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不能誇女孩漂亮,誇男孩聰明?原因令人感歎!

正如兒童心理學家海姆·G·吉諾特所說:“誇獎, 就像青黴素一樣, 絕不能隨意用藥。 使用強效藥有一定的標準, 需要謹慎小心, 時間和劑量都要嚴格控制, 不然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 誇獎之類的精神藥物的使用也有同樣的規則。 ”

下面這些誇獎孩子的話, 你是不是也經常對孩子說?看完, 就算爛在肚子裡, 也再別對孩子說了!為什麼不能誇女孩漂亮, 誇男孩聰明?原因令人感歎!“這個小女孩, 長得真漂亮”我們看到漂亮的小女孩, 會情不自禁地誇她“長得真漂亮”, 或者誇小男孩長得帥。 即使孩子長相比較一般,
Advertisiment
我們也會從側面誇獎“眼睫毛真長”“皮膚真好”“衣服真好看”……我們總覺得誇小朋友漂亮, 是對Ta最好的誇獎, Ta的爸爸/媽媽也會很高興聽到這樣的話。 然而, 這是我們大人的思維, 對於小孩, 這樣的誇獎卻像一劑毒藥。 因為漂亮只是父母的遺傳, 不是Ta通過自己努力而獲得的。 而孩子還小, 不會分辨, Ta會將這樣的誇獎看成是她的本領。 而她一旦認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驕傲的資本, 就可能看不起長相平平的孩子, 這會給她造成誤區。 而且, 在女孩的小的時候, 如果經常聽到大人誇獎她漂亮, 她會傾向於認為她的價值就在於此, 外表漂亮是唯一重要的事, 從而限制了真正重要的能力發展。 想起前幾天看到一個故事。 有個女孩長得很漂亮,
Advertisiment
但他父親從來不要別人誇她漂亮, 也不會給她買漂亮衣服。 還一直跟女兒說, 你長得很一般, 如果想出人頭地的話, 唯一的出路就是讀書。 在父親的影響下, 女孩也一直認為自己長得很普通, 所以好好學習, 並專心於提高其它方面的能力。 而且因為心無旁騖, 她的成績一直非常好, 醉心於詩詞閱讀, 後來考了國內頂尖的大學, 畢業後還獲得全獎去美國留學。 上大學時, 很多男孩子追求她, 還說她漂亮。 她忍不住問爸爸:其實, 我還是長得蠻好看的吧?爸爸說了一段非常深刻的話:“在個人的眾多特質中, 漂亮只是錦上添花的東西, 只是能力的一個附加值。 它不是你這個年齡段應該追求的目標, 不要在該努力的時候, 放棄努力,
Advertisiment
去追求所謂的美貌, 被所謂的美貌擾亂你的心志, 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女孩都會犯的錯誤。 ”的確, 我們身邊有很多漂亮女孩, 本來一開始成績也很好, 但是因為總被誇漂亮, 所以後來就花很多心思打扮, 加上受到很多男孩仰慕, 心裡就飄飄然, 並把追求漂亮當成自己的人生目標, 最後成績一落千丈, 大學都沒考上, 人生之路走得很不順暢, 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所以, 誇孩子千萬別再誇長得漂亮, 相比起來, 誇Ta日常行為和做事的方式, 比如微笑、講禮貌, 能讓Ta更好地成長。 為什麼不能誇女孩漂亮, 誇男孩聰明?原因令人感歎!“孩子, 你真聰明。 ”誇孩子聰明, 也是我們在誇獎孩子時最喜歡說的。 很多人都認為, 這樣的誇獎可以讓孩子更自信,
Advertisiment
更能提高學習興趣。 但實際上, 這樣的誇獎可能影響孩子對成績的歸因, 讓他傾向於認為, 自己是因為天生聰慧, 而不是因為平時的努力, 才取得了好成績。 這種歸因會讓孩子容易放棄努力的念頭。 所以, 我們經常會看到聰明的孩子最後比不過資質不如自己但卻一直很努力的人。 斯坦福大學的一個心理學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 實驗內容是讓孩子們做拼圖, 一共分為四輪。 第一輪比較簡單, 所有孩子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測試完後, 隨機把孩子們分成兩組, 誇獎一組孩子“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 你很聰明”, 誇獎另一組孩子“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 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第二輪拼圖測試, 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題目:一種較難,
