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智力、學習-1-2歲的兒童語言發展(2)

喜妮兒媽:

張教授, 謝謝您!再請教:

張教授, 謝謝您。 您的回貼使我深受啟發。 我按照您的指點, 用全新的方式給女兒講了一個她十分熟悉的故事, 她開始有一點抗拒, 但很快就變得非常非常興奮!而且馬上就開始模仿了。

我女兒已經開始聽故事磁帶了, 不過我手頭只有兩盤托人從國內帶來的磁帶, 對她來說深了一點, 沒有配套的書, 故事裡的成語又多, 她還沒能真正聽懂一個完整的故事, 只能從中摘出一些她聽清了的句子和詞複述, 但我也注意到她摘出的句子越來越多了。 迄今為止, 我還沒有給她講解過任何一個磁帶裡的故事,

Advertisiment
只是注意了在平時多使用她摘出來的詞句, 希望某一天她能自己聽懂一個故事, 不知我這一想法是否現實?我是否應該象引導她看書那樣地引導她聽磁帶呢?請張教授指點。

另外, 幸虧我還沒有給她看過任何中文故事vcd, 謝謝張教授提醒。 她現在看的是清一色的英語片, 以適合2歲孩子看的歌舞片為主, 她很喜歡。 看了十幾盤了, 幾乎能把每個舞都跳得象模像樣, 節奏感很好。 張教授提醒我別給她看vcd是否為了不影響她聽故事的能力和興趣?您覺得只讓她看一些歌舞片可以嗎?

回復喜妮兒媽:關於給孩子講故事

你好。 為什麼要少用vcd給孩子講故事?因為vcd主要是動畫片。 動畫片主要是孩子通過對動作和情景來理解故事情節。

Advertisiment
主要不是通過語言來理解。 當然看動畫片也是很好的, 像歌舞片、迪士尼的動畫片等。 但如果讓孩子看動畫片太多, 對語言的訓練可能就會放鬆。 特別是現在國內大量的日本動畫片, 卡通書, 好的很少, 大部分是文化垃圾, 孩子們從很小看到大學畢業。 且不說在思想對兒童和青少年有極壞的影響。 就是在語言上也是很糟糕, 通篇裡語言很少, 充滿了"嘿、嗨", 這樣如何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

喜妮兒媽:

請教張教授:關於理解能力和記憶力

張教授您好, 又來麻煩您了。

我女兒已經滿20個月了, 這一個月來她又長了不少本事, 但我又有一些新問題向您請教。

先彙報一下她的近況:已經能聽懂較複雜的故事了,

Advertisiment
最近她最喜歡聽的故事是:豹子在森林裡撿到個小孩, 送給狼撫養長大。 後來有只老虎要吃人, 豹子把小孩送往有人的村莊。 一路上豹子打跑了想咬孩子的蛇, 孩子和狗熊交了朋友, 猴子抓走孩子, 狗熊把孩子救出來, 老虎被嚇跑, 最後來到人的村莊見到小姐姐。 這個故事講起來很長, 但她喜歡。

她自己能講的最完整的故事是"狼和小羊":"羊喝水, 大灰狼來了, 我要把你吃掉。 小羊害怕, 嗚嗚嗚哭。 貓咪來, 打狼。 狗狗和小馬來, 打狼。 大象來, 打狼。 大灰狼淹死。 貓咪狗狗小馬小羊睡覺覺羅, 大象在椅子上睡覺覺羅。 "這是她不用看書給我講的故事。

我想, 既然她能聽懂這麼複雜的故事, 又能講這麼完整的故事, 是不是說明她的理解能力已達到一定的水準,

Advertisiment
不僅僅是憑記憶力了?她數數也是, 我們只是在上下樓時和她一起數數, 我家樓梯共12格, 她可以很順利數到12。 除此之外我們沒教她別的, 可是有一天我說13, 她居然接下去一直數到19, 這是不是更加驗證了她不是全憑記憶力學東西?還有, 她一直喜歡看我們畫畫, 但我們從來沒教她怎麼畫, 只是由她自己拿著筆亂塗, 可是有一天她對我說"寶寶寫yz", 我一看, 果然滿紙歪歪扭扭的"v"狀和波浪狀的y和z, 這是她從牆上貼的字母中學會的, 我甚至都沒寫給她看過。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我在為女兒高興的同時也感到不安, 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疏忽了對孩子記憶力方面的鍛煉。 我們到現在還沒讓她背過任何唐詩之類的東西。

