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付出了這麼多,孩子還是不如別人家的?

從懷孕的那一刻開始, 父母就充當孩子的終生保姆和人生規劃師。 他們自己節衣縮食, 提供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 他們粗茶淡飯, 卻給孩子吃最好的食物;他們衣衫襤褸, 卻給孩子動輒穿上千的衣服;他們為孩子安排各種“對他好”的興趣班、活動, 花再多的錢都毫不心疼;孩子受欺負了父母會興師問罪, 孩子上個學全家總動員,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更是緊張得不得了, 生怕孩子早戀、學壞。

除了不計成本地為孩子花錢投資外, 他們自己也非常努力地學習各種育兒知識, 對孩子呵護備至, 生怕因為自己的不用心導致孩子的成長出現任何問題。

Advertisiment

媽媽們付出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 卻離自己當初設定的目標越來越遠。 不得不說, 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其實, 原因也許就在於媽媽們太過於“拼命”, 用力過猛。 媽媽們太在乎自己的表現, 過於追求完美, 拼了命地想要做“100分媽媽”, 到頭來卻發現, 既沒有得到令自己滿意的結果, 孩子也仿佛越來越不快樂。

1

100分媽媽太把孩子當孩子

很多媽媽總認為孩子小, 什麼都做不了, 事事擔心, 事事包辦, 或者她們認為只有自己凡事親力親為了, 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

樂樂媽是優媽的大學同學, 生下寶貝女兒樂樂後便辭了工作, 全職照顧樂樂, 從此甘心為孩奴。 每天事無巨細為孩子想得周周到到,

Advertisiment
萬事不讓孩子操心。 她的理由是:“樂樂還是孩子, 會做什麼呢, 而且有我在, 為什麼還要孩子動手呢?等長大了, 改會的自然就會了。 ”

然而, 現實卻給了她一記重重的耳光。 前一段時間, 孩子參加夏令營, 別人家的孩子自己洗臉自己刷牙, 自己照料自己, 可樂樂居然不會洗頭!她們去的是蒙古大草原, 大草原上時常有風沙。 經過幾天風沙的洗禮, 再加上不會洗頭, 樂樂的頭髮已經都亂糟糟地粘成一團了。 最後頂著一頭髒亂的頭髮回家, 打開來都有一股酸味。

世上哪有無師自通, 不學就會的事呢?你想做一個100分媽媽, 你的孩子就很有可能永遠不及格!

2

100分媽媽太愛學習

看到上面的標題, 可能會有很多人說:學習有什麼錯!是的,

Advertisiment
學習沒有錯。 父母愛學習, 更沒有錯。 關鍵是父母一定要有方向, 心裡有一桿秤。

很多媽媽也都是第一次當媽媽, 為了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 從懷孕那一刻起, 便參加了多個媽媽課堂、親子班, 買了很多育兒書, 讓自己學習充電。

但是, 這個專家告訴你養孩子要順其自然, 快樂成長, 那個教授告訴你孩子還是要從小抓起,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兩相矛盾的論調, 讓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們一頭霧水。 家長們舉棋不定, 孩子也跟著茫然無措。

一千個人中, 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世上都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 更何況是孩子呢?所以不能讓別人的理論擾亂了自己的神經。 孩子是自己的, 學習優秀的育兒方法這是毋庸置疑的,

Advertisiment
但是切不可朝陳慕楚。 否則, 不僅你蒙, 孩子也亂了。

3

100分媽媽執念太深

優媽身邊有很多“100分媽媽”。 這些媽媽們, 有的為了孩子放棄了自己的事業, 回歸家庭做一名全職媽媽;有的奔波在孩子和工作之間, 結束一天的勞累工作後回家又開始新一輪的帶娃+做家務“工作”。

然而, 她們總是認為自己做得還不夠, 總是帶著一份執念——做一個完美的媽媽, 給孩子更多更多的愛。 同時, 她們也希望孩子以100分的成績回報這份愛。

正是因為這份執念, 她們不允許自己有不完美, 無法承認自己也有“做不到”的時候。 也正是因為這份執念, 她們不願意接受孩子不優秀, 很難面對孩子在期望的軌道上出現偏差。

這個時候, 她們就會把孩子的“不完美”歸咎於自己的失職,

Advertisiment
然後各種焦慮、壓力相繼產生。 這種氣場還會直接導致孩子的自我懷疑, 使孩子難以建立健全而自由的內在, 對媽媽和孩子的身心都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4

100分媽媽更容易患上“分離焦慮”

優媽經常說,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 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對孩子忘我的愛, 往往是媽媽們無意識地把自己的願望和需求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 因為自己小時候沒有得到過100分媽媽的愛, 所以讓孩子來彌補自身的遺憾。

母親對孩子這種滿溢的忘我的愛, 就像混亂的洪流, 讓孩子陷於一種自相矛盾的掙扎之中:一方面, 他會習慣于依賴父母, 缺乏獨立的能力和勇氣;另一方面, 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 他們又會對父母干涉自己的生活產生強烈的不滿和反抗。 當孩子長大成人之後,這種既依賴又抗拒的矛盾會演變為對自己的不自信和對父母的愧疚感,影響他一生的幸福感。

對於媽媽來說,如果不能面對孩子終將逐漸遠離自己、走向獨立的現實,孩子長大後可能會遭遇強烈的“分離焦慮”,造成與孩子的關係惡化,甚至可能在孩子“一意孤行”地遠離時感到自己的心靈無處安放。

所以,也許媽媽和孩子是這個世界上關係最親近的兩個人,但請記住媽媽和孩子終究是“兩個人”,這是對孩子、對自己獨立人格的尊重,也是始終維持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石。

5

“足夠好的媽媽”