Advertisiment
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到新知識;一種是和第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 結果, 第一輪被誇獎努力的孩子, 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那些被誇聰明的孩子, 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 因為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 就等於告訴他們, 為了保持聰明, 你們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 在第三輪測試中, 研究人員給兩組孩子同樣超出他們水準的難題,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失敗了。 然而, 孩子們對測試過程和結果的反應卻相差很大:那些被誇獎努力的孩子, 在測試中非常投入, 並努力用各種方法來解決難題, 並且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則一直很緊張, 做不出題就覺得沮喪, 並且很多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 第四輪測試任務和第一輪一樣簡單。結果發現,那些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誇獎聰明的孩子,這次得分卻退步了大約20%。這個實驗的結論表明: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讓孩子獲得掌控感,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所以,當孩子取得成績時,千萬別誇他聰明,相比起來,誇他努力才能更好地激勵他進步。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讓孩子獲得掌控感。“你真是個好孩子”有時候,誇獎孩子“真是個好孩子”“真乖”,可能會導致他的緊張和行為失當。一個心理學家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家四口正驅車去旅遊。一路上,哥哥出奇地安靜,他靠在安全座椅上,望著窗外,像個天使。媽媽從反光鏡裡看到哥哥的表現,覺得特別好,因為他是那種能力特別充沛的孩子,這樣的安靜非常難得。於是媽媽就誇他:“哥哥今天乖極了,你真是個好孩子,我為你驕傲。”可沒想到,哥哥聽到媽媽的誇獎,並不高興,而是拿出一個煙灰缸,把裡面的煙蒂一個個扔向爸爸媽媽。原來,這個時候,哥哥心裡正在想怎麼修理他的弟弟,因為弟弟正靠在爸爸媽媽中間。他就冒出一個念頭:如果車從中間折斷,他的爸爸和媽媽會沒事兒,但弟弟會被切成兩半。媽媽這時卻誇他乖,誇他是個好孩子,這樣的誇獎讓他覺得很慚愧,於是不顧一切地表現出不配那個誇獎的樣子來。其實,這樣的事情並不少,當你誇獎孩子的好行為,想讓他因此變得更乖時,他心裡頭可能正在想一些壞事兒,因為很多孩子經常會有一些破壞性的願望。而心理學研究表明,誇獎只有和孩子的自身感受相一致時,他才會自然接收,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否則,可能適得其反,誇獎越多,孩子的不端行為可能就越多,因為他想要顯示出那個真正的自己。所以,我們不要輕易誇獎孩子的品格,而應該具體描述孩子的行為。