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媽媽產後睡不足 小心會發胖

產後多睡覺好處多多

剛做了新媽媽的人要注意了,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通過調查900名平均年齡為33歲的產後婦女發現, 新媽媽如果睡眠不足, 體重很容易增加, 特別不利於恢復體型。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雜誌11月刊上。

研究人員發現, 在孩子6個月大時, 如果新媽媽每天睡不足5小時, 那麼在孩子1歲大時, 她就將比那些每天睡7個小時的母親額外增加10斤體重。 因此, 可不要小看這幾個小時的睡眠, 差別就是這麼大。

這次研究還發現, 如果女性在產後一年比產後6個月時睡得還要少, 那麼她減肥的難度將增加兩倍。

Advertisiment
另外的研究也證實, 睡眠時間減少將導致激素改變, 使食欲增加, 這應該也是她們體重增加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此,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馬修博士鄭重指出, 為了自己和孩子的身體健康, 新媽媽必須認真考慮如何增加自己和孩子的睡眠時間。 研究負責人之一的埃裡卡博士也建議, 新媽媽如果希望恢復到產前的體型, 那麼除了保持健康的飲食和體育鍛煉外, 還要每天多睡兩小時。

臥姿以經常地自由變換體位為佳

新媽媽的臥姿不應有特別的規定, 以經常地自由變換體位為佳。 若身體無異常情況, 在產後的第二天便可開始俯臥, 每天1~2次, 每次15~20分鐘, 便於子宮恢復原來的前傾屈位。 新媽媽在月子裡多做胸膝臥位,

Advertisiment
多做加強盆底肌肉彈性和縮肛運動, 均有助於防止子宮向後傾倒。

女性懷孕時子宮逐漸增大, 這些韌帶也隨之被漸漸拉長。 分娩結束, 子宮迅速回縮, 而韌帶很難較快地恢復原狀, 且還由於盆底肌肉、筋膜在分娩時過度伸展, 或有些撕裂, 因而使得子宮隨著體位而發生變動。 若經常採取仰臥位, 子宮位置就會由於重力的關係而向後傾倒, 而正常情況下子宮的位置是前傾前屈的。

當子宮因躺臥姿勢不當而變成後位時, 子宮的長軸與陰☆禁☆道形成了一條直線, 因此日後在站立時, 子宮很容易從陰☆禁☆道內下降, 促使子宮脫垂發生, 新媽媽常會感到小腹墜痛和腰酸。 若子宮頸長期露在外面, 還可因乾燥、摩擦而發生潰爛、糜爛和感染,

Advertisiment
流出膿樣分泌物和血水, 出現排尿困難及尿失禁, 日後還可能出現痛經、經血量過多等症狀。

順產:左側右側有講究

自然分娩的新媽媽在會陰部有切口, 如果切口在左側應當向右側睡, 如果切口在右側就應向左側睡, 這是為了防止切口受到壓迫。 建議新媽媽可以以一種最佳臥姿為主, 同時注意其他姿勢的交替進行, 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剖宮產:6小時前後不一樣

6小時前:新媽媽術後回到病房, 需要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6個小時。 原因在於大多數剖宮產選用硬脊膜外腔麻醉, 頭偏向一側可以預防嘔吐物的誤吸, 去枕平臥則可以預防頭痛。

6小時後:6個小時以後, 可以墊上枕頭了, 並應該鼓勵進行翻身,

Advertisiment
以變換不同的體位。 採取半臥位的姿勢較平臥更有好處, 這樣可以減輕身體移動時對傷口的震動和牽拉痛, 會覺得舒服一些。 同時, 半臥位還可使子宮脛內積血流向後穹隆, 以防止子宮脛內積血滲入到腹腔內。 對新媽媽而言, 半臥位的程度, 一般使身體和床成20~30度左右為宜, 可用搖床, 或者墊上被褥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
  • 3回答

    新媽媽產後多久恢復了以前的身材啊 ?

    這是每個人都不同的。有些人很快就能恢復,也有些人是恢復的慢。最好就通過自己的鍛煉來促使其快些恢復。採取健康的飲食方式和配合適當的運動來減肥的方法。不要使用減肥產品,要科學的飲食配合運動進行減肥。每天... [詳細答案]

  • 3回答

    有新媽媽產後掉發嚴重的的嗎?怎麼解決?

    其實產後有脫髮的情況,也是屬於正常的。因為生小孩後,有影響到腎臟的,也就是腎虧的表現。那麼,在這時你應該多吃芝麻、核桃,這樣就可以給補腎,這樣也就能緩解脫髮的情況了。另外,你也可以多吃些補氣血藥物調... [詳細答案]

  • 1回答

    新媽媽產後做瑜伽要注意什麼?

    新媽媽產後瑜伽練習需要根據個人體質來進行,需要循循漸進,不能為了著急瘦身而傷害身體。新媽媽不可將跳健身操當熱身某些瑜伽教練將跳健身操的方式作為做瑜伽前的熱身運動,這是不可取的,因為跳健身操後身體處於... [詳細答案]

  • 3回答

    新媽媽產後容易缺鐵嗎?怎麼補呢?

    新媽媽產後容易缺鐵,如果體內缺鐵,各種營養成分不能充分氧化而產生熱量,是冬季畏寒的一個重要原因。為此,要特別注意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瘦肉、魚、動物肝臟、家禽、蛋黃、香菇、豆類、菠菜和芹菜等。多加注... [詳細答案]

  • 3回答

    新媽媽產後貧血應該怎麼辦?

    還是需要繼續哺乳的。但自身要補血,建議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 C 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鬥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水果。積極...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