20世紀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在其著作《父母—嬰兒關係的理論》中提出了“足夠好的媽媽”這一概念。

足夠好的媽媽,是指媽媽在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幾乎完全適應嬰兒的願望和需要,處於一種“原始母性專注”的狀態,淡化自己的主體性,甚至把嬰兒的需要當作自己的需要。而隨著孩子的成長,媽媽對孩子的需要適應得越來越少。

為什麼在嬰兒剛出生的時候,要完全滿足嬰兒的需求麼?所有嬰兒在三個月前都處於偏執分裂期。所謂偏執分裂,即認為好只能是好,壞只能是壞,好與壞不能並存。對三個月前的嬰兒來講,要麼是好媽媽,即能及時滿足嬰兒的種種需求,並與嬰兒有豐沛的良性情感互動;要麼是壞媽媽,忽略、無視嬰兒的種種需求,看不到嬰兒的情緒與情感。一直不存在中間狀態。

“足夠好的媽媽”,又可稱為“60分媽媽”。無論是“60分”,還是“足夠好”,所表達的都是一種限度,即這樣的媽媽給予孩子的愛不會太少也不會過多,他們把自己的關注與愛控制在一個對孩子來說“剛剛好”的範圍之內。

60分媽媽,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宜生長的環境,用愛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用高品質的陪伴幫他構建起內在的安全感與歸屬感,然後,靜靜地等待孩子按照他內在的秩序慢慢成長。在這個過程中,60分的火候剛剛好。

60分媽媽對孩子的養育過程,就是一個逐步放手的過程,在孩子剛剛出生時,他最最依賴媽媽,這時60分媽媽給予全身心的陪伴。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自我意識越來越強,60分媽媽懂得克服自己內心的焦慮,忍受孩子不再需要自己時的挫敗感,逐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通過喚醒孩子內在的自覺,發展出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從孩子走進幼稚園,開始發展他的社會性那一天開始,媽媽就要回歸到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常態,用自己人生的精彩為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示範。

優媽說

一個睿智的媽媽,應該懂得愛得有的放矢。用60分的愛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予孩子滿滿的安全感,讓他們從小就建立自信、勇敢的性格。把另外40分的愛隱藏起來,克制住自己愛孩子的欲望,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自由,逐步學會放手,培養他們獨立的能力。

同時,用這40分的愛來關愛自己,只有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保持自我,不斷成長,我們才能將更有養分更高品質的愛傳遞給孩子。優媽相信,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會是一個健全的,有主見,有責任感的人。

當孩子長大成人之後,這種既依賴又抗拒的矛盾會演變為對自己的不自信和對父母的愧疚感,影響他一生的幸福感。

對於媽媽來說,如果不能面對孩子終將逐漸遠離自己、走向獨立的現實,孩子長大後可能會遭遇強烈的“分離焦慮”,造成與孩子的關係惡化,甚至可能在孩子“一意孤行”地遠離時感到自己的心靈無處安放。

所以,也許媽媽和孩子是這個世界上關係最親近的兩個人,但請記住媽媽和孩子終究是“兩個人”,這是對孩子、對自己獨立人格的尊重,也是始終維持良好親子關係的基石。

5

“足夠好的媽媽”

20世紀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在其著作《父母—嬰兒關係的理論》中提出了“足夠好的媽媽”這一概念。

足夠好的媽媽,是指媽媽在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幾乎完全適應嬰兒的願望和需要,處於一種“原始母性專注”的狀態,淡化自己的主體性,甚至把嬰兒的需要當作自己的需要。而隨著孩子的成長,媽媽對孩子的需要適應得越來越少。

為什麼在嬰兒剛出生的時候,要完全滿足嬰兒的需求麼?所有嬰兒在三個月前都處於偏執分裂期。所謂偏執分裂,即認為好只能是好,壞只能是壞,好與壞不能並存。對三個月前的嬰兒來講,要麼是好媽媽,即能及時滿足嬰兒的種種需求,並與嬰兒有豐沛的良性情感互動;要麼是壞媽媽,忽略、無視嬰兒的種種需求,看不到嬰兒的情緒與情感。一直不存在中間狀態。

“足夠好的媽媽”,又可稱為“60分媽媽”。無論是“60分”,還是“足夠好”,所表達的都是一種限度,即這樣的媽媽給予孩子的愛不會太少也不會過多,他們把自己的關注與愛控制在一個對孩子來說“剛剛好”的範圍之內。

60分媽媽,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宜生長的環境,用愛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肥沃的土壤,用高品質的陪伴幫他構建起內在的安全感與歸屬感,然後,靜靜地等待孩子按照他內在的秩序慢慢成長。在這個過程中,60分的火候剛剛好。

60分媽媽對孩子的養育過程,就是一個逐步放手的過程,在孩子剛剛出生時,他最最依賴媽媽,這時60分媽媽給予全身心的陪伴。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自我意識越來越強,60分媽媽懂得克服自己內心的焦慮,忍受孩子不再需要自己時的挫敗感,逐步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通過喚醒孩子內在的自覺,發展出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從孩子走進幼稚園,開始發展他的社會性那一天開始,媽媽就要回歸到自己生活和工作的常態,用自己人生的精彩為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示範。

優媽說

一個睿智的媽媽,應該懂得愛得有的放矢。用60分的愛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予孩子滿滿的安全感,讓他們從小就建立自信、勇敢的性格。把另外40分的愛隱藏起來,克制住自己愛孩子的欲望,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自由,逐步學會放手,培養他們獨立的能力。

同時,用這40分的愛來關愛自己,只有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保持自我,不斷成長,我們才能將更有養分更高品質的愛傳遞給孩子。優媽相信,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會是一個健全的,有主見,有責任感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