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勿忽視寶貝的心理需求

原來, 這位年輕的媽咪為了儘快恢復產前體型, 寶貝未滿月就為她找了個小保姆照料, 自己什麼也不管, 連晚上睡覺也讓寶貝跟著小保姆。 寶貝得不到母愛以及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懷中的樂趣, 因而以哭鬧“抗議”, 進而發展成為心理疾病, 直接影響了生長發育。

專家分析:日前, 因父母無視關愛和教育不當等原因, 引發寶貝的心理疾患不斷增多。 父母如果長期對寶貝熟視無睹, 寶貝就很容易引發各種心理問題, 直接影響寶貝的餵養效果, 健康水準大打折扣。

生活中, 我們看到很多媽咪非常關注給寶貝吃什麼牌子的奶粉、喝多少毫升奶、添加多少輔食等等,

Advertisiment
想方設法給寶貝提供各種營養品, 希望寶貝使勁吃, 似乎吃多了, 寶貝就健康了。 但事實上, 如果沒有綜合、科學合理的生活安排及照料, 尤其對於6個月以上的寶貝, 就容易出現大人想喂, 寶貝不想吃的現象;或出現前面提到的那位寶貝的現象。 這往往是由於媽咪忽略了寶貝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 從而使寶貝形成了心理問題, 影響了營養攝取。 如果媽咪稍微關注一下寶貝在日常生活中心理上的需要, 再加以科學合理的營養飲食, 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寶貝不僅吃得開心, 睡得香甜, 而且身體也長得健康。

因此, 國際餵養專家目前普遍建議把寶貝的營養健康同恰當的心理培養結合起來,

Advertisiment
讓這些因素綜合起來發揮作用。 對1歲以下的寶貝, 要根據各月齡的心理特點, 安排一些讓寶貝感到富有樂趣的活動。 這樣, 一些諸如食欲不振、睡眠不良的健康問題也會逐漸消退, 進而形成一套穩定的生理規律和良性的生活迴圈。

怎樣在照料中滿足寶貝的心理需求?

新生寶貝的心理需求:滿足基本生理需求

新生寶貝情緒比較簡單, 主要是痛苦、厭惡、微笑反應。 這些反應取決於他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滿足, 以及健康狀況是否良好。 吃飽了, 睡足了, 新生寶貝就愉快, 表現為安安靜靜睡覺, 有時候還會在睡夢中出現微笑反應。 相反, 如果饑餓、瞌睡或身體不舒服時, 新生寶貝就痛苦,

Advertisiment
表現為哭鬧、煩躁。 遇到令人不快的不良氣味或味道時, 新生寶貝會以皺眉等反應來表示厭惡。

媽咪應給予的關懷:在這個時期, 媽咪所要做的主要是提供嬰兒舒適的生活環境, 滿足他的基本生理需要, 也就是吃、喝、拉、撒、睡。

2-3個月寶貝的心理需求:渴求撫摩交流

2-3個月的寶貝情緒不再完全取決於生理的需要了, 他開始有社會性的要求, 比如需要爸爸和媽咪的撫摩, 需要與人交流, 而且也有了玩的要求。 寶貝的情緒更豐富, 當看到媽咪等熟悉的面孔, 或者有人面對面地逗他時, 會出現愉快的微笑。

媽咪應給予的關懷:這個階段, 媽咪需要多與寶貝肌膚接觸, 和寶貝說說話, 逗寶貝玩玩, 滿足寶貝在情感上的需要。

Advertisiment
寶貝在情緒滿足的基礎上, 會逐漸形成初步的生理作息規律, 比如有相對固定的入睡時間, 醒來吃奶的時間, 每次吃奶的量, 排便的量等都會逐漸穩定。

4-6個月寶貝的心理需求:喜歡動手活動

4-6個月的寶貝手的動作開始發育, 喜歡抓握、擺弄東西。 這時候, 給寶貝提供一些能夠用自己的手擺弄的玩具, 往往能夠讓寶貝感興趣, 並產生愉快情緒。 如果寶貝的活動要求受到限制, 小寶貝就會開始生氣。 有的媽咪看到餵奶的時間到了, 或者睡覺的時間到了, 就把寶貝正在擺弄的玩具物品拿走, 寶貝會表現出憤怒。

