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成熟的父母敢於讓孩子自己掌舵

教育的意義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 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最大權利就是探索屬於自己的人生。 相信孩子有自我教育的能力, 給孩子做他自己的機會, 這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大尊重與關愛。

林書豪從5歲開始打籃球, 高中時對籃球達到了癡迷的地步。 他刻苦學習文化課, 完全是為了讓父母安心, 因為父母只有認為打球不影響學業, 才可能允許他留在球隊。

從名校哈佛大學畢業, 眼前的就業前景可謂一片光明, 他依然選擇進NBA打球, 決意把籃球作為自己的終身事業。

在林書豪追逐自己夢想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他的父母一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父親是林書豪打籃球的啟蒙之師, 母親不顧朋友們“打籃球是浪費時間”的告誡, 一直支持林書豪的興趣, 因為她“希望兒子做他自己想做的事, 希望他獲得真心的快樂”。

雖然她不阻攔兒子打球, 但不允許籃球影響到學業, 這是一個做母親的良苦用心:因為打球謀生畢竟風險大, 她的嚴格使林書豪更加明確和堅定自己的選擇。

林書豪說:“我最感謝父母的是, 他們與我談論籃球時談的不是輸贏, 不是我得了多少分, 而是討論我的打球習慣、態度、舉止禮儀等。 有很多次, 我在賽場上得了很高的分, 但是情緒卻控制得不好, 有時脾氣很差, 那麼賽後他們就會與我談談情緒的問題, 而不是恭喜我得了多少分。

Advertisiment
我很佩服他們的教育視角, 我現在還在向他們學習, 他們看比賽的角度, 判斷我成功與否的標準, 對我來說是比任何人的評價都有價值。 ”當林書豪決心去闖NBA時, 他的父母全力支持他的決定, 並對他說:“你放心去打, 大不了我們就再多養你幾年。 但是不要打太多, 我們養不起你那麼多年。 ”

所以, 每一個有勇氣做自己的孩子, 其實都離不開父母的支持。 如果不是生在一個開明的家庭裡, 林書豪的志向就不會被尊重, 他的籃球夢也不可能容易實現。 只有父母給孩子空間, 孩子才能有機會進行自我發現、自我教育。

人生其實是一場自我發現之旅, 越早找到自我的人距離成功越近。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

Advertisiment
家庭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孩子能夠自我教育, 做自己人生航行的船長!

相關用戶問答