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你精彩度過孕期每一天

從職業女性變成全職孕媽咪, 時間變得更充裕, 但生活可能因負面情緒干擾而變得鬆散、無趣, 該怎麼打發時間呢?從認清焦慮來源開始, 撇開憂慮、困擾, 制訂完美的計畫, 讓我們來一步步地打造精彩的孕期新生活!

不再有工作的繁忙和勞累, 跳出柴、米、油、鹽的包圍, 全職孕媽咪在漫長的等待新生命降臨期間, 也可以擁有精彩而充實的生活。 全職孕媽咪怎厶“動”起來, 才能遠離一個人在家的無聊和苦悶呢?先從認識焦慮開始吧!

Part 1 心理面

透視孕期焦慮10大源頭整頓情緒迎接新生命

可能的焦慮問題

Advertisiment

1、突然發現自己懷孕, 猛然想起前些日子服用過感冒藥、喝過咖啡或吃過失眠藥等, 擔心可能影響胎兒的健康。

2、生男生女的壓力, 萬一不是男寶寶……

3、向親友、婆婆或媽媽請教經驗, 聽到了一些負面消息, 影響自己的情緒。

4、在婆家坐月子還是回娘家?請月嫂還是去月子中心?孩子將來由誰來幫忙照顧?對未來的整體規劃思慮比較多。

5、為孩子出生後家庭的經濟狀況擔憂。

懷孕初期

有些夫婦是計畫外懷孕, 在早孕期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過藥物, 擔心會對胎兒有影響, 這也是我們平時聽到最多的憂慮。 事實上, 並不是所有的藥物都會導致胎兒畸形, 孕媽咪可記下用藥的時間、種類及所用劑量, 請醫師評估影響程度, 聽從醫生的建議。

Advertisiment

相較於職業女性擁有穩定的經濟來源, 懷孕後因種種原因不再工作的全職孕媽咪除了要考慮胎兒的成長狀況, 對於經濟的敏感度可能更高, 再加上種種不確定的因素, 更讓她們經常處於焦慮的狀態, 對孕婦本身和胎兒都不好。

Doctor said

孕期焦慮情緒會影響胎兒

精神科主治醫師蕭美君分析說, 據加拿大身心醫學的研究結果顯示, 母親懷孕期間的焦慮情緒會影響母體的內分泌, 而神經傳導物質會通過胎盤傳送至子宮, 從而影響胎兒的發育, 容易有低體重兒的現象發生。 如果孕婦的焦慮情緒持續到產後, 還可能影響其照顧孩子的能力。

孕期、產後計畫提早安排

蕭醫師建議孕媽咪儘早和丈夫及家人商量、確認整個孕期規劃,

Advertisiment
如到哪家醫院做產檢和生產、坐月子的方式等, 經濟上也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孕媽咪可借助相關的書籍和雜誌來獲得更多的孕育知識, 避免道聼塗説, 擾亂內心的平靜。

懷孕中、後期

懷孕是獨特的人生體驗, 對於夫妻二人來說, 都是人生中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新手爸爸剛“上路”反應慢, 孕媽咪與其溝通時不妨少使用負面的暗示性語言, 可用直接、溫和的邀請式用語來達成開放式的良性溝通目的。

愛哭、敏感、易怒, 要留意!

孕媽咪的情緒感應神經本來就格外敏銳, 如果再加上個人的人格特性多疑。 無自信, 抗壓力能力低等, 就會激發情緒的起伏。 婦產科主治醫師張育彰提醒說, 如果孕媽咪經常哭泣, 對小事情過度敏感、易怒,

Advertisiment
甚至在心情低落時會有言語威脅、拒食等現象, 家人就應格外留意。

可能的焦慮問題

1、身形、體態改變, 擔心體重變化太大, 產後體形難以恢復。

2、擔心生產過程會不順利, 對產痛有畏懼感。

3、越臨近預產期, 對早產的擔心越重, 常處於緊張的“備戰”狀態。

4、自信心降低, 深怕另一半有外遇, 疑慮加重, 從而影響夫妻之間的互動, 爆發口角爭執。

Doctor said

努力克服不良情緒

首先, 孕婦要樹立自信, 相信只要自己在妊娠期間營養良好, 不戀煙酒, 沒有被病毒感染, 又沒有濫用藥物, 就不易出現難產和胎兒畸形, 杞人憂天只會給自己帶來煩惱。 其次, 孕婦要在思想上保持深度鬆弛, 要認識到任何喜悅的收穫都來之不易, 分娩過程中短暫的陣痛是自然現象,

