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控制寶寶攻擊行為三妙招

第一招:運用暫時隔離法
5歲的冬冬長得壯實, 力氣大, 常常因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而欺負弱小, 所以不受小朋友喜歡。 有次, 媽媽看到他用小石子朝樓下的小朋友身上扔, 就大聲喊住他, 並奪下他手裡的石子, 但媽媽沒有責駡冬冬, 而是把他帶回家裡的隔離區(客廳的一個角落), 說:“隔離4分鐘。 ”4分鐘後, 大家情緒平息了, 媽媽再對他進行教育, 效果較好。 媽媽發現, 採用了幾次隔離法之後, 冬冬已經習慣了, 有時候知道自己做了錯事, 還會自動站在隔離區, 自己對自己進行隔離、反省, 而他的攻擊行為也越來越少了。

Advertisiment

第二招:隔離結束後的教育
有效的隔離法還需在隔離結束後, 讓孩子明白他為什麼隔離。 3歲的衝衝搶奪別人玩具, 媽媽讓他隔離3分鐘, 結束後媽媽會問他“剛才做了什麼事情被隔離”。 幼兒常常忘掉自己因為什麼被隔離, 而他們若不知道自己被隔離的原因也就失去了隔離的初衷。 此外, 媽媽也不忘和衝衝談話, 對他進行行為指導, 告訴他怎樣做才是允許的。 “你想玩東東的玩具, 應該怎樣做呢?”媽媽先讓衝衝自己想, 衝衝想了一會說:“我要說‘請你給我玩一會兒好嗎?’”媽媽肯定他:“對!還可以怎樣做?”衝衝說:“不知道。 ”媽媽就啟發他:“是不是可以拿你的玩具和他交換。 ”等等。 慢慢地, 衝衝自我控制能力增強, 攻擊行為明顯減少。
Advertisiment

第三招:控制隔離時間
用計時器控制隔離時間比較方便, 可避免父母盯著時鐘, 掐著手錶等時間, 同時也給了孩子一個直觀的可信的感覺。 比如冬冬在被隔離時, 會眼巴巴地等著計時器叫, 這樣就轉移了他對剛才攻擊行為的注意力, 使自己很快安靜下來。 有時, 冬冬摔打玩具, 朝玩具發脾氣, 媽媽還會隔離他的玩具, 把玩具放在冬冬看得見拿不著的地方。 此時, 冬冬也會靜靜地等著計時器叫, 幾次以後, 冬冬就建立不朝玩具發脾氣的行為了。
愛心提示
和所有其他有效的教育方法一樣, 隔離法也不是萬能的, 父母在運用時要注意幾條:
1、隔離法並非一次見效, 需多次重複才能建立良好行為;
2、幼兒的依賴、孤僻等行為,
Advertisiment
不適合使用隔離法;
3、隔離時間大致按1歲1分鐘限定, 如5歲5分鐘左右;
4、隔離地點最好固定不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