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也要學會多“聽”孩子的話!

“該幹什麼幹什麼, 唉, 越大越不聽話。 ”家長們常常說類似的話。 想讓孩子聽話——

“歪歪是我給吃給穿養大的, 當然什麼都得聽我的, 不然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歪歪爸正嘰裡呱啦地抱怨著。 原因?其實很簡單, 放了暑假的歪歪著實在過一個“快樂”的暑假——作業堆著不寫, 整天看電視;以學習名義買來的電腦, 多半用來打遊戲, 有時甚至一打打到小半夜……要是跟他講道理, 他會跟歪歪爸討價還價, “下午不打遊戲?行啊, 但晚上光看動畫片不背單詞……”讓本來工作就忙的歪歪爸焦頭爛額——

歪歪爸:無論我說什麼, 他的回答就三個字——“知道了”。

Advertisiment
結果呢, 該幹什麼還幹什麼。 唉, 歪歪是越大越不聽話了。

精豆媽:你把和歪歪說話當一種負擔了吧?

乖乖媽:誰讓你平時說話, 習慣對歪歪用發號施令的口氣, “這不許、那不行”的, 對孩子採用高壓政策。

歪歪爸:歪歪不聽話, 與我說話有什麼關係?

乖乖媽:“為什麼爸爸能熬夜看電視而我不能?為什麼爸爸星期天可以睡懶覺, 而我就必須早起上興趣班?這不公平!”這就是歪歪心裡所想的, 歪歪爸肯定不知道。 他本來就覺得不公平了, 再加上你的語言刺激, 肯定會“造反”。

精豆媽:所以, 他認為他要得到補償——你不讓我打遊戲, 那我就要看電視。

歪歪爸:歪歪要補償?那我不是還得廢嘴皮子和他討價還價。

精豆媽:歪歪比你更急!討價還價往往帶來時間上的延誤,

Advertisiment
如果因此影響他看電視、睡覺或者上課遲到被老師罵, 別心軟, 讓他自己承受後果, 我就是用這個辦法對付精豆的。

乖乖媽:其實, 問題不在於“說什麼、怎麼說”, 聰明的家長不僅是一個高明的說者, 還是一個高明的聽者。

歪歪爸:聽?他好像連話都不想和我多說!

精豆媽:他不說你說啊, 問問他最近喜歡玩什麼, 遇到什麼新鮮事兒……

乖乖媽:歪歪肯定有過這樣的情景, 興致勃勃地回到家, 給你講著學校裡的故事。 其實, 他不需要你說, 他需要一個忠實的聽眾, 來和他分享。 可能你沒意識到孩子的這個需求, 總覺得聽孩子說話, 是浪費了家長做家務、看電視的時間。

精豆媽:是啊, 孩子放學回了家,

Advertisiment
也正是我最忙的時候, 忙著做飯, 忙著收拾家, 每次精豆和我講話, 我總是一邊忙, 一邊敷衍幾句。

乖乖媽:這種情景會讓孩子不願意和你們交流。 他會想著我不耽誤爸爸、媽媽的時間, 快點把事情說完, 越說越急, 越急越說不來, 成了結巴, 或者乾脆什麼都不說, 變得不愛和家長溝通。 慢慢地, 他也會養成對什麼事都不關心的毛病。 那些在課堂上發呆、不愛發言的孩子, 可能就是因為曾經缺少好的聽眾。

歪歪爸:你的意思是說, 我說話時歪歪漫不經心, 原因在我, 是我犯了“不耐心傾聽孩子說話”的毛病。

乖乖媽:對!聽出孩子在想什麼, 才能對症下藥、融洽感情。

精豆媽:我只知道跟孩子說話時, “知道了”、“別煩我”這些話千萬不能說。

乖乖媽:別忘了眼睛是最好的表達方式,

Advertisiment
要睜大眼睛看著說話的孩子, 這也是在告訴他, “對於你要說的話, 我很感興趣。 ”保持微笑, 可以加入誇張的吃驚的表情。

歪歪爸:我回家做“試驗”去!

回家試試這些聽孩子話的方法吧, 說不定會有個驚喜等著你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