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健康兒童的呼吸標準

呼吸, 是生物生命活動的重要標誌之一, 呼吸的目的在於排除二氧化碳(有害氣體)吸進新鮮氧氣, 保持氣體在人體內交換過程的正常運行。 而不同的外部條件或各種疾病對呼吸均可產生不同的影響, 尤其是兒童的發熱、心肺疾患等, 呼吸頻率、節律、形式等表現得更為突出。
1.呼吸頻率(次數/分)
生理學家認為;兒童肺臟的容積相對小於成人, 在平靜呼吸時, 每次吸入、呼出的氣體量的絕對值也同樣小於成人, 按體表面積計算, 兒童肺的容積僅為成人容積的六分之一, 而兒童的代謝水準和氧氣的需要則幾乎接近于成人。
Advertisiment
因此, 兒童機體內氧的需要, 只能從呼吸頻率的增加而得到滿足。 故小兒年齡愈小, 呼吸頻率越增加。
2.呼吸節律
生後數月內的小嬰兒, 由於呼吸調節中樞發育尚不健全, 迷走神經的興奮占主導地位, 故呼吸節律不穩定, 容易出現淺、深呼吸交替或呼吸節律不整、間歇、暫停等現象, 6個月以上的嬰幼兒呼吸節律僅僅見於正常睡眠狀態下。 如發現呼吸節律改變往往提示為病態表現。
3.呼吸形式
嬰幼兒時期, 由於這一生長發育階段呼吸功能不健全, 胸廓運動範圍小, 呼吸時肺臟主要向膈肌方向移動, 故呈腹式呼吸, 2歲以後, 由於開始行走, 腹部內臟器官下降, 肋骨逐漸形成斜位, 恰與脊柱形成銳角, 呼吸肌也逐漸隨年齡增長而發達,
Advertisiment
於是小兒出現了胸腹式呼吸。 醫學上稱之為混合性呼吸。 7歲以後, 這種呼吸形式更為常見, 約占4/5, 而單純的腹式呼吸僅占1/5。 但胸式呼吸也常見於9歲以下的女童, 仍屬正常狀態的生理現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