媽咪應給予的關懷:這個階段, 媽咪可以在寶貝吃飽了奶, 精神旺盛的時候, 滿足寶貝對手部活動的興趣, 讓他一次擺弄個夠。

Advertisiment
玩累了, 他入睡也會變得容易起來。

7-9個月寶貝的心理需求:需要安全感

7-9個月的寶貝感情☆禁☆色彩變得更為濃厚, 明顯地表現出對媽咪的偏愛。 當陌生人出現時, 可能停止微笑, 並表現出警覺, 甚至拒絕別人的摸、抱。 對媽咪產生依戀感, 從對媽咪的愛☆禁☆撫中獲得安全感。 這時候, 寶貝在離開媽咪或其他撫養人時, 會表現出焦慮、悲傷。 與陌生人相處時, 還會產生懼怕情緒。

媽咪應給予的關懷:這個階段, 媽咪對寶貝應該給予更多關懷。 當寶貝表現出對媽咪的強烈依戀時, 媽咪要滿足他這種依戀感, 比如在離開寶貝去上班的時候, 和寶貝揮揮手再見;下班回來, 和寶貝說說話, 或者拿一本嬰兒圖書, 和寶貝一起翻一翻, 讀一讀。 媽咪抑揚頓挫的聲音,誇張逗樂的表情能夠讓寶貝從內而外體會到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寶貝才能順利地進食,健康地成長。

10-12個月寶貝的心理需求:希望探索

10-12個月的寶貝逐漸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存在,他會咬自己的手,並因為咬痛而大哭。當寶貝到1歲時,能把自己的動作和動作的物件區分開來,把主觀和客觀世界區分開來。寶貝開始知道由於自己搖動了掛著的鈴鐺玩具,玩具就會發出聲音,並從中認識到自己與事物的聯繫。有的寶貝喜歡把床上的各種玩具抓起來扔到床外,一邊扔,還一邊咿咿呀呀地高興不已,這是寶貝自我意識的最初表現,寶貝開始通過自身的活動來探索外面的世界。

媽咪應給予的關懷:媽咪這時候應將房間中的危險物品放到寶貝夠不到的地方,同時準備一些帶繩的可以拋扔的毛絨玩具、塑膠保齡球等,以滿足寶貝這種喜歡拋扔和探索的願望。這樣的活動對於寶貝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身體運動,活動量加大了,寶貝的消化就好,胃口也好。適度的身體疲勞對寶貝的睡眠也同樣有益。

媽咪抑揚頓挫的聲音,誇張逗樂的表情能夠讓寶貝從內而外體會到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寶貝才能順利地進食,健康地成長。

10-12個月寶貝的心理需求:希望探索

10-12個月的寶貝逐漸意識到自己身體的存在,他會咬自己的手,並因為咬痛而大哭。當寶貝到1歲時,能把自己的動作和動作的物件區分開來,把主觀和客觀世界區分開來。寶貝開始知道由於自己搖動了掛著的鈴鐺玩具,玩具就會發出聲音,並從中認識到自己與事物的聯繫。有的寶貝喜歡把床上的各種玩具抓起來扔到床外,一邊扔,還一邊咿咿呀呀地高興不已,這是寶貝自我意識的最初表現,寶貝開始通過自身的活動來探索外面的世界。

媽咪應給予的關懷:媽咪這時候應將房間中的危險物品放到寶貝夠不到的地方,同時準備一些帶繩的可以拋扔的毛絨玩具、塑膠保齡球等,以滿足寶貝這種喜歡拋扔和探索的願望。這樣的活動對於寶貝來說是一種很好的身體運動,活動量加大了,寶貝的消化就好,胃口也好。適度的身體疲勞對寶貝的睡眠也同樣有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