Advertisiment
如果分娩時焦慮緊張, 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痛苦。 再次, 孕婦和家人要樹立正確的生育觀, 認識到生男生女是自然的選擇, 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第四, 對於家庭生活方面的瑣事, 孕婦也要胸襟開闊, 不要斤斤計較。 另外, 孕婦的家人要給予孕婦更多的體貼、照顧和安慰, 這也是幫助孕婦克服焦慮情緒、保持心情愉快的重要因素。

良性溝通

畢竟, 孕育寶寶是整個家庭的事情, 需要全家人的參與, 而不只是孕婦一個人的事。 蕭美君醫師強調, 夫妻良性溝通要用溫和的邀請式語言取代暗示性語言。

 
 她舉例說明

良性溝通方式——“你能多陪陪我嗎?”

埋怨式溝通方式——“你也不陪陪我, 一點都不關心我!”

不同的溝通方式產生的效果顯然是不同的。

保持亮麗與自信

除了夫妻之間的互動以外,蕭美君醫師提醒全職孕媽咪,雖然不再出去工作,但仍應讓自己保持亮麗與自信,要多給自己安排一些節目,讓生活充實起來;千萬別整天無所事事、邋裡邋遏的。

Part 2 活動面

參加小團體活動、適度運動和發展興趣。

Doctor said

建立社交圈

“不工作,不代表沒活動。”蕭美君醫師提醒全職孕媽咪還是要有自己的社交圈,而不要悶在家裡只等著丈夫下班回家。懷孕前期如果身體不適,最好在家多休息,懷孕後期身體曰漸沉重,出門也不太方便,而懷孕中期則是整個孕期中最舒服的階段,也最適合走出家門活動。那麼,孕媽咪們該怎麼“動”起來呢?

Point 1 參與小團體活動

孕媽咪懷孕後要有意識地多和同期懷孕的“孕友”聯繫、交流,彼此分享經驗和體會;按時去“媽媽教室”聽課;情況允許的話多去參加一些專為孕媽媽舉辦的活動。

張育彰醫師提醒說: “重點是讓自己走出來,與其他孕媽咪互相學習,同時也能獲得來自外部的支持和鼓勵。”

醫師小叮嚀

全職孕媽咪更需要來自另一半的關心。婦產科主治醫師張育彰補充說,丈夫必須關心懷孕中的妻子的心理需求,而不單是基本的生活需求,也不要以為有長輩的照顧即已足夠,對於妻子來說,來自丈夫的關心是誰也無法取代的。應該多找時間陪伴妻子,鼓勵妻子與朋友聯繫或參加一些活動,幫助妻子緩解心理壓力。

Point 2 延續懷孕前的運動習慣

千萬別誤以為身懷六甲就得停止一切運動,像國寶一樣被保護起來,其實在身體狀況許可的情況下是可以從事緩和的運動的,如散步、游泳和孕婦瑜伽等,都是孕媽咪很好的運動項目。

Point 3 網上精彩多多,機會多多

網路的普及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盡知天下事,還可以通過網路與不在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交流。現在很多母嬰網站和准媽媽論壇都辦得有聲有色,網上也活躍著很多孕媽媽群,孕媽咪不妨參與其中,既能獲取更多的知識,結交更多的朋友,又能緩解壓力,增添生活樂趣。

如果孕媽咪善用自己的美感挑選小飾品或自製手工藝品,甚至整理品質尚好的舊衣物拿到網上去賣,說不定還能為寶寶賺上一筆奶粉錢呢。

Point 4 寫博客或懷孕日記記錄孕期生活

寫曰記記下自己當天的經歷和感受,讓情緒有了渲泄的出口,美中不足的是無法目口時傳遞給遠方的親友,而上網寫博客則彌補了這一缺憾。圖文並茂的博客可隨時與朋友分享,尤其是如果另一半經常出差,也可通過博客得知妻兒的狀況。

