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杜絕孩子撒謊行要杜絕該行為“獲益”

“撒謊”的心理干預:要杜絕孩子的惡意欺騙行為, 原則上講, 關鍵是要杜絕該行為的“獲益”。

懲罰要合情合理合度

要考慮孩子的感受。 在該案例中, 媽媽的做法在這方面顯然欠妥。 對孩子撒謊的無情揭露, 有可能證明媽媽的“精明”, 但也證明了孩子的“無能”, 證明了孩子是一個“品德不好”的人。 當發現孩子說謊時, 首先要瞭解情況, 弄清孩子為什麼要說謊, 然後, 仔細分析, 區別對待, 該肯定的肯定, 該指正的指正。 即使孩子是惡意欺騙, 應該懲罰, 也必須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 尤其是抑鬱質、膽汁質的孩子, 更要把握好懲罰的“度”。

Advertisiment

讓孩子用正當方法獲得尊重

靠“忽悠”獲得的“自尊”, 不是真正的自尊, 也不會長久。 渴望被尊重, 被接納, 是人性使然, 無可厚非。 但是, 如果不擇手段, 甚至惡意欺騙去“取寵”, 引來的只能是更多的蔑視。 作為一個青春期的孩子, 想活出自己的尊嚴, 首先要完成學習任務, 掌握儘量多的科學文化知識。

撒謊不一定是壞孩子

如果籠統地說, 撒謊的都是“壞孩子”, 那這個世界上可能就沒有“好人”了。 因此, 一定要給孩子說明撒謊的複雜性, 例如, 有善惡之分, 有自我保護功能。 例如, “壞人可以騙”, “機智應對, 才是好孩子”(英國《兒童十大宣言》)。 好人也可以騙, 但必須是善意的謊言。 例如, 自己住校條件不理想, 但是, 又無法改變, 怕家人擔心,

Advertisiment
也可以騙家人說“挺好的”。

寬恕孩子的小錯

世上沒有一輩子不犯錯的人, 另外, 人不經歷錯誤、挫折, 能力、承受力無從增長, 沒有較好的能力、承受力, 人無法成功。 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不在於犯不犯錯, 而在於對自己所犯錯誤的態度, 對錯誤的態度不同, 結果也不一樣, 因此, 經常撒謊肯定不利於心身健康。 家長應引導孩子, 從正視自己的小錯做起, 成長為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從承擔自己的小錯引發的後果做起, 成長為一個敢於擔待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