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和懲罰也是對孩子的的一中教育方式

批評和懲罰是針對孩子的過失和不良行為而進行的教育活動, 是一種負性強化, 是讓孩子從行為效果的相反意義上接受教訓, 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除蟲劑。 批評主要是針對孩子的一般過失或不良行為, 以言語的形式指出孩子的過錯。 批評要注意方式方法, 最好不要當眾指責孩子, 因為當眾指貴容易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對於孩子的錯誤和過失, 有時需要嚴厲的批評, 使孩子認識到錯在什麼地方, 吸取教訓, 有所進步。 但批評要講道理。 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決不能聲色俱厲。 而是要講清利害, 提出要求,

Advertisiment
還要經常督促檢查, 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在批評的時候, 一定要針對具體事情, 就事論事, 千萬不要沒完沒了、絮絮叨叨, 以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

懲罰是針對孩子較嚴重的過失或批評難於奏效時所採取的教育方式, 懲罰是一種較強的負性影響。 對孩子施行懲罰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懲罰要解釋理由。 如臾對孩子施以懲罰而不解釋理由, 這樣的懲罰效果一定不會很好。 只有讓孩子明白為什麼懲罰他, 他才能吸取拍誤行為的教訓而有所改變, 以後犯同樣錯誤的可能性才會減少。

二是懲罰不等同於打罵。 懲罰有時是必要的, 但懲罰井不等同於打寫。 粗暴的打寫等不僅會傷害孩子的自信, 有時這種懲罰行為還會造成不良的後果,

Advertisiment
它會給孩子留下一個很強的攻擊性行為模式的影響, 使孩子也會變得粗暴和養成好攻擊的習慣。 而且, 由於父母的粗界方法, 孩子感到印象深刻的不是父母的教導觀點而是其教育方式。 更嚴重的是, 由於父母與孩子之間懸殊的力童對比, 使孩子的不良情緒得不到合理的渲泄, 只能積壓在心中, 遷移到弱者身上, 嚴重的最終會形成攻擊性行為。 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會給他人和自己帶來傷害, 甚至是致命的傷害。

三是不要過於頻繁地使用懲罰。 過於頻繁地使用懲罰會便孩子產生畏俱和無助感, 他們會由於畏俱而想方設法躲避懲罰者, 會由於無法逃避懲罰而變得畏縮不前, 這就不僅不利於孩子改正錯誤,

Advertisiment
而且會對孩子個性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而那種孩子稍不如意就惡語相向、拳腳相加的教有根本不是對孩子的教育, 而是對孩子的人格侮辱和肉體懲罰, 是對孩子身心的殘酷摧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