Advertisiment
在這一點上我和孩子爸爸觀點不一致。 我覺得讓孩子死記硬背沒有意義, 他則認為讓孩子記住自己不能理解的東西有助於鍛煉孩子的記憶力, 比如小時候背唐詩, 大了背圓周率。 您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嗎?這麼大的孩子, 其認知規律有些什麼樣的特點?應該怎樣做才能使其記憶力和理解能力更好地相輔相成?

非常希望得到您的指點, 謝謝。

, 兒童學習語言其實也是很簡單, 就是聽和說。 多聽和多說。 但是有一個原則:孩子能聽懂, 他聽不懂的語言、詞句, 就不能勉強他聽。 因為沒有意義就沒有效果。 孩子要聽的語言很多, 因為孩子在學習語言的同時, 去理解社會、生活和自然和人類的文化。 日常生活的對話、與家庭成員、與孩子之間、與社會上的其他人的交際的對話、童話故事、半書面語言等,都是孩子要聽的內容。孩子必須要能夠聽懂其中的相當一部分,他就會有興趣繼續學習。逐漸的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如果孩子聽不懂的語言內容,就不能教孩子,比如對很小年齡的孩子背唐詩、背圓周率等。都沒有意義,反而會影響對孩子的語言學習。其實很簡單的問題被父母們甚至是一些"專家"們搞的很複雜。想想如果一個對物理學一無所知的人,非要給他講量子物理學,這對教的人和學的人都沒有任何意義,並且對雙方都是很痛苦的事情。要鼓勵孩子多講,開始學習語言的孩子,讓他講,必須有兩個前提,一個就是有材料,這就是要多聽,能理解。一個就是有物件,必須要由人聽,要得到鼓勵。到了三、四歲以後,前期發展好的孩子就會更多的自言自語的講,去思維,去想像。

注意孩子的序貫能力的培養。序貫能力(順序能力)是智力結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對幼兒的智力發展。1、2、3、4.......,孩子慢慢知道這個數下面是什麼數,順序是什麼。擺積木:紅的放前面、綠的放後面、黃的再往後放。大象最厲害放前面,獅子第二,老虎第三、豹子第四......。這都是一種序貫智力。小孩子很多時候是機械式的,也有些是按照他所理解的意義去進行。但是在一兩歲、兩三歲期間,序貫智力對孩子以後的智力發展有很大的意義。父母在和孩子玩的時候注意培養孩子,教孩子就可以了。

瓜媽咪:

謝謝張教授,另外

聽您這麼講,我就放心多了。

另外,我想問一下。我帶他出去找小朋友之前都會問他,"去~~家好嗎?"他都會表示反對。我一般就不帶他去了,因為換個角度想想,如果自己被迫去一個不喜歡或很害怕的地方,感覺可能會很累。雙重的挫折感(來自媽媽和環境)會不會超出他的承受能力?

但是再進一步考慮,我認為如果是我自己克服了某種心理的障礙後會有一種勝利後的愉快,所以如果強帶他去或許也行?我不知道。

問他"去媽媽家好嗎?"他反對。

去奶奶家好嗎?他也反對。

去瓜瓜家好嗎?他不表示反對。

其實,指的都是同一個家。

回復瓜媽咪:孩子很多語言是聽不懂的

你好。因為孩子才一歲五個月,有很多語言他是聽不懂的,說瓜瓜家他可能知道是自己,至於媽媽家、奶奶家、其他小朋友家,孩子不一定能聽明白。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對人稱代詞是很難完全聽懂的。所以你想的比較多。孩子只有看到他所記憶的地方、人物才可能知道你說的是什麼意思,他到一個環境中也是要好多次才可能熟悉,以前如果遇到高興或不高興的事情,當再看到時也會記憶起來。所以要多帶孩子出去交往,儘量使孩子慢慢熟悉陌生的環境。

婉兒媽:

請教張教授,如何讓孩子開口說話?

