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排卵期怎麼算 排卵日的7種計算方法

我們知道, 不管是難孕夫婦的好孕, 還是健康夫婦的避孕, 掌握排卵的規律和排卵的時間非常重要, 而這個規律和時間的把握, 就是排卵監測的內容, 它可以為好孕和避孕創造順利實現的條件。 另外, 優生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把握精卵鮮活的時期受孕, 其中要把握卵子鮮活的時期, 就要在女性的排卵期受孕, 問題是, 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排卵日?其實要想比較準確的推斷出排卵的日期並不難, 主要分為以下幾種方法:

一、通過月經週期記錄來推斷排卵期

全世界女性的月經週期範圍是21~35天,

Advertisiment
平均是28天, 一般來說, 只要是有規律的、有排卵的正常月經週期, 排卵後到來月經的黃體期, 時間是相對固定的, 都是12~16天, 平均14天;排卵日前, 我們叫卵泡期, 它的時間因週期長短很不一致, 但排卵日之後的黃體期, 基本都一致, 是14天。 因此, 規律正常的月經週期, 你的週期是21天, 那有可能週期的第6、7天就排卵了, 如果你的月經週期是35天, 排卵的時間有可能是在第20天或21天。

假如你的月經週期是35天, 2011年10月1日來的月經, 那下次來月經應該是2011年11月5日, 中間35天是月經週期, 排卵日應該從11月4號這一天算起的向前第15天, 也就是10月21日。

所以, 無論為了懷孕或避孕, 你一定要養成一個記錄月經週期的好習慣, 這很重要。 另外, 單純根據月經週期推算,

Advertisiment
往往不能確定排卵日期。 尤其是月經週期不規律, 下次月經來潮的日期不好預計的女性, 必須求助於其他方法。

二、基礎體溫檢測

先簡單介紹下基礎體溫, 基礎體溫簡稱BBT, 又稱靜息體溫, 是指經過6~8小時的睡眠以後, 身體在沒有任何活動的情況下, 人體基礎代謝所表現出來的體溫。 這個體溫是人體一晝夜間最低的體溫。

在月經週期中, 排卵前為卵泡期, 卵巢分泌的激素是雌激素, 基礎體溫大多波動在36.5℃以下;排卵後卵巢內形成黃體, 黃體主要分泌孕激素, 孕激素對中樞神經系統有致熱升溫作用, 使基礎體溫升高0.3~0.5℃, 體溫的升高一直持續到月經來潮前1~2天開始下降。 這樣在一個有排卵的月經週期中, 以排卵日作為界限,

Advertisiment
前半期體溫低, 後半期體溫高, 這種一高一低, 就是醫學上說的雙相型基礎體溫曲線。

雙相體溫, 表示有排卵體溫;如果體溫沒有一高一低的變化, 就叫單相體溫, 通常就是無排卵體溫。 排卵後體溫上升並維持12~14天左右, 則表示黃體功能良好。

由於影響體溫變化的因素很多, 所以, 如果採用基礎體溫的方法, 就要堅持每天測量, 尤其是接近排卵期不能遺忘, 在基礎體溫表上繪製成曲線, 一般應至少連續測量3個月經週期, 才可以總結出你本人的排卵規律;

但是基礎體溫是一個回顧性指標, 如果你計畫這個月試孕, 測量基礎體溫, 體溫升高之前也測量到了低溫, 但不確定之後會不會出現更低的體溫, 況且, 即使這個極低溫代表已經排卵,

Advertisiment
但判斷出來的時候往往已經超過32個小時了, 因此, 基礎體溫是一個回顧性指標, 還要和其他的檢查手段相結合。

三、宮頸粘液觀察

宮頸粘液, 主要是指由子宮頸管分泌的粘液。 宮頸粘液是排卵日前夕和排卵日最多, 所以, 可以根據粘液的狀況判斷是否是排卵期。

具體操作是, 一般從月經週期的第10天左右, 開始每天觀察和記錄。 對於月經後的幾天, 僅僅是有個印象就行, 不要求從月經後馬上開始。 每次去洗手間的時候, 檢查一下護墊, 看看護墊上的分泌物多少, 有沒有特別透亮的粘液。 這些透亮的部分, 主要就是以宮頸粘液為主的, 你可以用手的食指沾取透明粘液, 然後用拇指拉開, 看看拉絲度有多長, 如果超過8cm,

Advertisiment
就接近排卵, 如果超過12釐米, 應該在24小時內會有排卵, 當然, 考慮到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性, 建議還是以個人測量的資料為准。

