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症狀】病理性黃疸怎麼治療

養生之道網導讀:

新生兒黃疸症狀有哪些?黃疸是新生兒的一種常見生理現象, 一般生理性黃疸都不需要治療, 大概半個月左右就可消退。 那麼新生兒黃疸症狀有哪些呢?下面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新生兒黃疸症狀

Advertisiment

1、生理性黃疸症狀較輕的寶寶黃疸先見於面、頸, 然後可遍及軀幹及四肢, 一般稍呈黃色, 鞏膜可有輕度黃染, 但手心足底不黃, 2-3日後消退, 至第5-6日皮膚顏色可以恢復正常;症狀較重的黃疸同樣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 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能黃染, 時間長達1周以上, 特別是個別早產兒可持續至第4周, 大小便顏色正常, 尿中無膽紅素。

2、黃疸色澤較輕的寶寶呈淺花色, 重者顏色較深, 但皮膚紅潤, 黃裡透紅。

3、黃疸部位多見於面、頸、鞏膜、軀幹及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

4、生理性黃疸新生兒一般情況好, 無貧血, 肝脾不腫大, 肝功能正常, 不發生核黃疸。

Advertisiment

5、早產寶寶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寶寶多見, 可略延遲1-2天出現, 黃疸程度較重, 消退也較遲, 可延至2-4周。

6、病理性黃疸常在出生後24h內出現, 持續時間在2周以上, 早產兒在3周以上;黃疸在出生後消失複現並進行性加重。 重症的黃疸可以合併核黃疸。 除此以外, 由於發生原因不同, 常有引起黃疸的原發病的伴隨症狀。

病理性黃疸怎麼治療

1、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特點:

新生兒黃疸常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 持續時間在2周以上, 早產兒在3周以上;黃疸在出生後消失複現並進行性加重。 黃疸顏色多呈近金黃色, 出現的位置可遍佈全身, 手掌和足底較為明顯。 重症的黃疸可以合併核黃疸。 除此以外, 由於發生原因不同, 常會有引起黃疸的原發病的伴隨症狀。

Advertisiment

2、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治療方法:

(1)光療:是安全而療效顯著的方法, 可給予24-48小時, 必要時重複照射。 注意光療時患病的寶寶應裸☆禁☆體, 但要注意保護寶寶的眼睛及生☆禁☆殖☆禁☆器。

(2)激素療法:激素療法可增加肝酶活力, 促進葡萄糖醛酸與膽紅素結合, 並阻止抗原抗體反應, 可靜脈滴注氫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 也可以口服。

(3)輸血漿或白蛋白:血漿蛋白可與間接膽紅素結合(1g白蛋白可結合15mg膽紅素), 因而可減少間接膽紅素與腦細胞結合, 這樣可以降低核黃疸的發病率。

(4)苯巴比妥作為酶誘導劑可啟動葡萄糖醛酸轉移酶, 加速間接膽紅素葡萄糖醛酸化, 劑量5毫克/千克體重/天, 口服。

(5)中藥治療:菌陳黃(黃連、黃苓、黃柏、梔子、菌陳、大黃)或菌陳蒿湯口服。

Advertisiment

新生兒黃疸可以繼續喂母乳嗎?

黃疸的原因很多, 要針對黃疸的原因加以處理。 過去把媽媽不會喂或喂不好才會讓新生兒有這類黃疸, 都叫做「母乳性黃疸」常被誤會, 所以現在已經儘量不叫「母乳性黃疸」, 而改名為「母乳餵食不良性黃疸」或「挨餓性黃疸」, 是指新生兒初期因為沒有得到足夠、正確的協助而餵食不良所造成。

而所謂餵食不良, 是指媽咪沒有餵奶經驗, 不會評估寶寶有沒有吃飽, 而讓寶寶一直處於饑餓的狀態, 讓黃疸排得不好, 也就是「腸肝迴圈」不佳而造成黃疸!因為黃疸是經由肝臟排到小腸, 然後再經由糞便被排掉, 糞便有膽汁所以會黃黃的;但若寶寶母乳喝得很少, 膽汁到了小腸,

Advertisiment
又被身體吸收回體內, 黃疸一直排不掉, 才會讓黃疸升高, 這就是餵食不良造成的!

要避免這一類的黃疸, 應在出生後儘早開始肌膚接觸, 在嬰兒想吃的時候就哺乳, 而且確定嬰兒有正確含奶、吃到奶水;絕對不是停止喂母奶, 反而要鼓勵多喂, 吃的夠, 黃疸才退的快, 若寶寶奶喝得很少或空腹, 就會越來越黃!

另外有種跟母奶相關, 而且可能要暫時停喂母乳的狀況是, 母乳裡因為脂肪酸代謝問題而造成的黃疸, 大多在寶寶兩三周之後發生, 因為母乳所含的成分跟體內競爭黃疸的代謝, 讓寶寶黃疸降不下來。 這時只要停喂母乳48小時或一段時間, 等黃疸降下來很快就可以繼續喂。

若還是不清楚, 一定要請教小兒科醫師, 再決定要不要停喂。

上述就是為您介紹的新生兒黃疸症狀,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再決定要不要停喂。

上述就是為您介紹的新生兒黃疸症狀,相信大家都有所瞭解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