Point 5 重拾個人興趣,彌補成長過程中的遺憾

你小時候是不是曾對某些事物很著迷,卻因升學等壓力而中止了學習?蕭美君醫師解釋說,也許每個人的內心都存有一個沒有被實現的願望,而時間較為寬鬆的孕期便是彌補自己成長中遺憾的絕佳時期,無論是學語言、音樂、烹飪,還是DIY創作等,既可滿足自己許久以來的願望,又可充實孕期生活,說不定對曰後教育寶寶也有用處呢。

Point 6 在孕中期進行牙齒治療

張育彰醫師說,基於孕婦的舒適和牙科治療的安全考慮,應儘量避免在懷孕初期和後期進行牙齒治療。如果非做不可,可選在懷孕中期進行,以避免牙病日益嚴重而影響孕婦和胎兒的健康。

Point 7 準備寶寶的衣物和用品

為即將出生的寶寶準備衣服和用品也是孕期的一項重要活動。孕媽咪可向長輩請教,也可登錄相關的網站和論壇看看已經做了媽媽的過來人整理的(寶寶用品清單)。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列好清單後,就可著手採購了。大件的物品如嬰兒床等可以和老公或家人一起選購,至於小件的,孕媽咪就可以自己慢慢挑選了。如果孕媽咪足夠心靈手巧,還可以親自為寶寶縫製小衣服呢!

對於非第一胎懷孕的孕媽咪來說,如何安撫年紀尚小的幼兒也是一大課題。蕭美君醫師建議說,“在懷孕過程當中,可把較大年齡的幼兒帶進來,如同‘小幫手’一樣看待,一起準備迎接新成員的工作。同時,也可趁機訓練小朋友的責任感和分享的態度,讓小朋友自發地將所有物分配給小baby,潛移默化間,也改變了第一個孩子的嬌寵習性。”

Part 3 經驗分享

Case:維繫接案,避免與社會脫節!

小檔案 孕媽咪:Jenny Soho族 懷第一胎

一日行程記錄:八點多起床——吃早飯——做家事——用午餐——餐後散步半小時——下午收發E-mail、上網、外出接案或在家工作——傍晚六點鐘左右開始準備晚餐——與丈夫共用晚餐——與丈夫一起看電視、聊天——就寢。

Jenny身體不是很好,在懷孕初期進行安胎,至中期後仍常有腰酸症狀,怕身體承擔不了工作的壓力,因此決定離職安心在家待產,但離職後仍以soho接案的方式維繫與職場的關係,接案的形態為設計版面或包裝等,孕期生活算得上充實,也為產後重返職場作了準備。

保持亮麗與自信

除了夫妻之間的互動以外,蕭美君醫師提醒全職孕媽咪,雖然不再出去工作,但仍應讓自己保持亮麗與自信,要多給自己安排一些節目,讓生活充實起來;千萬別整天無所事事、邋裡邋遏的。

Part 2 活動面

參加小團體活動、適度運動和發展興趣。

Doctor said

建立社交圈

“不工作,不代表沒活動。”蕭美君醫師提醒全職孕媽咪還是要有自己的社交圈,而不要悶在家裡只等著丈夫下班回家。懷孕前期如果身體不適,最好在家多休息,懷孕後期身體曰漸沉重,出門也不太方便,而懷孕中期則是整個孕期中最舒服的階段,也最適合走出家門活動。那麼,孕媽咪們該怎麼“動”起來呢?

