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手奶爸要學會跟寶寶“聊天”


小寶寶的語言有特定的發育規律, 而在此之前如果爸爸媽媽能經常與寶寶“聊天”的話, 其實對於寶寶以後的智力開發也是有好處的。

和寶寶“聊天”要趁早

美國研究團隊做了一項實驗, 他們讓嬰兒聽不同語言的一系列詞彙錄音, 同時監測嬰兒的腦電波變化。 結果發現, 當7個月大的嬰兒聽到人的聲音時, 他們大腦中跟語言相關的部位出現了明顯的反應。 而11個月的嬰兒只有在聽到用他們母語說出的詞彙時, 大腦中跟語言相關的部位才會有反應。

這項研究表明, 儘早跟嬰兒說話對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Advertisiment
研究人員稱, 父母喋喋不休發出的尾音拖長、清晰的母音, 能夠刺激新生兒學習語言。

所以如果家人從寶寶出生後就儘量多的和寶寶說話, 的確能對寶寶的語言能力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所以爸爸媽媽們, 對著寶寶對嘮叨一會, 多聊會天吧, 寶寶正在努力的想要回復你哦。

寶寶對語言理解

現在, 寶寶可能已經學會對高興的事情拍手喝彩, 用手勢給你下達命令, 發出一些簡單的請求“不, 拿”, 甚至向你顯示他已經明白你說話的話了。 比如, 當你提到貓的時候, 他會“喵喵”地學著叫, 當你指著書上小狗的圖片時, 他又會發出“汪汪”的聲音。 有時候他會指著想要的玩具向你發出請求“拿”, 如果你所拿的不是他想要的他還會告訴你“不”。

Advertisiment

這個年齡的寶寶雖然能說幾個簡單的單詞, 但往往發出的聲音都很類似, 讓人聽不清楚。 所以他總是依賴其他的方式(比如自己的身體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 當他想讓你抱抱時, 就會伸出雙臂。 專家提醒我們, 即使寶寶學會用身體語言和你交流, 比如用手指給你他想要的東西, 你也要多注意培養他說的能力。 讓他把依賴轉到語言上, 多和他做做說話的練習。

如何訓練寶寶說話

(1)多聲調訓練:在多音節的訓練基礎上, 對嬰兒進行不同聲調的多音節訓練[ma-da-da][da-ba-ma][ba-da-ha]媽媽在嬰兒情緒高的時候以溫柔的、用誇張的口型教嬰兒發音。

(2)引導嬰兒再見揮手:家長在有離別嬰兒的情景時, 家長一邊說, 同時輕舉嬰兒的手做揮手動作。

Advertisiment
反復做2~3次。

(3)拍拍手、點點頭:與嬰兒面對面而坐, 先握住他的兩隻小手, 家長邊拍手邊有節奏地說“拍拍手”, 教嬰兒模仿。 點點頭亦如此。

(4)引導嬰兒張嘴吃:嬰兒進食時, 家長用每次給嬰兒餵食的機會引逗嬰兒張開嘴、每次用相同的語言“寶寶張開嘴”, 結合語言進行餵食。

評估:能發出“ba-ba-ba”“ma-ma-ma”聲音。 來人時說“歡迎”, 嬰兒會拍手, 家人外出時說“再見”, 嬰兒會揮動小手。

寶寶第一聲是先叫爸爸?

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起, 爸爸媽媽們恨不得無時無刻都陪在寶寶身邊, 看著他的每一分每一秒的變化。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 學說話是一個重要的階段, 當有一天孩子嘴裡“咿咿、呀呀、啊啊”的發音突然變成了“baba、mama”, 做父母的的激動心情可想而知。

Advertisiment

那麼, 在寶寶學說話的時候, 是先叫“爸爸”還是“媽媽”呢?

我們做了一個小調查, 發現第一聲先叫“爸爸”的寶寶居多, 有的甚至幾個月後才學後叫“媽媽”。

有的媽媽就納悶了, 平常教寶寶叫“媽媽”的次數多於叫“爸爸”, 為什麼孩子會先叫爸爸呢?

其實, 這是有一定原因的, 據分析, “baba”的發音比“mama”的發音比較好發, 因此大多數寶寶是先學會叫爸爸的。 當然也有特例, 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先叫爸爸, 有的甚至會先叫爺爺奶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