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脊療法注意事項_捏脊療法好嗎

養生之道網導讀:

捏脊療法注意事項, 捏脊療法也是一種常用的手法。 捏脊療法非常適合小寶寶們, 如果小寶寶出現了消化不良的情況, 那麼就可以嘗試一下捏脊療法。 但是需要瞭解關於捏脊療法注意事項, 下面就進行介紹。

捏積療法又稱捏脊療法。 捏積是從其功效而言, 捏脊是從其施術部位而言。 臨床上主要治療小兒消化不良、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紊亂症、腸道寄生蟲病以及由於上述疾病的遷延不愈而併發的貧血、佝僂病, 以及多種維生素缺乏症。 近年來有人用此治療小兒哮喘, 同時還可用于小兒保健。

Advertisiment

施術時室內溫度要適中, 並避開室內的桌邊、床角, 以防患兒由於哭鬧、掙脫而發生撞傷;應將患兒腰帶松解, 充分暴露出整個脊背, 使體位自然舒適。

具體操作:術者用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空拳狀, 食指半屈, 拇指伸直並對準食指的前半段, 各指均要放鬆。 治療時先從尾椎開始, 術者雙手配合, 在食指向輕推患兒皮膚的同時與拇指一起將皮膚捏拿起來, 沿著脊背, 自下而上, 向前捏拿至脊背上方的大椎穴。 有時還可根據病情將施術部位延至到頸後正中髮際內的風府穴。 完成上述過程就叫捏一遍, 如此迴圈, 根據病情和體質可捏拿4-6遍。 從第二遍開始, 術者可根據患兒出現的不同症狀, 採用重提的手法,

Advertisiment
目的是有針對性的刺激某些背部的臟腑腧穴, 以加強療效。 最後一遍結束後, 術者可用雙手的拇指指腹, 採用揉按手法, 對腎俞、脾俞、胃俞等按揉數次, 至此, 全過程結束。 術後應馬上給患兒穿好衣服, 避免受涼。

捏積療法每日一次, 連續6天為一療程, 一般1--2療程即可。 病情重者可配合針灸、藥物治療。

捏積的禁忌症為:

①小兒的後背有癤腫、外傷或患有某些嚴重的皮膚病而出現背部皮膚破損時;

②患有嚴重的心臟病, 施術時由於小兒哭鬧, 可能加重病情或出現意外, 應視為禁忌;

③小兒患有某些出血性疾病;

④小兒患有急性熱性病, 如小兒高燒, 不宜同時進行捏積。

對捏積療法有了全面瞭解後, 必要時家長們不妨試用這種方法, 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Advertisiment

捏脊要注意什麼

1、時段

捏脊最好在寶寶早上起床後或晚上臨睡前進行, 療效較好, 寶寶的配合度也較高。 捏脊前要先脫去寶寶的衣服, 露出整個背部, 讓寶寶保持平趴的姿勢, 力求背部平、正、肌肉放鬆。

2、溫度

捏脊時室內溫度要適中,

Advertisiment
捏脊者的指甲要修整光滑, 以免劃傷寶寶的細嫩皮膚。 捏脊者的手部要先暖一暖, 不要用冰涼的手給寶寶進行捏脊, 以免寶寶受到刺激無法平趴, 或者讓寶寶受凍生病。 捏脊的手法宜輕柔、敏捷, 用力及速度要均等, 捏脊中途最好不要停止。

3、時間

每次捏脊的時間不宜太長, 以3—5分鐘為宜, 以免寶寶身體裸☆禁☆露時間過長, 導致著涼感冒。 捏脊時間過長的話療效也沒有那麼好。

4、手法

(1)開始做時手法宜輕巧, 以後逐漸加重, 使小兒慢慢適應。 (2)要捏撚, 不可擰轉。 (3)撚動推進時, 要直線向前, 不可歪斜。

5、年齡

捏脊療法適於半歲以上到7歲左右的寶寶。 年齡過小的寶寶皮膚嬌嫩, 掌握不好力度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年齡過大則因為背肌較厚,

Advertisiment
不易提起, 穴位點按不到位而影響療效。

6、禁忌

寶寶背部皮膚有破損, 患有癤腫、皮膚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