靈靈13個月多了,還不肯開口說話,怎麼辦?

她的發音器官--絕對沒有問題。她42天的時候會說"噯~耶!"語氣、表情、詞義與當時情景配合得絲絲入扣。7個多月會發出非常清晰的"媽媽"、"媽媽呀"及"拔拔媽媽"的語音。

她的理解能力--比較好,知道眾親人的稱謂9個以上(包括舅舅、太婆等),知道家中各種物品的名稱,知道樹、草地、小車、麵包車、摩托車、單車等常見物的名稱,看圖識物的數量有數十個以上吧(沒具體統計),已具有抽象概括能力,可在不同的圖書上指認出大小、形狀、顏色有別,真實照片或抽象畫圖的同一種物體(如葡萄、蘋果、小鳥、烏龜、貓、豬、瓢蟲、拇指姑娘、醜小鴨、花等等),遠遠超過專家定的標準(區幕潔),理解與她相關的動詞,如與吃喝拉撒、遊戲等相關的詞。

目前她知道而又主動說出過的詞語有"媽媽"、"魚"(只在幾天裡說過,

現在又不說了。:-(( ),學大人說出過的詞語有"白菜"、"襪子"、"跌(-聲)"、"baby"(均有點含糊,且只說一次)。

對照專家的意見,我們可能屬以下情形"有的家長對孩子照顧體貼入微,事事均包辦代替,沒等孩子說話,家長早已送到嘴邊或手中,久而久之,使孩子沒有說話的機會,而不開口講話。當你發現孩子要喝水時,必須先讓他說水,再把水瓶或水碗給他才行,而不說就不給,促使他開口。",問題是,任我百般威逼勸誘,該小姐就是不開金口,達不到目的就發急、發狠、哭,或者自己轉移注意力,不要了!為什麼失敗的總是我?:-(

並請各位媽媽不吝賜教,先謝了!

回復婉兒媽:你的心太切!

你好。你的孩子很好。才13個月,能說幾個詞就很不錯了。你的心太切,孩子說話的時間是有孩子體內的遺傳所決定。不是我們讓他說,他就說。也不是包辦代替,給與孩子太多的照顧孩子不能說話。還沒有到時候,就像孩子長個頭一樣,沒到時候,你怎麼說都不會長。很多孩子到兩歲以後才開始說話,都很正常。不要心太切。

日常生活的對話、與家庭成員、與孩子之間、與社會上的其他人的交際的對話、童話故事、半書面語言等,都是孩子要聽的內容。孩子必須要能夠聽懂其中的相當一部分,他就會有興趣繼續學習。逐漸的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如果孩子聽不懂的語言內容,就不能教孩子,比如對很小年齡的孩子背唐詩、背圓周率等。都沒有意義,反而會影響對孩子的語言學習。其實很簡單的問題被父母們甚至是一些"專家"們搞的很複雜。想想如果一個對物理學一無所知的人,非要給他講量子物理學,這對教的人和學的人都沒有任何意義,並且對雙方都是很痛苦的事情。要鼓勵孩子多講,開始學習語言的孩子,讓他講,必須有兩個前提,一個就是有材料,這就是要多聽,能理解。一個就是有物件,必須要由人聽,要得到鼓勵。到了三、四歲以後,前期發展好的孩子就會更多的自言自語的講,去思維,去想像。

注意孩子的序貫能力的培養。序貫能力(順序能力)是智力結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對幼兒的智力發展。1、2、3、4.......,孩子慢慢知道這個數下面是什麼數,順序是什麼。擺積木:紅的放前面、綠的放後面、黃的再往後放。大象最厲害放前面,獅子第二,老虎第三、豹子第四......。這都是一種序貫智力。小孩子很多時候是機械式的,也有些是按照他所理解的意義去進行。但是在一兩歲、兩三歲期間,序貫智力對孩子以後的智力發展有很大的意義。父母在和孩子玩的時候注意培養孩子,教孩子就可以了。