Point 1 參與小團體活動

孕媽咪懷孕後要有意識地多和同期懷孕的“孕友”聯繫、交流,彼此分享經驗和體會;按時去“媽媽教室”聽課;情況允許的話多去參加一些專為孕媽媽舉辦的活動。

張育彰醫師提醒說: “重點是讓自己走出來,與其他孕媽咪互相學習,同時也能獲得來自外部的支持和鼓勵。”

醫師小叮嚀

全職孕媽咪更需要來自另一半的關心。婦產科主治醫師張育彰補充說,丈夫必須關心懷孕中的妻子的心理需求,而不單是基本的生活需求,也不要以為有長輩的照顧即已足夠,對於妻子來說,來自丈夫的關心是誰也無法取代的。應該多找時間陪伴妻子,鼓勵妻子與朋友聯繫或參加一些活動,幫助妻子緩解心理壓力。

Point 2 延續懷孕前的運動習慣

千萬別誤以為身懷六甲就得停止一切運動,像國寶一樣被保護起來,其實在身體狀況許可的情況下是可以從事緩和的運動的,如散步、游泳和孕婦瑜伽等,都是孕媽咪很好的運動項目。

Point 3 網上精彩多多,機會多多

網路的普及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盡知天下事,還可以通過網路與不在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交流。現在很多母嬰網站和准媽媽論壇都辦得有聲有色,網上也活躍著很多孕媽媽群,孕媽咪不妨參與其中,既能獲取更多的知識,結交更多的朋友,又能緩解壓力,增添生活樂趣。

如果孕媽咪善用自己的美感挑選小飾品或自製手工藝品,甚至整理品質尚好的舊衣物拿到網上去賣,說不定還能為寶寶賺上一筆奶粉錢呢。

Point 4 寫博客或懷孕日記記錄孕期生活

寫曰記記下自己當天的經歷和感受,讓情緒有了渲泄的出口,美中不足的是無法目口時傳遞給遠方的親友,而上網寫博客則彌補了這一缺憾。圖文並茂的博客可隨時與朋友分享,尤其是如果另一半經常出差,也可通過博客得知妻兒的狀況。

Point 5 重拾個人興趣,彌補成長過程中的遺憾

你小時候是不是曾對某些事物很著迷,卻因升學等壓力而中止了學習?蕭美君醫師解釋說,也許每個人的內心都存有一個沒有被實現的願望,而時間較為寬鬆的孕期便是彌補自己成長中遺憾的絕佳時期,無論是學語言、音樂、烹飪,還是DIY創作等,既可滿足自己許久以來的願望,又可充實孕期生活,說不定對曰後教育寶寶也有用處呢。

Point 6 在孕中期進行牙齒治療

張育彰醫師說,基於孕婦的舒適和牙科治療的安全考慮,應儘量避免在懷孕初期和後期進行牙齒治療。如果非做不可,可選在懷孕中期進行,以避免牙病日益嚴重而影響孕婦和胎兒的健康。

Point 7 準備寶寶的衣物和用品

為即將出生的寶寶準備衣服和用品也是孕期的一項重要活動。孕媽咪可向長輩請教,也可登錄相關的網站和論壇看看已經做了媽媽的過來人整理的(寶寶用品清單)。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列好清單後,就可著手採購了。大件的物品如嬰兒床等可以和老公或家人一起選購,至於小件的,孕媽咪就可以自己慢慢挑選了。如果孕媽咪足夠心靈手巧,還可以親自為寶寶縫製小衣服呢!

對於非第一胎懷孕的孕媽咪來說,如何安撫年紀尚小的幼兒也是一大課題。蕭美君醫師建議說,“在懷孕過程當中,可把較大年齡的幼兒帶進來,如同‘小幫手’一樣看待,一起準備迎接新成員的工作。同時,也可趁機訓練小朋友的責任感和分享的態度,讓小朋友自發地將所有物分配給小baby,潛移默化間,也改變了第一個孩子的嬌寵習性。”

Part 3 經驗分享

Case:維繫接案,避免與社會脫節!

小檔案 孕媽咪:Jenny Soho族 懷第一胎

一日行程記錄:八點多起床——吃早飯——做家事——用午餐——餐後散步半小時——下午收發E-mail、上網、外出接案或在家工作——傍晚六點鐘左右開始準備晚餐——與丈夫共用晚餐——與丈夫一起看電視、聊天——就寢。

Jenny身體不是很好,在懷孕初期進行安胎,至中期後仍常有腰酸症狀,怕身體承擔不了工作的壓力,因此決定離職安心在家待產,但離職後仍以soho接案的方式維繫與職場的關係,接案的形態為設計版面或包裝等,孕期生活算得上充實,也為產後重返職場作了準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