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生兒出現母乳性腹瀉怎麼辦


雖然母乳的營養很全面, 但有些寶寶喝了一段時間的母乳後卻出現了腹瀉的症狀, 這是怎麼回事呢?面對這樣的情況, 爸爸媽媽又該如何對寶寶做好護理工作呢?

什麼是母乳性腹瀉

母乳性腹瀉是由於母乳餵養而引起的, 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多見, 當發生腹瀉的時候, 要首先排除疾病的可能。

母乳性腹瀉具有明顯的特點, 這種腹瀉一般每天大便3-7次, 大便呈泡沫稀水樣, 氣味有特殊的酸臭味, 便稀微綠, 有泡沫和奶瓣, 有時甚至還帶有條狀的透明粘液。 腹瀉時嬰兒沒有發熱, 沒有明顯的痛苦與哭鬧,

Advertisiment
嬰兒精神活潑, 食欲良好。 如果腹瀉時間長則有可能導致生長停滯、營養不良等嚴重後果, 需要及時治療。

3大原因導致寶寶出現母乳性腹瀉

1、母乳餵養引起腹瀉, 可能是母乳中的前列腺素含量較高, 該物質促進小腸平滑肌運動, 增加水和電解質的分泌而產生稀便。

2、也可能是小兒對乳糖不耐受, 體內缺乏乳糖酶。 乳糖不耐受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 可用醋酸鉛法測定患兒糞便中乳糖量以初篩, 再用去乳糖飲食後迅速見效來證實。 要注意的是, 出現所謂生理性母乳性腹瀉時不要為了大便成形而改喂牛奶。

3、另外, 媽媽的飲食不健康, 經常吃多油、高脂肪、刺激性的食物, 寶寶吸收了母體的乳汁後也可能引發母乳性腹瀉問題。

Advertisiment

母乳性腹瀉的類型

1.輕型腹瀉:

主要表現為食欲減退, 偶爾伴有溢乳或嘔吐, 大便呈黃色或綠色稀便, 每天5-6次(一般不超過10次)。 輕型腹瀉沒有明顯的全身症狀, 寶寶體溫為正常或稍微偏高。

2.重型腹瀉:

起病急, 腹瀉頻繁(每天10次以上), 排便時向外濺射, 為水樣便或蛋花樣便, 呈黃綠色, 會有較多黏液, 肛門周圍皮膚發紅或表皮脫落。 重型腹瀉多有發熱, 脫水症狀明顯, 如口幹、皮膚乾燥、嚴重時會脈搏細弱、四肢冰涼、少尿或無尿。 重型腹瀉應及時送醫。

3.遷延型腹瀉:

腹瀉遷延, 久治不愈, 這種多見於營養較差的非母乳餵養的寶寶。 病兒消化功能低下, 食欲不振, 精神萎靡, 消瘦, 抵抗力較低, 容易繼發皮膚、泌尿道、呼吸道等部位的感染。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寶寶輕型腹瀉, 爸爸媽媽可以在家中自行治療及護理。 由於各系統未完善, 2歲以下的寶寶, 尤其6-11個月的寶寶腹瀉尤為高發, 寶寶不同的年齡階段腹瀉防護也是不同的。

新生兒母乳性腹瀉的4大護理

調整飲食:對於輕度的腹瀉, 可繼續母乳餵養, 但須酌情減少哺乳次數和時間。 重度腹瀉則需暫時禁食6~12小時, 待腹瀉、嘔吐好轉後, 再逐步恢復母乳餵養。 人工餵養的寶寶可先喂米湯, 稀釋牛奶(一份牛奶加兩份水或米湯), 由少到多, 由稀到稠, 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

預防脫水:腹瀉時上吐下瀉, 大便次數多, 嚴重脫水時皮膚彈性減退, 尿少或無尿。 此時應立即給寶寶服用口服補液鹽, 以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鹽分, 脫水便不會發生。

Advertisiment
要少量多次, 便於胃腸吸收, 不要一下子給寶寶服用太多。 嚴重脫水者要立即送醫院進行靜脈輸液。

做好家庭護理:父母應仔細觀察寶寶大便的性質、顏色、次數和大便量的多少, 如果有異常, 應及時到醫院檢查;要注意腹部保暖, 以減少腸蠕動, 可以用毛巾裹腹部或熱水袋敷腹部;注意讓寶寶多休息, 排便後用溫水清洗臀部, 防止紅臀發生;應把尿布清洗乾淨, 煮沸消毒, 曬乾再用。

不要濫用抗生素:許多輕型腹瀉不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就可自愈;或者服用媽咪愛等微生態製劑, 思密達等吸附水分的藥物也很快病癒。 秋季腹瀉多因病毒感染所致, 應用抗生素治療不僅無效, 反而有害。 細菌性痢疾或其他細菌性腹瀉,

Advertisiment
可以應用抗生素, 但必須在醫生指導之下治療。

小編提醒

母乳性腹瀉的嬰兒在吸空母親一側乳☆禁☆房後, 應及時讓寶寶改吸母親的另一側乳☆禁☆房。 這是因為當乳☆禁☆房內積存的乳汁排空後, 如果嬰兒繼續吸吮, 新分泌的乳汁中脂肪含量會有所增加, 可能引起脂性消化不良, 加重母乳性腹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