。 獨立——孩子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毅力——做事善始善終。 合作——遵守公共秩序, 能夠與他人相處, 學會與人分享。
Advertisiment

幼小銜接常識孩子入學以後會經歷三個時期, 每個時期的表現各不相同。 非常值得引起家長們的注意: 第一個時期是興奮期。 孩子入學前心情激動, 興奮得睡不著覺, 充滿自豪感, 有想當個好學生的願望。 第二個時期是厭倦期。 開學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新鮮感逐漸消失, 加上在學校生活感到紀律上受到了約束, 生活上又緊張, 學習知識不如想像的那樣容易, 有一部分孩子感到負擔重而不想上學。 第三個時期是適應期。 開學兩個月後, 如果學校與家庭能配合好, 就能使孩子較快地適應並喜愛學校生活。 因此作為父母幫孩子過好人生的這個轉捩點非常重要。 小編說

從幼稚園到小學, 對孩子來說, 無疑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跨越。
Advertisiment
在這個特殊階段, 家長不用過多焦慮, 讓孩子用日常積累起來的良好習慣來適應新環境, 應對成長中的挑戰, 迎接美好的小學生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