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注重培養良好的上課習慣

能否上好課, 除了各方面提前做好必要的準備外, 更重要的就是在上課時我們所採取的各種辦法和策略。 對此, 我們應該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集中注意。 提高上課效能最重要的是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只有全神貫注才能跟得上老師的思路, 才能進行透徹理解所必需的深加工。 為此, 只要上課鈴一響, 我們就應立即進人積極的學習狀態, 有意識地排除分散注意力的各種因素。 同時, 聽課要抬頭, 眼睛盯著老師的一舉一動, 專心致志聆聽老師的每一句話。 這些都是基本的學習習慣與訓練, 對提高上課的效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Advertisiment
有了這樣的意識和訓練, 只要我們一上課就能夠條件反射地進入一種積極、集中的狀態, 容不得鬆散, 容不得想別的、幹別的, 這樣的心態和反應, 會大大提高聽課的品質。

2.努力思考。 上課不是消極被動地聽老師的講解, 而是學生與老師積極地交流與互動的過程。 集中注意只是條件, 積極思維才是目的。 為此, 我們要開動腦筋, 認真體會老師所講的一切, 看看老師怎樣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以及為什麼要這樣講, 而不那樣講, 等等, 而且, 不單要局限在對知識的理解上面, 不能只重視結論性的東西, 還應該把握住老師的思維程式和思維方法, 這是比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東西。

3.積極投身到課堂的各項活動中,

Advertisiment
努力當課堂的主人。 課堂教學是一個集聽說讀寫等操作於一體的綜合性活動, 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 為了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我們必須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各項活動中, 該朗讀, 該看演示, 該動手做實驗, 該回答問題, 該舉手發言, 該討論, 該做例題, 都要積極地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 我們越是能深度地捲入到教學活動中, 越會產生好的學習效果。

4.處理好聽課與筆記之間的關係。 上課, 就免不了記筆記, 尤其是對於高年級的學生來說, 筆記更是課堂學習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不僅能起到備忘錄的作用, 還能與聽講彼此促進, 相得益彰。 但是, 有些時候, 兩者也有發生衝突的時候, 當兩者出現衝突和干擾時,

Advertisiment
正確的方法和策略應該是“以聽為主, 以記為輔”。 也就是說, 上課的主要任務是聽講, 我們的注意力應該集中在“聽”的方面, 通過聽覺管道感受資訊、理解資訊, 記筆記只是一種輔助方法。 因此, 為了儘量減少記筆記給聽課帶來的干擾, 應該記一些比較精要的東西, 可記可不記的東西就不要去記。 具體來說, 筆記應該側重如下方面:(1)教師在黑板上寫出來的要點。 (2)教師對重點難點的講解。 (3)教師所標明的易錯點和易混點。 (4)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補充的一些內容。 (5)教師反復和特別強調的東西。 另外, 教師認為應該要記下來的東西, 也應該記上。

5.妥善應對¨卡脖子’’問題, 努力跟上教師講課的進度。 上課時, 無論我們怎樣努力也難以做到與老師完全合拍,

Advertisiment
難免在某些時候跟不上老師的思維和進度。 當我們在遇到自己一時聽不懂的問題時, 切記不要中斷聽講而去死鑽“牛角尖”, 而應先將暫時不懂的問題記下來, 留待課後去解決, 以免影響下一步的聽課。 因為, 課堂的各內容之間都有著嚴密的邏輯性, 一環套一環, 一個問題接著一個問題, 如果我們中斷聽講而去死摳某個問題, 就會使課堂的整體性和連續性遭到破壞, 等到你從這一問題中摘脫出來時, 老師已經又講到其他問題上去了, 這樣就會因一步掉隊而步步被動, 甚至造成整堂課都聽不懂的嚴重後果。 所以, 上課時一定要緊跟老師的思路, 不走神, 不掉隊, 不鑽“牛角尖”, 始終保持思維的靈活性和聽課的連續性。
Advertisiment

