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春季,當心“另類肺炎”偷襲寶寶

如今, 天氣越來越暖和了, 萬物已經復蘇, 這個時候, 要當心病原特殊或症狀隱匿或用藥不同的“另類肺炎”侵襲寶寶, 以下“黑名單”提醒寶爸寶媽加以注意。

黑名單Top1:毛細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 實際上是一種特殊類型的肺炎, 好發於6個月至3歲的寶寶。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毒就是肇事兇犯。

特殊症狀:

1. 寶寶除了會有發燒、咳嗽、精神差等一般肺炎症狀外, 喘息、憋氣、呼吸困難(患病寶寶吸氣時, 胸骨及鎖骨上窩、肋緣下處下陷, 醫學稱為三凹征)、哮鳴聲明顯等症狀也是十分突出, 所以又稱為喘憋型肺炎。

Advertisiment

2. 半歲內的患病寶寶容易引起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等致命性併發症。

3. 3歲以上患病寶寶可能繼發肺炎鏈球菌等細菌感染, 有引起中耳炎、腦膜炎等併發症的可能性。

治療要點:

1. 酌情吸氧。

2. 給寶寶多喂水, 必要時需要靜脈補液。

3. 增加室內空氣濕度, 使用超聲霧化吸入(霧化液中加入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平喘藥及稀釋痰液的藥物)。

4. 如果發生細菌感染的症狀, 可考慮加用青黴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

預防有招:

1. 要給寶寶勤洗手。

2. 家庭成員患了感冒後要戴口罩, 防止病毒擴散給寶寶。

3. 居室定時開窗, 保持室內通風與適宜的溫度, 如室溫為18℃~20℃、相對濕度為50%~60%較為適宜。

4. 病毒流行期間儘量減少外出, 除非必要, 否則最好不帶寶寶去人群擁擠的公共場所,

Advertisiment
如超市、醫院、影劇院等。

5. 如果寶寶罹患毛細支氣管炎超過3次, 且既往有濕疹病史, 要考慮寶寶患的是支氣管哮喘的可能性, 應去醫院專科門診診治, 避免哮喘“逍遙法外”。

黑名單Top2:支原體肺炎

支原體是一種介於細菌與病毒之間的致病微生物, 如果將細菌喻為西瓜, 病毒喻為芝麻, 那麼支原體就相當於大棗大小了。 支原體一年四季都可侵襲寶寶, 春夏之交尤其猖獗, 小自嬰兒大到學齡兒童都在它的覬覦之中。

特殊症狀:

1. 支原體侵入寶寶呼吸道後不立即引起症狀, 一般需要潛伏2~3周, 明顯長於普通肺炎的週期。

2. 支原體肺炎最先“亮相”的症狀是乾咳少痰, 逐漸轉成頑固性的劇烈咳嗽, 伴有少量黏液樣痰, 特別是在夜間咳得厲害,

Advertisiment
有點像百日咳的症狀。

3. 全身有不同程度的發燒、頭痛、發冷、食欲差、疲乏等症狀表現。 少數患病寶寶也可能無明顯的咳嗽, 主要表現為高燒、寒戰、咽痛;小寶寶則以喘憋和呼吸困難等症狀為主。

4. 危害廣泛。 除肺炎外, 支原體分泌的毒素尚可株連神經、血液、心血管、關節、皮膚、耳、淋巴結等全身器官與組織, 引起腦炎、脊髓炎、貧血、血小板減少、心肌炎、心律不齊、消化道出血、血尿、關節炎、皮疹、中耳炎、淋巴結炎、過敏性紫癜等多種病變, 且症狀較為嚴重。

治療要點:

1. 選對抗菌藥是關鍵。 通常用於細菌性肺炎的青黴素與頭炮菌素往往無效。 對支原體最有效的是能夠直接抑制蛋白質合成的抗生素, 例如, 以紅黴素為代表的大環內酯類、氧氟沙星等氟喹酮類、四環素類、氯黴素類抗菌藥。

Advertisiment

不過, 這幾類抗生素的毒性也比較大。 例如, 紅黴素會損肝傷胃, 四環素會影響牙齒健美, 氟喹酮類能干擾骨骼發育等等。 比較起來, 阿奇黴素要更好一些, 因為阿奇黴素穿透組織能力更強一些, 能滲入細胞內部, 而且作用時間較長, 每天只需服用1次即可, 所以阿奇黴素可以列為首選。 另外可供選擇的還有羅紅黴素、甲紅黴素等等。

抗菌類藥物療程要足, 一般需要服用2~3周, 以免復發。 同時配合祛痰、平喘、供氧等藥物與措施, 以便加快康復。

2. 中藥也可以列為治療支原體肺炎的一個較好的選擇。 因為中藥不僅僅針對支原體本身, 還可調動寶寶的免疫功能, 促進排痰,

Advertisiment
增強呼吸功能。 常用炙麻黃、杏仁、生石膏、黃芩、射干、蟬衣、僵蠶、前胡、沙參等藥物配合, 具體方劑應請中醫師根據寶寶的病情與體質具體對待。

