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教育>正文

把孩子當“小皇帝”,還是當“狗”養

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 因而, 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是各種各樣, 但大多數是父母溺愛, 即使有的父母稍一管嚴一點, 則老一輩的爺爺奶奶們立刻出來干預。 真是捧在手中怕碎了, 含在口里怕化了, 睡覺怕他著驚, 吃飯怕他噎著, 走路怕他跌倒, 吃飯追著一口一口哄著喂, 晚上幾次起來給他蓋被, 出門玩跟隨做保鏢, 擦鼻涕、整衣服成了保姆 。

父母對待孩子過分的寵愛、過分的保護和過多的照顧, 常會使孩子的身心發展受到不良影響。 這些家長往往在孩子周圍制造了一個虛構的環境:孩子要啥給啥,

Advertisiment
想啥有啥, 無所不從;孩子遇到困難, 總是有人助上一臂之力, 讓他們一切順順利利。 什么都順著孩子, 怕他哭, 怕他鬧。 飽受這種生活寵愛的孩子, 就是社會上俗稱的小皇帝、小公主。 當他們一旦上幼兒園、小學后, 就發現周圍的一切都變了, 不是以他為中心;對老師或同學的批評受不了, 因而精神不振, 抑郁寡歡, 對集體生活產生厭惡感。 這是由于孩子從小就以自我為中心, 很少考慮別人的性格。 缺乏與他人友好往來相處的能力, 變得過分依賴, 缺乏自信, 缺乏勇于接受挑戰和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質。 適應環境能力差, 常有不安全感, 并且好歸罪別人。 喜歡鉆牛角尖, 缺乏進取心及解決問題的毅力和能力。

任何人都在屬于自己的特定家庭環境中生活,

Advertisiment
接受熏陶和影響, 因此家庭環境是孩子走向生活、展開自己人生歷程的起點。 在這個意義上是很重要的, 因而父母不妨試著將孩子當狗 養, 就是對孩子不作過多的限制, 拋棄多余的擔心, 不要編織虛幻的環境, 讓孩子扎扎實實生活在兒童的社會環境中。 孩子的心智發育到一定時期, 就開始要我做、我自己來 。 這時, 若父母剝奪孩子自己學做的機會, 則孩子心智不能得到均衡協調發展。 家長應交給孩子適其年齡的事做, 多方面給予刺激和啟發。 同時讓孩子試著做他們喜歡做的事, 在孩子做時, 不要橫加指揮, 要提供安寧的環境, 讓孩子隨心所欲, 培養他們的自信的獨立意識。 這種正確的態度,
Advertisiment
無疑為孩子從小就鍛煉了自我服務、自我提高、自我保護、自我救助的本領, 為征服今后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推薦閱讀:老外的教子之道 孩子反抗未必就是壞毛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