瓜媽咪:

謝謝張教授,另外

聽您這麼講,我就放心多了。

另外,我想問一下。我帶他出去找小朋友之前都會問他,"去~~家好嗎?"他都會表示反對。我一般就不帶他去了,因為換個角度想想,如果自己被迫去一個不喜歡或很害怕的地方,感覺可能會很累。雙重的挫折感(來自媽媽和環境)會不會超出他的承受能力?

但是再進一步考慮,我認為如果是我自己克服了某種心理的障礙後會有一種勝利後的愉快,所以如果強帶他去或許也行?我不知道。

問他"去媽媽家好嗎?"他反對。

去奶奶家好嗎?他也反對。

去瓜瓜家好嗎?他不表示反對。

其實,指的都是同一個家。

回復瓜媽咪:孩子很多語言是聽不懂的

你好。因為孩子才一歲五個月,有很多語言他是聽不懂的,說瓜瓜家他可能知道是自己,至於媽媽家、奶奶家、其他小朋友家,孩子不一定能聽明白。因為孩子在這個年齡對人稱代詞是很難完全聽懂的。所以你想的比較多。孩子只有看到他所記憶的地方、人物才可能知道你說的是什麼意思,他到一個環境中也是要好多次才可能熟悉,以前如果遇到高興或不高興的事情,當再看到時也會記憶起來。所以要多帶孩子出去交往,儘量使孩子慢慢熟悉陌生的環境。

婉兒媽:

請教張教授,如何讓孩子開口說話?

靈靈13個月多了,還不肯開口說話,怎麼辦?

她的發音器官--絕對沒有問題。她42天的時候會說"噯~耶!"語氣、表情、詞義與當時情景配合得絲絲入扣。7個多月會發出非常清晰的"媽媽"、"媽媽呀"及"拔拔媽媽"的語音。

她的理解能力--比較好,知道眾親人的稱謂9個以上(包括舅舅、太婆等),知道家中各種物品的名稱,知道樹、草地、小車、麵包車、摩托車、單車等常見物的名稱,看圖識物的數量有數十個以上吧(沒具體統計),已具有抽象概括能力,可在不同的圖書上指認出大小、形狀、顏色有別,真實照片或抽象畫圖的同一種物體(如葡萄、蘋果、小鳥、烏龜、貓、豬、瓢蟲、拇指姑娘、醜小鴨、花等等),遠遠超過專家定的標準(區幕潔),理解與她相關的動詞,如與吃喝拉撒、遊戲等相關的詞。

目前她知道而又主動說出過的詞語有"媽媽"、"魚"(只在幾天裡說過,

現在又不說了。:-(( ),學大人說出過的詞語有"白菜"、"襪子"、"跌(-聲)"、"baby"(均有點含糊,且只說一次)。

對照專家的意見,我們可能屬以下情形"有的家長對孩子照顧體貼入微,事事均包辦代替,沒等孩子說話,家長早已送到嘴邊或手中,久而久之,使孩子沒有說話的機會,而不開口講話。當你發現孩子要喝水時,必須先讓他說水,再把水瓶或水碗給他才行,而不說就不給,促使他開口。",問題是,任我百般威逼勸誘,該小姐就是不開金口,達不到目的就發急、發狠、哭,或者自己轉移注意力,不要了!為什麼失敗的總是我?:-(

並請各位媽媽不吝賜教,先謝了!

回復婉兒媽:你的心太切!

你好。你的孩子很好。才13個月,能說幾個詞就很不錯了。你的心太切,孩子說話的時間是有孩子體內的遺傳所決定。不是我們讓他說,他就說。也不是包辦代替,給與孩子太多的照顧孩子不能說話。還沒有到時候,就像孩子長個頭一樣,沒到時候,你怎麼說都不會長。很多孩子到兩歲以後才開始說話,都很正常。不要心太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