3. 保持口腔衛生及呼吸道通暢,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治療要點。 另外, 還要經常給患病寶寶翻身、拍背、變換體位以促進分泌物的排出, 必要時也可以適當吸痰, 清除黏稠分泌物。

4. 讓寶寶多休息, 同時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新鮮, 室溫保持在18℃~20℃, 濕度在60%左右, 以防呼吸道黏液變得乾燥不易咳出。

5. 飲食上也要加以注意, 少吃多餐是很好的飲食安排。 另外, 食物要求營養豐富且易於消化, 適當多喝水。

預防有招:

1. 支原體肺炎完全能夠預防, 醫學專家已研發出了滅活疫苗及減毒活疫苗, 目前正在試用中。

2. 在疫苗尚未正式使用前,宜採用綜合預防的措施,例如,平時多帶寶寶到戶外綠地等自然環境中活動,以提升寶寶的免疫力;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C及鋅的食物;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防止寶寶受涼;寶寶使用的玩具與用品要經常消毒;少帶寶寶去人多擁擠的場合;告訴寶寶在咳嗽時用手帕或餐巾紙捂住嘴巴,儘量減少飛沫向周圍濺射。

黑名單Top3:無熱肺炎

寶寶得了肺炎往往要發燒,但近年來無熱肺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經占到肺炎總數的1/3以上。部分原因在於寶寶的免疫力低下,抵抗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能力較弱所致。

特殊症狀:

1. 寶寶不發燒或僅低燒(體溫不超過38℃)。

2. 呼吸速度加快。安靜時,2個月內的小寶寶每分鐘呼吸可達60次或以上,2~12個月的寶寶每分鐘達50次或以上,1~3歲寶寶達每分鐘40次或以上。

3. 胸凹陷。表現為寶寶吸氣時,胸部起伏內陷、面部或口唇青紫,這就意味著患病寶寶呼吸困難,缺氧情況較重。

治療要點:

1. 針對病原選擇藥物,如由細菌引起的肺炎應選用抗生素,由病毒引起的肺炎應選用抗病毒類藥物。

2. 吸氧,以減輕寶寶的呼吸困難與缺氧症狀。

3. 酌用化痰止咳藥或超聲霧化吸入。

4. 補充維生素,加強寶寶的飲食營養。

預防有招:

1. 接種肺炎疫苗。

2. 如果寶寶出現了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症狀,但持續幾天不緩解,或者呼吸出現咕嚕聲以及異常呼吸,伴有食欲減退、腹瀉或嘔吐,或夜間睡眠不安、哭鬧煩躁、白天精神萎靡甚至昏睡,應懷疑是不是肺炎臨身了。

3. 寶爸寶媽要注意的是,尤其不可以將體溫高低、咳嗽輕重作為評判寶寶是否患了肺炎的標準,應該將呼吸快慢以及是否同時伴有胸凹陷作為首要的觀察指標,以免延誤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2. 在疫苗尚未正式使用前,宜採用綜合預防的措施,例如,平時多帶寶寶到戶外綠地等自然環境中活動,以提升寶寶的免疫力;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C及鋅的食物;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防止寶寶受涼;寶寶使用的玩具與用品要經常消毒;少帶寶寶去人多擁擠的場合;告訴寶寶在咳嗽時用手帕或餐巾紙捂住嘴巴,儘量減少飛沫向周圍濺射。

黑名單Top3:無熱肺炎

寶寶得了肺炎往往要發燒,但近年來無熱肺炎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已經占到肺炎總數的1/3以上。部分原因在於寶寶的免疫力低下,抵抗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能力較弱所致。

特殊症狀:

1. 寶寶不發燒或僅低燒(體溫不超過38℃)。

2. 呼吸速度加快。安靜時,2個月內的小寶寶每分鐘呼吸可達60次或以上,2~12個月的寶寶每分鐘達50次或以上,1~3歲寶寶達每分鐘40次或以上。

3. 胸凹陷。表現為寶寶吸氣時,胸部起伏內陷、面部或口唇青紫,這就意味著患病寶寶呼吸困難,缺氧情況較重。

治療要點:

1. 針對病原選擇藥物,如由細菌引起的肺炎應選用抗生素,由病毒引起的肺炎應選用抗病毒類藥物。

2. 吸氧,以減輕寶寶的呼吸困難與缺氧症狀。

3. 酌用化痰止咳藥或超聲霧化吸入。

4. 補充維生素,加強寶寶的飲食營養。

預防有招:

1. 接種肺炎疫苗。

2. 如果寶寶出現了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等感冒症狀,但持續幾天不緩解,或者呼吸出現咕嚕聲以及異常呼吸,伴有食欲減退、腹瀉或嘔吐,或夜間睡眠不安、哭鬧煩躁、白天精神萎靡甚至昏睡,應懷疑是不是肺炎臨身了。

3. 寶爸寶媽要注意的是,尤其不可以將體溫高低、咳嗽輕重作為評判寶寶是否患了肺炎的標準,應該將呼吸快慢以及是否同時伴有胸凹陷作為首要的觀察指標,以免延誤病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