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早期教育關係孩子身心發展

孩子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 來進行早起教育。 早期教育不僅要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需要, 而且是開發孩子潛能的最有效的途徑。

1.早期教育是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需要

腦神經發育有幾個特殊的發展規律, 成為孩子生長發育及成熟的天然的驅動力。

第一個“關鍵期”。 關鍵期是指兒童在某個時期最容易學習某種知識、技能或形成某種心理特徵。 只要錯過了這個時期, 發展的障礙就難以彌補。 這個概念是從奧地利著名的動物學家勞倫茲在研究小動物發育過程中發現的“印刻現象”引入的,

Advertisiment
“印刻現象”是指小動物在出生後一個短時期, 具有很容易生成的一種本能的反應。

如追隨物件、偏愛對象、物件消失時發出悲鳴等反應。 印刻只有在小動物出生時一個短時期內反應, 勞倫茲把這段時間稱為“關鍵期”, “關鍵期”時間非常有限, 各有迥異, 如小雞印刻得關鍵期是生後10-16個小時;小狗的關鍵期是生後的3-7周;小野鼠的關鍵期是睜開眼和能聽之後的10天。

如果小貓在睜開眼後的一個短時間內和鼠一起生活, 待成年後即使在饑餓狀態下也不會吃鼠, 小羊生後十天內由人撫養, 以後永遠不合群。

“關鍵期”引用到兒童發展過程中主要表現在語言發展和感知方面的發展, 正如經典案例: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一個山村裡人們打死了大狼後,

Advertisiment
在狼穴裡發現兩個狼孩, 大的八歲叫卡瑪拉, 小的兩歲叫阿瑪拉, 被送進孤兒院由辛格夫婦撫養。 阿瑪拉在第二年去世, 卡馬拉活到十六歲其智力只相當於3、4歲的水準。

1929年辛格在他的《狼孩和野人》一書中, 記載了他們被教化為人的經過。 剛發現時她們的生活和狼一樣;卡瑪拉經過七年教育, 才掌握45個詞, 會說勉強的幾句話, 為什麼教化過程要失敗。 德國老卡爾·威特曾經講過“教育的威力遠比普通人想的強大, 如果從孩子生下來的時候(零歲)起, 就為他們進行恰如其分的教育, 那麼, 就能把他們培養成智力優秀, 才能卓越的孩子。 ”孩子當具備了發展的物質條件外, 環境和教育是孩子發展的重要條件。

Advertisiment

有什麼環境, 進行什麼教育將對孩子起到決定性作用。 人的出生幾年裡是人生的奠基階段, 奠定什麼基礎將影響終生。 也證明了錯過了孩子語言發展的敏感期, 教育條件再好, 效果也微乎其微。 如果在關鍵期還會改變人的本能。

狼孩之後, 人們還發現過熊孩、豹孩、猴孩以及綿羊所哺育的孩子。 都有狼孩一樣的結果。 20世紀70年代又發現了狼孩, 人們正在進一步研究。 期待揭秘 。 事實證明早期教育及時、及早介入孩子正常、健康生長發育的過程, 是必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

第二是“敏感期”和“最佳期”, 敏感期是指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比較容易, 兒童心理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 錯過了敏感期或最佳期,

Advertisiment
則學習起來較為困難, 發展比較緩慢。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主張,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有兩種內在的動力, 引導著孩子努力的達到成熟, 這是一種是兒童趨向成熟的衝動力, 兒童借助著這種內在的敏感能力, 去發展自己對複雜環境的反應能力、適應能力。

他對敏感期的解釋, 為敏感期是在兒童生長階段中某些時間範圍內兒童只對環境的某一項特質專心, 所以兒童在這個階段產生特別的興趣和主動探索的狂熱, 直到內在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才會消失, 孩子不需要任何理由對某種行為產生強烈的興趣, 不厭其煩的反復、學得快、效果高。

在整個人生的心理發展過程中, 我們發現0-6歲間有許多的敏感期,

Advertisiment
如:感官的敏感期;(0-6歲)其中兩個月是視、聽、味、嗅、觸等感覺訓練的最佳期, 六個月是多種食物口味和學習咀嚼的最佳期;