比如這位媽媽,如果只是描述性地說“哥哥今天在車上好安靜啊!”沒有觸及哥哥的品格,可能就不會引來哥哥拼命的反抗了。為什麼不能誇女孩漂亮,誇男孩聰明?原因令人感歎!“你真棒!”有些父母,不管孩子表現得好或不好,都會豎起大拇指,對孩子說:“真棒!”當然,孩子聽到這句話時,也非常高興。這讓誇獎他的父母誤以為,孩子會從這樣的誇獎中獲得更多的心理能力,變得更加自信。然而,這只是一種假像。不具體的表揚,很有可能讓孩子盲目自信。一個心理諮詢師分享了一個這樣的案例:有個年輕小夥子,大學畢業2年內換了差不多10分工作,基本上就是3個月一換。而且每次都是被單位辭退的。每次跟家裡說自己換工作的時間,他的父母就安慰他:“沒關係,我兒子永遠是最棒的!”媽媽這句鼓勵的話,從他出生,就一直說。所以,他一直很自信,覺得自己非常厲害,換工作是因為沒有遇到賞識自己的人,他自己一點問題都沒有。他總是覺得他比好多人都厲害,雖然實際上人家都比他要強很多倍。為什麼呢?因為一直在“真棒”“真好”這樣很虛的誇獎中長大,影響到他對自己的判斷和分析,他誤以為,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特別棒。當他對好壞優劣沒有了合理的評定標準,也就沒有了努力的目標。這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也會阻礙他們獲得真正的進步和發展。所以,我們在誇獎孩子時,不說泛泛地說他真棒、真好,而要誇到點兒上,要有明確、詳盡的描述,如“我看到你跟老師學習彈奏鋼琴的時候很認真,你好像在研究怎麼把那個曲子彈得更好。”“我很驚訝!你是怎麼知道媽媽喜歡這個顏色的?”(誇孩子細心)不具體的表揚,很有可能讓孩子盲目自信。為什麼不能誇女孩漂亮,誇男孩聰明?原因令人感歎!可以借鑒的誇獎孩子的話其實,好的誇獎應該包括兩個部分:我們對孩子說的話(明確我們對其行為的看法和感受,不評價他們的品性和人格);孩子聽到的積極的話外之音(他會根據聽到的話對自己的品格做出正面評價)。因此,在誇獎孩子時,最好用描述性的語句,儘量避免評價性的詞。而且誇獎一定要具體,要誇到點兒上,不要泛泛而談。下面這些誇獎孩子的話就很好,是可以借鑒的。有益的誇獎:你做的月夜貓頭鷹看上去很美。孩子的推論:我的手很巧。無益的誇獎:你的手工做得很好。有益的誇獎:看你寫的信讓我覺得非常快樂。孩子的推論:我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無益的誇獎:你的寫作非常棒。有益的誇獎:我非常感謝你今天晚上洗了碗。孩子的推論:我能幫大人做事了,我很能幹。無益的誇獎:你比其他人都做得好。有益的誇獎:謝謝你告訴我多給了你一塊糖,真是太感謝你了。孩子的推論:我很高興我是誠實的。無益的誇獎:你真是一個誠實的孩子。有益的誇獎:你的畫有幾個新的創意。孩子的推論:我也是有創造力的。無益的誇獎:就你的年齡來說,你畫得不錯,當然你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當我們用這種描述性的語句誇獎孩子時,孩子普遍能從我們的話中得出積極的結論,並且在內心重複現實的、積極的陳述,給自己積極的暗示。 第四輪測試任務和第一輪一樣簡單。結果發現,那些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誇獎聰明的孩子,這次得分卻退步了大約20%。這個實驗的結論表明: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讓孩子獲得掌控感,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所以,當孩子取得成績時,千萬別誇他聰明,相比起來,誇他努力才能更好地激勵他進步。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讓孩子獲得掌控感。“你真是個好孩子”有時候,誇獎孩子“真是個好孩子”“真乖”,可能會導致他的緊張和行為失當。一個心理學家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家四口正驅車去旅遊。一路上,哥哥出奇地安靜,他靠在安全座椅上,望著窗外,像個天使。