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會害怕才會規避危險 寶寶恐懼心理如何應對

一、寶寶感到害怕的原因

會害怕, 寶寶才會規避危險, 比如寶寶害怕狗、害怕蟲子、害怕黑暗、害怕小丑甚至害怕陌生人、害怕新環境等, 都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寶寶有非常豐富的想像力, 他甚至對死亡、疼痛、健康、災難等虛構的幻想都感到擔心, 所以小孩子很害怕手上, 如果身上有一點點小傷口, 寶寶都會想把它蓋住。 而等寶寶逐漸對自己和所處的換將有安全感後, 這些害怕也都會慢慢消失。

二、寶寶有恐懼心理, 家長該怎麼做?

1、承認寶寶的恐懼感。

當寶寶有害怕心理時, 比如說害怕床底下有妖怪或鄰居家的小花狗時,

Advertisiment
家長總是不置可否, 覺得小孩子很傻, 沒必要害怕, 但寶寶卻認為非常真實、嚴重。 因此, 面對寶寶的害怕, 家長不能笑, 應該讓寶寶明白爸爸媽媽懂得害怕的感覺, 安慰寶寶, 讓寶寶放心。 寶寶自己覺得害怕沒什麼時, 還會想要戰勝它, 相反, 如果父母忽視寶寶的恐懼感, 那寶寶的恐懼隨著時間累積將難以消除。

2、別試圖告訴寶寶沒什麼好怕的。

當寶寶訴說隔壁家的小花狗很可怕時, 家長只是說“沒什麼好怕的, 小狗不會咬人”, 這對寶寶來講並不是一個定心丸, 相反會增加寶寶的恐懼感。 父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和寶寶一起面對恐懼, 跟寶寶說“媽媽知道小狗很可怕, 我們一起從它旁邊走過去, 如果你不敢走,

Advertisiment
等小狗過來時, 媽媽就抱著你走”。

當寶寶的害怕是因為生氣或者對新環境的焦慮, 比如寶寶要開始上幼稚園了, 和熟悉的家人要分開了, 那就讓寶寶表達出自己的感覺或者猜測一些寶寶的想法, 比如跟寶寶說“你是不是不喜歡上幼稚園, 不想和爸爸媽媽分開, 不過, 過幾天, 就有很多下朋友陪你玩了, 還有老師送你小紅花”。

3、利用寶寶喜歡的東西

很多孩子都有念物情節, 一般是玩久了的玩具或者一直穿的一外套、一直蓋的小毛毯等, 寶寶情緒焦慮時能從這些東西上得到安全感, 特別是晚上睡覺或者要上幼稚園時。 因此, 家長不妨利用寶寶喜歡的東西讓寶寶有勇氣去做一些“可怕的”事情, 比如去看醫生、去上幼稚園、見陌生的叔叔阿姨等,

Advertisiment
不要斥責寶寶粘著那些小東西很沒出息, 還堅持不讓寶寶將那些東西帶出門。 當寶寶4歲後, 那些小東西可能就被丟棄一邊了, 寶寶也逐漸學會自己克服恐懼。

三、寶寶有恐懼心理, 家長應注意什麼?

如果寶寶的日常活動已經被恐懼心理干擾到, 比如因為怕黑而不敢睡覺, 因為害怕鄰居家的狗而不敢出門, 那就得去諮詢一些兒科醫生的意見了, 當寶寶的恐懼心理越來越嚴重時, 那可能是得了真性恐懼症, 是一種嚴重的, 持續性的, 非理性的恐懼, 家長必須重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