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寶寶補水6個小訣竅

寶寶活動量大, 最容易“揮汗如雨”, 身體的水分流失很大, 經常容易發生短暫或輕度機體缺水症狀, 有時還會出現嚴重失水症狀:咽喉乾燥、發聲沙啞、或咽喉疼痛、周身乏力等。 要避免失水症狀的發生, 就要給寶寶及時正確地補充水分。

一、睡前少喝、起床後多喝

早上起來, 讓寶寶空腹喝杯水有益血液迴圈, 還可以促進大腦清醒。

二、不渴也要喝

寶寶喝水, 一般是口渴了才喝, 但是口渴表示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 是人體細胞脫水已到一定程度、中樞神經發出要求補充水分的信號。 口渴後才喝水, 就如泥土龜裂了才灌溉一樣,

Advertisiment
不利於植物的生長, 因此要做到不渴也喝水。

三、餐前空腹喝

餐前空腹喝水, 是說早、中、晚三餐之前約一小時, 應該喝一定數量的水。 因為, 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來完成的。 消化液每天分泌的總量達8000毫升左右。 飯前飲水後水只在胃內停留2、3分鐘便迅速進入小腸, 被吸收入血後一小時左右即可補充全身細胞對水的需要。 餐前一小時飲水可以保證足夠的消化液的分泌, 可幫助消化吸收, 同時不影響組織細胞中的生理含水量。 同時早餐前更宜空腹飲水。 因為睡了一夜, 體內損失水分較多, 血液較濃縮, 起床後飲一杯水可補充水分, 降低血黏稠度, 使血管擴張復原。 空腹喝水宜用溫開水, 也可以用清淡的飲料如果汁、淡茶、菜汁等。

Advertisiment
牛奶、豆漿、雞蛋等不應在空腹時食用, 而應放在進餐時或進餐後再吃。

四、吃飯時適量喝

吃飯時應配有湯和水。 這樣有助於溶解食物中營養成分, 有利於小腸中的消化吸收。 如果餐前或餐時不補充水分, 飯後由於消化液大量分泌可引起體液失水, 勢必引起口渴, 此時再飲水就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

五、生病時要多喝水

因為抵抗力較弱, 感冒發燒是嬰幼兒常見的疾病, 對於1歲以下的幼童, 若有不正常體溫升高(尤其高達38.5℃以上), 建議:

1. 不要自行使用一些退燒藥物退燒, 這樣會干擾之後的病情診斷, 緊急送醫才是上策。

2. 一般退燒流汗所流失的水分, 給寶寶多補充水即可。

六、葡萄、蜂蜜等糖水不宜

Advertisiment

以前有人認為, 兩次餵奶中間, 可以葡萄糖水來增加寶寶的營養, 還有糖水可以去胎火等說法。 其實喝糖水是萬萬使不得的做法, 因為這樣寶寶不但沒有補充到營養, 害處還很多。

1. 甜味容易滿足食欲, 反而使寶寶正餐的奶水不願意吃, 甚至提早進入厭奶期, 而且葡萄糖水的營養成分還不及正常的奶水。

2. 糖分過高會導致脹氣, 寶寶一旦脹氣, 不但不喝奶, 還容易哭鬧不止。

3. 糖水在口腔內若停留過久, 容易與細菌發酵產生酸化唾液, 讓寶寶的脆弱乳齒遭到破壞(齲齒)。

另外, 也有人會給寶寶喝蜂蜜水, 但要注意在蜂蜜來源無法確認的情況下, 最好別給寶寶喝, 萬一有肉毒桿菌則後果不堪設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