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母乳性黃疸的治療方法

近年來發現有一種介乎生理與病理之間的新生兒黃疸, 其持續時間比生理性黃疸長, 黃疸程度比生理性黃疸重, 發生在完全母乳餵養的新生兒。 這種新生兒哭聲響亮, 吃奶好、反應好、大便顏色與母乳餵養兒相同, 除了黃疸程度稍深外, 沒有任何病態。

母乳性黃疸分為早發性和遲發性(真性母乳性黃疸)兩型。 一般在生後4-5天出現, 逐漸加重, 血中未結合膽紅素可達10-30mg/dl, 升高的膽紅素水準可持續2-3周, 然後緩慢下降, 3-12周逐漸恢復正常水準。

發生母乳性黃疸的原因至今還未完全明確, 文獻報告可能是患兒的母親初乳中含有2α-20β孕二醇,

Advertisiment
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 使膽紅素不能與這種酶相結合, 使小腸對膽紅素回吸收增加, 因而出現明顯示黃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