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月嫂培訓材料:鵝口瘡預防與護理

鵝口瘡預防與護理

總操作程式:主要注意三方面:注意觀察口腔、母乳餵養前清洗乳☆禁☆頭、人工餵養注意清潔消毒奶具。

1、注意觀察口腔

(1)鵝口瘡發生在新生兒的口腔內, 呈白色凝乳狀附在口腔粘膜上。 因此需要經常觀察新生兒口腔, 特別是要將鵝口瘡與新生兒吃奶後殘留的奶液區分開來。

(2)區分特點是:新生兒口腔中殘留奶液一經喝水就漱清了, 不再看到白色凝乳狀物。 而鵝口瘡喝水後仍可見白色凝乳狀物, 而且用棉簽擦拭後仍可見露出的粗糙潮紅的粘膜。 2.母乳餵養前清洗乳☆禁☆頭 由於母乳餵養時,

Advertisiment
新生兒需要含接母親的乳☆禁☆頭, 如果母親的乳☆禁☆頭不清潔, 就有可能使新生兒口腔受到感染。 因此, 母乳餵養前一定要清洗乳☆禁☆頭。

2、人工餵養需要清潔消毒奶具

(1)餵養新生兒的奶具使用後, 一定要清洗乾淨, 不要留有殘留物, 以避免滋生細菌, 污染奶具, 進而感染到新生兒的口腔, 造成鵝口瘡。

(2)每次給新生兒餵奶後, 都要煮沸消毒奶具, 或者使用奶具消毒鍋進行消毒。

達標標準:新生兒餵奶期間, 不發生鵝口瘡。

注意事項:當看到新生兒口腔內有白色凝乳狀物, 要區分白色凝乳狀物是奶液殘留還是鵝口瘡。 不要錯過對鵝口瘡的診斷。

相關知識

1、鵝口瘡臨床表現:

(1)新生兒中的常見病, 表現為口腔頰部、唇內、舌、上齶和咽部粘膜上粘附著乳白色斑點,

Advertisiment
嚴重時融合成片, 擦去後則露出粗糙的潮紅的粘膜。 鵝口瘡多見於營養不良或腹瀉的新生兒。

(2)病菌來自母親產道或污染的奶具, 或是由於某種疾病長期服用抗生素, 多見於營養不良或腹瀉的新生兒。 一般無全身症狀, 如感染向下蔓延, 會引起食管炎, 可出現嘔吐, 嚴重的會影響食欲。 抵抗力差時可蔓延到胃腸, 引起黴菌性腹瀉, 嚴重者可發生腸道潰瘍及穿孔;向下呼吸道蔓延可引起黴菌性肺炎。 這些情況雖較少見, 但需提高警惕。

2、鵝口瘡的病因: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3、鵝口瘡的治療: 治療可用制黴菌素研成粉末與魚幹油滴劑或水調勻, 用棉棒塗擦在口腔內所有的粘膜上, 在餵奶後使用,

Advertisiment
以免吃奶將藥物沖掉, 每4小時用藥1次, 每天3—4次。 直到白色斑點消失後再用1—2天。 同時每次餵奶後用煮沸消毒奶具, 母親餵奶前要清洗乳☆禁☆頭, 防止重複感染。

注意:新生兒的鵝口瘡一般都是來自母親產道的污染, 比如媽媽在生寶寶的時候沒有治癒陰☆禁☆道炎, 還有就是奶瓶的污染, 所以一定要嚴格消毒, 還有的寶寶出生就患病, 比如新生兒肺炎什麼的, 用了大量抗生素, 身體抵抗力下降, 也會患鵝口瘡。 如果寶寶突然不吃奶, 或者吃奶時候突然大哭, 吃的時候打冷戰(患病部位刺痛), 就要仔細檢查一下寶寶的口腔, 鵝口瘡就像是奶塊沾在嘴上那種, 但是擦不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