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黃疸的病理特徵及預防護理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 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準升高而出現於皮膚、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徵的病症。 黃疸在新生兒時期比較常見, 幾乎每個嬰兒都會有黃疸症狀。 因此預防和護理新生兒黃疸很重要。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黃疸不需特殊處理。 早產兒生理性黃疸消退較慢, 感染和缺氧也可使黃疸延遲消退, 必要時可照藍光。 但如果是病理性黃疸要及時就醫, 以免對新生兒造成嚴重傷害。

得了黃疸會對寶寶健康有什麼影響?

在大多數情況下, 出現黃疸是不用擔心的。

Advertisiment
但是, 如果寶寶的膽紅素水準太高(因為沒有採取任何治療措施控制黃疸, 而且膽紅素水準持續升高), 可能會對寶寶的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性傷害。 極少數發生黃疸的新生寶寶發展成一種叫做核黃疸(也叫膽紅素腦病)的疾病, 這種病會導致寶寶耳聾, 發育遲緩或出現一種腦性癱瘓。

如何區分生理與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1)在生後2~3天起出現並逐漸加深, 在第4~6天為高峰, 第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

(2)黃疸有一定限度, 其顏色不會呈金黃色。 黃疸主要分佈在面部及軀幹部, 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無明顯的黃疸。 若抽血測定膽紅素, 足月兒在黃疸高峰期不超過12毫克/分升, 早產兒不超過15毫克/分升。

(3)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第2週末基本上消退,

Advertisiment
早產兒黃疸一般在第3周內消退。

(4)小兒體溫正常, 食欲好, 體重漸增, 大便及尿色正常。

新生兒黃疸如果有以下特點之一, 則要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1.黃疸出現過早:足月兒在生後24小時以內, 早產兒在48小時以內出現黃疸

2.黃疸程度較重:血清膽紅素超過同日齡正常兒平均值, 或每日上升超過85.5μmol/L(5mg/dl)

3.黃疸進展快, 即在一天內加深很多;

4.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以上, 早產兒超過3周)或黃疸消退後又出現;

5.黃疸伴有其它臨床症狀, 或血清結合膽紅素大於25.7μmol/L(1.5mg/dl)。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應注意如下幾點:

(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 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 故妊娠期間, 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

Advertisiment
不過食生冷, 不過饑過飽, 並忌酒和辛熱之品, 以防損傷脾胃。

(2)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 再妊娠時應作預防, 按時服用中藥。

(3)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 發現黃疸應儘早治療, 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瞭解黃疸的進退。

(4)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 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 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5)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 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6)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 防止破損感染。

(7)需進行換血療法時, 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 備齊血及各種藥品、物品, 嚴格操作規程。

父母們要建立良好的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

Advertisiment
預防病理性黃疸的發生。

寶寶得了生理性黃疸怎麼辦?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能自愈, 多喂糖水可使黃疸加快消退, 不必治療。 但遇黃疸較溶時, 應予光療並作進一步檢查, 以防夾雜病理性黃疸。

寶寶得了病理性黃疸怎麼辦?

病理性黃疸不論何種原因, 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 其預後差, 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 嚴重的可引起死亡。 因此,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 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 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 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 如發現有病理性黃疸的跡象, 應及時送醫院診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