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媽媽產褥期的飲食法則

產婦分娩之後, 如釋重負, 經過10個月的妊娠和緊張的分娩活動, 產婦全身各器官(乳☆禁☆房除外)、組織, 尤其是生☆禁☆殖☆禁☆器官, 會逐漸恢復到懷孕以前的狀態, 這一復原過程一般需要6~8周的時間。 這段時間叫做產褥期, 俗稱“坐月子”。  

1.增加餐次

產後所需營養並不比懷孕期間少, 產婦每日餐次應比一般人多, 以5~6次為宜。 餐次增多有利於食物消化吸收, 保證充足的營養。 產後腸功能減弱, 蠕動減慢, 如一次進食過多過飽, 會增加胃腸負擔, 從而減弱胃腸功能。 如採用少食多餐則有利於胃腸功能恢復, 減輕腸負擔。

2.幹稀搭配

幹者可保證營養的供給,

Advertisiment
稀者則可提供足夠的水分。 乳汁中含有大量水分, 所以乳母需要補充大量水分, 便於乳汁分泌。 應多吃流質或半流質食物, 因為食物的湯汁既有營養, 又有開胃增進食欲的功效, 除喝湯外還可飲用果汁、牛奶等。

3.葷素搭配, 粗細搭配

從營養角度來看, 不同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種類及數量不同, 而人體需要的營養則是多方面的, 過於偏食會導致某些營養素缺乏。 但從一般產婦的飲食習慣看, 她們在月子裡常常大吃雞、魚、肉、蛋, 而不注意其他食物的攝入。 在產後身體恢復及哺乳期間, 食用產熱高的肉類食物是必需的, 但蛋白質及糖類的代謝必須有其他營養素的參與, 過於偏食肉類食物反而會導致其他營養素的不足。

Advertisiment
從消化吸收角度來看, 葷食過量, 有礙胃腸蠕動, 不利消化, 降低食欲, 即所謂的“肥厚滯胃”。 某些素食除含有肉食類食物不具有或者少有的營養素外, 一般多有纖維素, 能促進胃腸蠕動, 促進消化, 防止便秘。

4.清淡適宜

從科學角度講, 月子裡的飲食應清淡適宜, 調味料如蔥、薑、大蒜、花椒、辣椒等應少於一般人的量, 食鹽也以少放為宜。 從中醫學觀點來看, 產後宜溫不宜涼, 溫能促進血液迴圈, 寒則凝固血液。 在月子裡身體康復過程中, 有許多餘血濁液(惡露)需要排出體外, 產傷亦有淤血停留, 如食物中加入少量蔥、薑、蒜、花椒、辣椒粉等性多偏溫的調味料, 則有利於血行而不致血凝, 有利於淤血排出體外。

Advertisiment
食鹽的用量亦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如果產婦水腫明顯, 產後最初幾天以少放食鹽為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