在月經的第10、11、12天, 每天可以檢查一次, 在拉絲大於8釐米以上以後, 每天至少要檢查2次, 拉絲大於10釐米之後, 每天要檢查三次, 從拉絲突然降低之後, 也要每天檢查兩次, 堅持2天。 這個月的任務就算完成了。

宮頸粘液觀察, 也至少要檢查三個月經週期, 總結的規律才更有把握。

四、B超卵泡監測

所謂的B超卵泡監測, 一般是做陰☆禁☆道B超。 什麼時候做監測, 很有講究, 因為我們既要能抓住排卵的規律, 又要儘量少的做檢查, 因此, 第一個排卵監測週期, 以月經週期28天為例, 理想的監測應該是這樣:

1.在月經的第7天左右, 做一次B超,瞭解有多個卵泡同時發育,以及較大卵泡的直徑;

2.第二次B超在月經第10天左右,可以看到1~2個優勢卵泡,並能計算卵泡生長的速度;

3.第三次B超,恰恰在排卵前,如果不知道排卵前怎麼算,你就按照卵泡每天2mm的增長速度,看看卵泡什麼時候到1.9~2.0cm大小,通常來講,應該是週期的第13天左右,這時,B超會出現卵泡周圍透聲環,有經驗的技師會告訴你,卵泡應該在24小時內排卵;這樣,既能看到排卵前卵泡的大小,又能計算出第10天后卵泡生長的實際速度;

4.第四次B超,應該在剛剛排卵後,第14、15天左右,卵泡已經消失或顯著縮小5mm以上,子宮直腸隱窩內可見液性暗區4~6mm,甚至更多。由於有一部分人,卵泡雖然能長大,但不能排卵,比如未排卵黃素化綜合征,卵泡能長大30mm以上,甚至更大,但不排卵,因而也不會受孕。所以,到了排卵後的時間也要做一下排卵監測。

現在不孕不育或難以孕育的人,做B超監測卵泡發育的很多,因為,B超最直接、最準確又很直觀、對成人女性幾乎沒有危害,可以看到卵泡發育的情況、排卵的情況等,但考慮到B超的空化作用、熱效應、超聲波的機械效應等這些潛在威脅,還是儘量少做為好,包括孕期。

五、尿黃體生成素測定

這種方法主要用尿黃體生成素試紙,通過尿液檢測排卵。因為,在卵子快成熟的時候,下丘腦接到一個信號,然後讓垂體前葉趕緊分泌黃體生成素,形成坡度非常陡的黃體生成素釋放高峰,也就是黃體生成素峰值,這個峰從開始到結束大約持續48~50個小時,這個血中的峰值引起排卵,大多數卵泡在24小時內排卵,平均排卵時間在峰值出現後的16.5小時,最遲也會在48小時內排卵;尿LH峰值比血中的峰值晚4~6小時,血、尿LH峰有很好的相關性,重疊率很高。因此,尿LH峰後的大多數人在20小時內排卵,而又以峰值後的12~16小時的排卵為主。少部分人推遲到尿LH峰值後的20~44小時內排卵。

六、排卵痛記錄

作為排卵監測的手段,排卵痛也是一個非常具有特異性的指標。但是,調查資料顯示,明顯的感覺到有排卵痛的比例,在37%左右。

這種疼痛的感覺類似抽筋或岔氣。疼痛的部位絕大多數在左、右下腹部,個別人恥骨上方附近有疼痛感,也有的人會感覺肛門墜痛。敏感的人在排卵的前一天就能感覺到,在排卵時疼痛加劇,並持續2~6個小時,個別人會長達十幾個小時不等。一般情況下,即使排卵痛不易察覺的朋友,如果自我關注的話,大部分人都能感覺到。如果將排卵痛與B超、基礎體溫、宮頸粘液結合在一起,就能比較準確地掌握排卵日期。

七、記錄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與排卵痛相類似,是僅僅少部分人具有的排卵期指標。在月經中期,也就是排卵期,雌激素在黃體生成素峰值以前,達到最高值,其後,迅速下降,下降後的雌激素水準,對於某些人來說,不能維持子宮內膜生長的速度,引起子宮內膜表層局部潰破、脫落,發生少量突破性出血,我們就叫排卵期出血。一般會出現在排卵當天的晚些時候或者第二天、第三天。

排卵期出血不是每個人都有,也不是有過的人,每個月經週期都有,因此用來監測排卵是比較玄乎的,同排卵痛一樣,僅僅是輔助方式,而且,大多數人出血的時候,已經排卵、甚至排出的卵子已經過了受孕時間,我們在B超、基礎體溫的同時,記錄下月經中期陰☆禁☆道出血的時間加以印證就可以了。