三到四個月是翻身能力發展的最佳期;

七到八個月是爬行能力的最佳期;

十一到十二個月是獨立行走能力發展的最佳期;

一周歲內是急切的以雙手和舌頭探索環境的敏感期;

出生八個月到八歲是語言的敏感期;

兩到三歲是口語學習的關鍵期;

出生到兩歲是行走的敏感期;

一歲半到四歲是微小精細動作發展的敏感期;

兩歲左右佔有欲的敏感期;

兩到四歲是秩序的敏感期;

兩到五歲是自我意識發展的敏感期;

兩到六歲是空間知覺的敏感期;

兩歲半到六歲是社會規範的敏感期;

三歲半到四歲半是書寫的敏感期;

四歲半到五歲半是閱讀的敏感期;

六到九歲是文化的敏感期;

科學證明兒童與生俱來就具有巨大的潛力,應該說每個孩子生下來個個都是天才。那是遺傳基因決定的,科學發現,人的基因當精卵子一經結合就決定了孩子大腦的結構,其影響作用占30%——60%,所占比例因人而異,以生理遺傳最為明顯。它告訴了我們兒童的潛能是客觀存在的,開發的空間的巨大的。這不僅為孩子發展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物質前提和發展的可能性,而且還制約著孩子日後發展的方向。

日本學者木村久一曾經提出過兒童的可能能力的遞減法則,他說:生來具備一百度可能的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可能成為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從五歲開始教育的話,教育再好,也只能達到具備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歲時教育就會剩下四十度。

說明教育開始的早晚對開發潛能的巨大影響。

開發的可能性、可發的前景及開發時間早晚為早期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必然。

3、早期教育是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需要

早期教育是開發智力的有效手段

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綜合了一些心理學家對智力測驗的研究成果,從不同年齡智商與成熟年齡智商的相關數,繪製了一張個體智力發展曲線圖,假如以17歲兒童智力發展為成熟智商100%,4歲時發展為50%,八歲時發展為80%,12雖是發展為90%,13歲時發展為92%從個曲線看到兒童智力發展是非勻速不均衡的,前四年發展快,第二個四年減慢,第三個四年緩慢。

說明兒童智力發展年齡越小發展越快。開發智力一個重要條件,必須以知識為載體,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展孩子的能力,早期教育就成為開發智力的內容和有效手段。

早期教育的實踐經驗證明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真理。

四歲半到五歲半是閱讀的敏感期;

六到九歲是文化的敏感期;

科學證明兒童與生俱來就具有巨大的潛力,應該說每個孩子生下來個個都是天才。那是遺傳基因決定的,科學發現,人的基因當精卵子一經結合就決定了孩子大腦的結構,其影響作用占30%——60%,所占比例因人而異,以生理遺傳最為明顯。它告訴了我們兒童的潛能是客觀存在的,開發的空間的巨大的。這不僅為孩子發展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物質前提和發展的可能性,而且還制約著孩子日後發展的方向。

日本學者木村久一曾經提出過兒童的可能能力的遞減法則,他說:生來具備一百度可能的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可能成為具備一百度能力的成人。如果從五歲開始教育的話,教育再好,也只能達到具備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歲時教育就會剩下四十度。

說明教育開始的早晚對開發潛能的巨大影響。

開發的可能性、可發的前景及開發時間早晚為早期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必然。

3、早期教育是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需要

早期教育是開發智力的有效手段

美國芝加哥大學著名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綜合了一些心理學家對智力測驗的研究成果,從不同年齡智商與成熟年齡智商的相關數,繪製了一張個體智力發展曲線圖,假如以17歲兒童智力發展為成熟智商100%,4歲時發展為50%,八歲時發展為80%,12雖是發展為90%,13歲時發展為92%從個曲線看到兒童智力發展是非勻速不均衡的,前四年發展快,第二個四年減慢,第三個四年緩慢。

說明兒童智力發展年齡越小發展越快。開發智力一個重要條件,必須以知識為載體,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展孩子的能力,早期教育就成為開發智力的內容和有效手段。

早期教育的實踐經驗證明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真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