6.把握不同課程的上課特點, 有針對性地聽講。 一堂課45分鐘完全做到全神貫注是不可能的, 必須合理調整我們的精力和能量配置, 做到有緊有松, 有輕有重, 如此才能使得整個聽課的過程張弛有度, 節奏鮮明, 確保上課的過程能夠達到整體上的高效能。 為了做到這一點, 我們就需要認識和瞭解各門課程的結構特點, 熟練把握各種課型的章法和格式, 瞭解不同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和講課風格, 看看一堂課究竟有著怎樣的脈絡和程式, 怎樣謀篇佈局, 怎樣開頭, 怎樣引入正題, 採取了怎樣的論述和論證方式, 以及哪些是鋪墊和花絮, 哪些是實質和重點, 出現在一節課中的哪個時段, 佔據多少時間等等。 例如,外語的教學,是在對課文的系列講述中傳達著語言上的各種特殊規定及相關的知識點,呈輻射型和鬆散式,而數學、物理的講述則是鏈條式的和嚴格推理性的;張老師講課言簡意賅,一般直接切入主題,李老師則要做許多鋪墊,慢慢導人正題等等。另外,對於同一科目來說,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習階段,上課的格式和特點也會不同,如上新課,複習舊課,講習題,單元總結等,都會採取不同的講課方式。所有這些資訊,都是需要我們悉心把握的,如此,我們才能採取有針對性的辦法和策略,應對不同的課程及課型,正確處理上課中遇到的各種情況和問題,靈活自如地駕馭整個課堂的學習,切實提高每堂課的效率。例如,當老師在做鋪墊、在說故事、在講簡單的內容、在間隔停頓時,我們可以輕鬆一些,甚至可以回想一下上一回的內容;而在進入關鍵點、在歸納總結、在講思路、在談重要佐證、在補充課本之外的知識時,則全力以赴;在遇到自己預習時已經懂了的內容或非重要內容時.我們盡可以放鬆一些,而在遇到自己預習時弄不懂的部分,有疑惑的部分,重點內容,課本外的補充內容時,則應當高度注意,全力應對等等。

總之,上課是我們獲得知識的一個主要管道,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環節,更是一個有著許多特點和優勢的獨特的學習方式,它關係著我們整個學習的成敗,對我們的學習具有特殊的意義,需要我們採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加以應對。上課的品質高,我們整體的學習效率便高,抓住了上課,便抓住了主要矛盾!

例如,外語的教學,是在對課文的系列講述中傳達著語言上的各種特殊規定及相關的知識點,呈輻射型和鬆散式,而數學、物理的講述則是鏈條式的和嚴格推理性的;張老師講課言簡意賅,一般直接切入主題,李老師則要做許多鋪墊,慢慢導人正題等等。另外,對於同一科目來說,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習階段,上課的格式和特點也會不同,如上新課,複習舊課,講習題,單元總結等,都會採取不同的講課方式。所有這些資訊,都是需要我們悉心把握的,如此,我們才能採取有針對性的辦法和策略,應對不同的課程及課型,正確處理上課中遇到的各種情況和問題,靈活自如地駕馭整個課堂的學習,切實提高每堂課的效率。例如,當老師在做鋪墊、在說故事、在講簡單的內容、在間隔停頓時,我們可以輕鬆一些,甚至可以回想一下上一回的內容;而在進入關鍵點、在歸納總結、在講思路、在談重要佐證、在補充課本之外的知識時,則全力以赴;在遇到自己預習時已經懂了的內容或非重要內容時.我們盡可以放鬆一些,而在遇到自己預習時弄不懂的部分,有疑惑的部分,重點內容,課本外的補充內容時,則應當高度注意,全力應對等等。

總之,上課是我們獲得知識的一個主要管道,也是一個重要的學習環節,更是一個有著許多特點和優勢的獨特的學習方式,它關係著我們整個學習的成敗,對我們的學習具有特殊的意義,需要我們採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加以應對。上課的品質高,我們整體的學習效率便高,抓住了上課,便抓住了主要矛盾!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