以上這些排卵的方法,綜合起來運用是最好的。通常,B超監測排卵可以作為依據,其他的方式同B超的方式一一印證,這樣,既可以減少B超的影響、過多的花費,也可以同樣準確的掌握排卵的時間。

做一次B超,瞭解有多個卵泡同時發育,以及較大卵泡的直徑;

2.第二次B超在月經第10天左右,可以看到1~2個優勢卵泡,並能計算卵泡生長的速度;

3.第三次B超,恰恰在排卵前,如果不知道排卵前怎麼算,你就按照卵泡每天2mm的增長速度,看看卵泡什麼時候到1.9~2.0cm大小,通常來講,應該是週期的第13天左右,這時,B超會出現卵泡周圍透聲環,有經驗的技師會告訴你,卵泡應該在24小時內排卵;這樣,既能看到排卵前卵泡的大小,又能計算出第10天后卵泡生長的實際速度;

4.第四次B超,應該在剛剛排卵後,第14、15天左右,卵泡已經消失或顯著縮小5mm以上,子宮直腸隱窩內可見液性暗區4~6mm,甚至更多。由於有一部分人,卵泡雖然能長大,但不能排卵,比如未排卵黃素化綜合征,卵泡能長大30mm以上,甚至更大,但不排卵,因而也不會受孕。所以,到了排卵後的時間也要做一下排卵監測。

現在不孕不育或難以孕育的人,做B超監測卵泡發育的很多,因為,B超最直接、最準確又很直觀、對成人女性幾乎沒有危害,可以看到卵泡發育的情況、排卵的情況等,但考慮到B超的空化作用、熱效應、超聲波的機械效應等這些潛在威脅,還是儘量少做為好,包括孕期。

五、尿黃體生成素測定

這種方法主要用尿黃體生成素試紙,通過尿液檢測排卵。因為,在卵子快成熟的時候,下丘腦接到一個信號,然後讓垂體前葉趕緊分泌黃體生成素,形成坡度非常陡的黃體生成素釋放高峰,也就是黃體生成素峰值,這個峰從開始到結束大約持續48~50個小時,這個血中的峰值引起排卵,大多數卵泡在24小時內排卵,平均排卵時間在峰值出現後的16.5小時,最遲也會在48小時內排卵;尿LH峰值比血中的峰值晚4~6小時,血、尿LH峰有很好的相關性,重疊率很高。因此,尿LH峰後的大多數人在20小時內排卵,而又以峰值後的12~16小時的排卵為主。少部分人推遲到尿LH峰值後的20~44小時內排卵。

六、排卵痛記錄

作為排卵監測的手段,排卵痛也是一個非常具有特異性的指標。但是,調查資料顯示,明顯的感覺到有排卵痛的比例,在37%左右。

這種疼痛的感覺類似抽筋或岔氣。疼痛的部位絕大多數在左、右下腹部,個別人恥骨上方附近有疼痛感,也有的人會感覺肛門墜痛。敏感的人在排卵的前一天就能感覺到,在排卵時疼痛加劇,並持續2~6個小時,個別人會長達十幾個小時不等。一般情況下,即使排卵痛不易察覺的朋友,如果自我關注的話,大部分人都能感覺到。如果將排卵痛與B超、基礎體溫、宮頸粘液結合在一起,就能比較準確地掌握排卵日期。

七、記錄排卵期出血

排卵期出血與排卵痛相類似,是僅僅少部分人具有的排卵期指標。在月經中期,也就是排卵期,雌激素在黃體生成素峰值以前,達到最高值,其後,迅速下降,下降後的雌激素水準,對於某些人來說,不能維持子宮內膜生長的速度,引起子宮內膜表層局部潰破、脫落,發生少量突破性出血,我們就叫排卵期出血。一般會出現在排卵當天的晚些時候或者第二天、第三天。

排卵期出血不是每個人都有,也不是有過的人,每個月經週期都有,因此用來監測排卵是比較玄乎的,同排卵痛一樣,僅僅是輔助方式,而且,大多數人出血的時候,已經排卵、甚至排出的卵子已經過了受孕時間,我們在B超、基礎體溫的同時,記錄下月經中期陰☆禁☆道出血的時間加以印證就可以了。

以上這些排卵的方法,綜合起來運用是最好的。通常,B超監測排卵可以作為依據,其他的方式同B超的方式一一印證,這樣,既可以減少B超的影響、過多的花費,也可以同樣準確的掌握排卵的時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