媽媽從反光鏡裡看到哥哥的表現,覺得特別好,因為他是那種能力特別充沛的孩子,這樣的安靜非常難得。於是媽媽就誇他:“哥哥今天乖極了,你真是個好孩子,我為你驕傲。”可沒想到,哥哥聽到媽媽的誇獎,並不高興,而是拿出一個煙灰缸,把裡面的煙蒂一個個扔向爸爸媽媽。原來,這個時候,哥哥心裡正在想怎麼修理他的弟弟,因為弟弟正靠在爸爸媽媽中間。他就冒出一個念頭:如果車從中間折斷,他的爸爸和媽媽會沒事兒,但弟弟會被切成兩半。媽媽這時卻誇他乖,誇他是個好孩子,這樣的誇獎讓他覺得很慚愧,於是不顧一切地表現出不配那個誇獎的樣子來。其實,這樣的事情並不少,當你誇獎孩子的好行為,想讓他因此變得更乖時,他心裡頭可能正在想一些壞事兒,因為很多孩子經常會有一些破壞性的願望。而心理學研究表明,誇獎只有和孩子的自身感受相一致時,他才會自然接收,才能發揮積極作用。否則,可能適得其反,誇獎越多,孩子的不端行為可能就越多,因為他想要顯示出那個真正的自己。所以,我們不要輕易誇獎孩子的品格,而應該具體描述孩子的行為。比如這位媽媽,如果只是描述性地說“哥哥今天在車上好安靜啊!”沒有觸及哥哥的品格,可能就不會引來哥哥拼命的反抗了。為什麼不能誇女孩漂亮,誇男孩聰明?原因令人感歎!“你真棒!”有些父母,不管孩子表現得好或不好,都會豎起大拇指,對孩子說:“真棒!”當然,孩子聽到這句話時,也非常高興。這讓誇獎他的父母誤以為,孩子會從這樣的誇獎中獲得更多的心理能力,變得更加自信。然而,這只是一種假像。不具體的表揚,很有可能讓孩子盲目自信。一個心理諮詢師分享了一個這樣的案例:有個年輕小夥子,大學畢業2年內換了差不多10分工作,基本上就是3個月一換。而且每次都是被單位辭退的。每次跟家裡說自己換工作的時間,他的父母就安慰他:“沒關係,我兒子永遠是最棒的!”媽媽這句鼓勵的話,從他出生,就一直說。所以,他一直很自信,覺得自己非常厲害,換工作是因為沒有遇到賞識自己的人,他自己一點問題都沒有。他總是覺得他比好多人都厲害,雖然實際上人家都比他要強很多倍。為什麼呢?因為一直在“真棒”“真好”這樣很虛的誇獎中長大,影響到他對自己的判斷和分析,他誤以為,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特別棒。當他對好壞優劣沒有了合理的評定標準,也就沒有了努力的目標。這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也會阻礙他們獲得真正的進步和發展。所以,我們在誇獎孩子時,不說泛泛地說他真棒、真好,而要誇到點兒上,要有明確、詳盡的描述,如“我看到你跟老師學習彈奏鋼琴的時候很認真,你好像在研究怎麼把那個曲子彈得更好。”“我很驚訝!你是怎麼知道媽媽喜歡這個顏色的?”(誇孩子細心)不具體的表揚,很有可能讓孩子盲目自信。為什麼不能誇女孩漂亮,誇男孩聰明?原因令人感歎!可以借鑒的誇獎孩子的話其實,好的誇獎應該包括兩個部分:我們對孩子說的話(明確我們對其行為的看法和感受,不評價他們的品性和人格);孩子聽到的積極的話外之音(他會根據聽到的話對自己的品格做出正面評價)。因此,在誇獎孩子時,最好用描述性的語句,儘量避免評價性的詞。而且誇獎一定要具體,要誇到點兒上,不要泛泛而談。下面這些誇獎孩子的話就很好,是可以借鑒的。有益的誇獎:你做的月夜貓頭鷹看上去很美。孩子的推論:我的手很巧。無益的誇獎:你的手工做得很好。有益的誇獎:看你寫的信讓我覺得非常快樂。孩子的推論:我可以給別人帶來快樂。無益的誇獎:你的寫作非常棒。有益的誇獎:我非常感謝你今天晚上洗了碗。孩子的推論:我能幫大人做事了,我很能幹。無益的誇獎:你比其他人都做得好。有益的誇獎:謝謝你告訴我多給了你一塊糖,真是太感謝你了。孩子的推論:我很高興我是誠實的。無益的誇獎:你真是一個誠實的孩子。有益的誇獎:你的畫有幾個新的創意。孩子的推論:我也是有創造力的。無益的誇獎:就你的年齡來說,你畫得不錯,當然你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當我們用這種描述性的語句誇獎孩子時,孩子普遍能從我們的話中得出積極的結論,並且在內心重複現實的、積極的陳述,給自己積極的暗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